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個體的愛

2021年09月16日22:19:03 心理 1558


自閉症個體的愛 - 天天要聞

我們知道,自閉症個體的心理理論能力存在缺陷或發育遲緩,無法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甚至無法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當他們被轉到診所接受情緒障礙治療時,醫生們通常關注的是焦慮、悲傷和憤怒等情緒。不過,經過現在!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還有第四種情感問題值得注意:那就是對愛的理解和表達。

普通孩子都喜歡尋求父母的愛,也能解讀別人期待自己表達愛意的信號,他們知道什麼時候應當表達情感,與別人相互傳遞愛意,或修復別人的情感。

小於2歲的孩子已經知道那些和愛相關的辭彙和動作是最有效的情感修復工具。

不過,自閉症個體往往不太理解為什麼普通人如此執著於相互表達愛意和情感。對他們來說,擁抱很可能是一種身體被擠壓的不舒服的體驗,有些年幼的孩子很快就學會不哭,因為一哭就會引來別人對他的不舒服擠壓。

唐娜.威廉姆斯在自傳中寫道:

安妮坐在床上,有位專家和她坐在一起,並在她身邊放了一個洋娃娃。這時安妮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叫起來,彷彿這一情境讓她更驚慌。哦,這個正常的安慰符號--洋娃娃--變成了可怕的提醒。在普通人看來如果自己不能安慰一個人,至少「人的符號——娃娃」會讓對方感覺舒服。但是,這一「常識」對安妮不起作用。(

在表達愛的感受時,自閉症個體可能會喜歡簡短而低調的表達方式,當他們體驗到更高或超過預期的愛意表達時會變得困惑或感到負荷過度。

不過,相反的情境也會出現,一些自閉症兒童和成人渴求頻繁的愛撫(有時為了得到安全感),而且愛意的表達接近別人無法承受的地步。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往往不是通過豐富的情感辭彙,也與年齡不相符,有些人的表達甚至很過火。有位成人對我說: 「我們能感覺並表達愛意,不過要麼是言不達意,要麼是強度不對。」

埃德加·施奈德(Edgar Schneider)在自傳中解釋了自己對愛的困惑:有一次媽媽很生氣,對我說:「你知道問題在哪裡嗎?你就是不知道如何愛別人!你要學著怎樣去愛!」我吃了一驚,完全搞不清她的意思,直到現在也沒明白。

有針對自閉症群體的心理分析研究指出,這些人不大會談戀愛(我曾經協助夫妻中有一方是自閉症的夫婦進行婚姻關係諮詢,要求他們分別描述對愛的看法。以下回答來自非自閉症的一方。

自閉症個體的愛 - 天天要聞

愛是:容忍、不作評判、給予支持。

愛是;與我們童年語言和經驗聯結的一種信念組合。當你遇見一個人,具有你所欣賞的特點,或你不具有的特點(但是是你讚許和尊重的)-—或者他們(你所欣賞的人)會投射出你的理想自我-一你希望自己成為的形象,或認為自己就是和對方一樣的人。

愛是:熱情、接納、愛慕、安全感、共同享受。

愛是:當我和那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我能感受到自己。

以下回答來自自閉症的一方。

愛是:幫助你的伴侶,為她做事。

愛是:想要與別人的情感聯結在一起。

愛是:相互陪伴,有人依靠你,並以正確的方法幫助你。

愛是:我不知道它具體指什麼。

愛是:容忍、忠誠,允許有私人的空間。

愛是:我不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

愛是:目前還沒感受和體驗到。

瑪克辛·阿斯頓(Maxine Aston)在她的書《愛河裡的阿斯伯格》 (Aspergerin Love)中寫道:

在伴侶關係中,自閉症男性大多誠實、忠誠和努力工作,大部分人終生忠於自己的伴侶。他們盡自己的能力給予愛。如果他們的伴侶了解自閉症,那麼會很感激他們以實際行動的付出。自閉症男性不太可能給對方提供情感支持或同理心,而有些女性無法生活在由此引發的空虛感和孤獨感中。

自閉症個體可能因為看到別人承受身體痛苦而表現出明顯的同情心,也可能因為看到饑荒或天災的照片而感動。不過,有時我不得不向某些自閉症人士解釋,滴著血的傷口表示身體正在承受疼痛,而流著淚的面孔則表示正在承受情感上的痛苦,此時他可以採取一些實際行動以減輕別人的情感痛苦。

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常常因為孩子不會用語言和行為表達愛意而感到遺憾。當媽媽對孩子表達愛意,比如伸手擁抱孩子時,他的身體常常變得僵硬,別人的愛意也經常無法安撫他的痛苦。媽媽們常常不知道應當如何安撫孩子,因為她的愛沒,和關懷總是被拒絕。看上去根本無法有效平復孩子的情緒。自閉症兒童常常困惑於或誤解父母表達的愛意,比如,每天晚上臨睡前媽媽總是躺在一位有焦慮情緒的8歲男孩身邊陪他,這是媽媽習慣表達愛意的行為、保證當他入睡時有一個愛他的人就在旁邊。不過當我問他: 「為什

么你媽媽要躺在旁邊?」他回答說:「她累了,她說我的床是天底下最舒服的一張床。」

老師們通常很快意識到,自閉症兒童不喜歡帶有關愛含義的動作或接受有感情的公開表揚。自閉症個體不能忍受別人的愛意和感性行為。他們的解釋說: 「我厭惡多愁善感,我認為這種故意顯示出來的空洞情感其實毫無用處。人們應該盡量避免情感的泛濫,因為過於感性會讓真實的情感變得毫無價值。」

雖然自閉症個體喜歡而且有能力表現微弱的愛意,不過等到青少年和成人早期,可能會因為迷戀上某個人而產生麻煩。這時候,愛的表現和表示愛意的舉動可能變得非常強烈,別人的善意行為會被誤解為具有特殊的愛的含義:再加上他們的心理理論能力的缺陷和發育遲緩,常認為別人也有同樣程度的愛意,因此,總喜歡粘在這個人身邊,想要和他說話。這樣的舉動容易被視為跟蹤騷擾而受到指控。

雖然我們有一些治療方案和藥物可以處理焦慮、抑鬱和憤怒情緒,不過醫護工作者還未曾遇到前來求診「愛情障礙」的例子。專家們認識到,自閉症兒童和成人需要接受一些課程理解和學習如何表達感情和愛意,如何表達喜歡和讚美,陷入愛河之後怎麼辦,以及伴侶如何期待自己在愛情中表現得感性、浪漫和熱情。有關愛和伴侶關係的教育方案中應當包括運用一系列的社交故事或社會性文章,說明為什麼普通人喜歡情感聯繫並從中受益:如何表現出你喜歡某些人,以及如何判斷他們也喜歡你;如何在自閉症個體喜歡的情感程度以及家人和朋友對愛意表達的期待之間達成共識。

夫妻或父母當中如果有一方是自閉症,,訓練內容則應包括教導自閉症一方何時、如何以及用什麼頻率表達愛意和感情。有時我也會運用認知行為療法的策略,比如,通過情感教育幫助他們了解「愛」的概念和感受:用認知重構策略改變他們的思考和行為:用脫敏療法降低與愛的感受相關的焦慮、困惑和挫折感。我希望能逐漸增加他們的容忍度、愉快感和能力。讓他們有信心表達由喜歡到愛的一系列微妙情感。

自閉症個體的愛 - 天天要聞

天寶·格蘭丁曾這樣說過:

從我的大腦掃描發現,位於大腦額葉皮層和杏仁核之間的某些情感迴路並沒有聯結在一起-這些迴路影響到我的情感,並且與我對愛的感受能力有關。我能體會到愛的情感,不過跟一般神經系統正常的人所感受的方式不同。難道這就說明我的愛比其他人的更缺乏價值嗎?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