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日益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便捷,足不出戶就能迅速了解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然而,方便獲取信息的同時,也使人們產生了負面情緒。有些人開始感到悲哀、焦慮和恐懼,為什麼又有地方受災了?為什麼又有地方發生案件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失業了?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人們自己想像出來的,世界並沒有變得越來越不堪。
產生負面思維是人的本能,人們會更容易注意到一些壞事情,這是從原始時代就開始的本能反應,幫助人們提前感知到危險,以便採取應對措施。
每天面對撲面而來的眾多信息,如何能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呢?情緒的產生來自於感性,我們以理性分析來代替感性感知,就能在接受信息的時候有思想準備,從而不被負面情緒所裹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方法。
建議先關注
01 更好和不好
在接收信息時,要想擺脫感性控制,我們需要學會理性區分狀態和趨勢。
舉個例子,由於互聯網信息發達,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各行各業的名人得癌症的信息,有些人心裡難免就會產生對於健康問題的負面情緒。
其實,看到名人得癌症的信息,這只是一個反應他不健康的狀態。而這個人得到適當的治療,身體狀況再慢慢好轉,而且癌症治癒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多了,整個趨勢的走向是好的。
所以,綜合起來看,這個得癌症的人是不健康的,這是一個不好的狀態,但是他在治療過程中,身體再慢慢好轉,整個趨勢是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的。
我們正確的思維方式應該避免非黑即白,不是必須要二選一的。不好和更好這兩種情況,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這樣就不容易掉入負面思維中。
02 認識到選擇性報道的普遍性
由於互聯網的發達,報道信息和傳播信息變得非常容易,為了獲得流量先機,很多事情一發生,就會迅速在網路上傳播開來。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所以,好消息很少會被人報道,我們每天看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不太好的事情,都是負面信息。
當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在有序前進時,就顯得很平淡,無法激發他人的關注度,自然也不會引起傳播;而危機事件會迅速引起人們的注意,激發更多人對事件的討論和傳播,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聽到和看到的大多數是不好的事情。
聽到和看到更多的不好的事情,並不代表整個環境變得不好了,只是現在信息發達帶來了更多的監控和傳播,以往科技不發達,無法對不好的事情時時監控並報道。
從整體來看,整個大環境比幾十年前要好太多了,不管是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治安環境,都有了質的提升。
03 不過分美化過去
曾經聽說過在西北地區有一個狀元縣,從窮困山區考出去的人,都再也沒回過老家,可能他們不想再勾起自己痛苦的回憶吧。
人們喜歡記住美好的事,記住自己輝煌的時刻,但希望忘記自己不堪的往事,而且也不希望被他人知道,這是人之常情。但有時候過分美化過去,反而會活在不真實中,在遇到挫折時無法抵抗負面情緒。
到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有很多都是遠離家鄉的追夢人,他們嚮往大城市的繁華,希望能在大城市裡紮根,能讓家人臉上有光。
每年會有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只身前往大城市,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年輕人就業屢遭挫折,就會陷入負面情緒中。
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大城市遭遇就業挫折的年輕人,並不代表他就沒有才華,並不代表他的能力不行,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放下面子,回到家鄉,或許會有更好的發展。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和我說過,他有一個下屬,在團隊中工作業績一直墊底,後來遵循公司的末尾淘汰制度,他的那個下屬就被辭退了。
那個被辭退的下屬後來就回到家鄉找了一份相關的工作,他雖然在大城市中工作能力比不過別人,但是他的工作經驗在家鄉卻是非常緊俏的,短短几年就升為了副總,公司還給他配了寶馬車。
所以,年輕人不要拘泥於「我好不容易從家鄉考出來了,回去多丟臉」這樣的思維中,過去的不堪經歷或失敗經歷都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不必刻意去美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容易接收到壞消息,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要想控制我們的負面情緒,最重要的就是對壞消息做好思想準備。
-END-
今日話題: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看完記得點贊哦。
帶你發現更多美好,分享經驗,為你賦能,歡迎關注@林艾米
註:以上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