心理聊吧 | 年少唯愛多巴胺,中年才懂內啡肽?

2022年07月05日12:27:32 心理 1963
心理聊吧 | 年少唯愛多巴胺,中年才懂內啡肽? - 天天要聞

圖 | 視覺中國

不知道你最近有沒有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說法,「年少時只追求多巴胺,等人到中年了,方知道內啡肽才是最好的。」甚至有文章表示要「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讓不少網友看得一頭霧水,這不是兩種人體的激素嗎,怎麼還分出個高低了,這到底要表達啥?心理聊吧約請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袁勇貴來和你說道說道。

了解一下,何為多巴胺和內啡肽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多巴胺和內啡肽兩者的概念,袁勇貴首先從臨床專業的角度對這兩種物質進行了解釋。

「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是一種神經傳道物質,它能夠傳遞興奮、開心的信息。」簡單來說,多巴胺能夠給人們帶來快感,其具體作用就是「獎勵」和「愉悅感」,用比較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比如當我們吃到美食時,口腹之慾得到了滿足,內心會無比愉悅,這種通過食物獲得的滿足感就是多巴胺在起作用。除了通過飲食獲取、刺激多巴胺分泌外,我們玩遊戲、刷短視頻也會刺激多巴胺分泌,刷短視頻和打遊戲不需要付出過多的努力就能夠得到「獎勵」,比如通過短視頻獲得一個笑點、知識點,打贏了一把遊戲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就是多巴胺分泌刺激在作怪。

那麼內啡肽又是什麼呢?「內啡肽是一種腦下垂體分泌的、類似於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的激素,它可以和嗎啡受體結合,產生和嗎啡、鴉片一樣的止痛效果和快感。」內啡肽是一種天然的鎮痛劑,在實際生活場景中,跑步、運動的快感,吃辣的快感都和內啡肽的分泌有關係,在進行長時間、持續性的、中量至重量級的運動時,大腦就會分泌內啡肽鎮痛,讓人產生快感。吃辣也與此類似,辣椒給舌頭製造的痛感刺激人體分泌內啡肽,在鎮痛的同時讓人感到快樂,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會有人吃辣上頭,越辣越想吃。

都能帶來「快樂」,兩者有何不同?

「多巴胺和內啡肽兩者產生的機制不同,但是都能給人帶來快感,讓人感覺舒服、快樂。」同樣都是產生快樂的小秘密,多巴胺和內啡肽所帶來的快樂是不一樣的,「比較簡單地說,就是多巴胺帶來的快感更偏重於心理上的快感和滿足,而內啡肽帶來的快感更偏重於生理上的放鬆和快樂。」

「其實網友們說的年少追求多巴胺,中年才知道內啡肽這種說法,也就是一種比喻,不是完全符合臨床上的概念的。」袁勇貴解釋到,這種說法實際上是將多巴胺簡化為「短時刺激快感」,將內啡肽簡化為「延時快感滿足」,所謂的年輕時只追求「多巴胺」說的就是年輕時喜歡追求短時刺激的快感,而中年了才明白延時滿足的重要性。雖然也能夠理解網友們所說的是希望人們不要短視,在追求夢想、快樂的路上將眼光放遠,不過也應該注意,這些文章中常常提到的「人到中年就應該多多搞點內啡肽,把多巴胺都丟得遠遠的」這種說法可不正確,有可能將不了解這兩者概念的人引入知識誤區,內啡肽和多巴胺兩者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缺。

健康身心,缺一不可

「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是人體分泌、調節的激素,也不是說追求它有它就有,想要它沒有就能沒有的,這些激素分泌之間是有平衡關係的,一旦平衡關係被打破,比如說這種太多了或者那種太少了,對人體身心健康都會產生傷害。」袁勇貴表示。

如果這兩種激素分泌失常的話會怎麼樣?袁勇貴也做出了詳細解答:「多巴胺能低下時,會引起快感的缺失,很多抑鬱症患者就會出現這種問題。」多巴胺的缺失會讓人感受不到愉快,情感上變得冷淡,會更多地感受到不幸福、不安、焦慮、不滿,長時間持續這一情況會使人陷入心境惡劣,快感的缺失是抑鬱症的核心表現,抑鬱症患者表現出來的厭世、心境低落、不快、焦躁不安等與多巴胺能的嚴重低下息息相關,「除此外,精神分裂症也和多巴胺的缺失有關係。」

內啡肽則是一種「年輕的荷爾蒙」,正常分泌的內啡肽有助於我們保持年輕、活力的狀態,內啡肽的缺乏則有可能導致人對疼痛的容忍度降低,患者有可能會無緣無故感覺疼痛,內啡肽的缺乏也同樣會讓人難以感受生活中的快樂,「內啡肽是能夠起到調節呼吸、體溫、血壓這些功能的,對於人體起到了重要的生理調節作用。」袁勇貴表示,要獲取內啡肽其實並不難,「平日里多運動,或者去唱唱歌跳跳舞,都可以促進內啡肽的分泌,讓我們的身體保持年輕活力。」

不管是多巴胺還是內啡肽,都是在維持著我們人體身心健康、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快樂的瞬間,都有這些激素在起著作用,讓我們能夠感知著生命力的點滴觸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