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老年人中,那些心理狀態更年輕的人,往往有更強的幸福感、更好的認知功能、更少的炎症、更低的住院風險,甚至更長壽。
這是發表在《心理學與老齡化》的一項新研究結果——年輕感可以幫助中老年人緩衝生活壓力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這項研究源於德國老年學中心研究人員對「德國老齡化調查」5039名參與者3年數據的分析。
這項調查針對的是德國40歲及以上居民,主要是調查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和他們的功能健康情況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平均而言,生活中壓力較大的參與者在3年多的時間裡,其功能健康狀況下滑的幅度更大。不過,主觀年齡提供了一個保護性緩衝。
在自我感覺比實際年齡小的人群中,壓力和功能健康下降之間的聯繫較弱。而且實際年齡越大,這種保護作用最強。
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表明,那些可以讓人感覺更年輕的手段,也可以切實地減少壓力造成的生理傷害,改善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例如,通過宣傳信息,消除人們的年齡歧視和對年齡增長的負面刻板印象,並促進對衰老的積極看法,可以幫助人們感到更年輕。此外,更普遍的減壓治療和壓力管理培訓,也可以防止老年人的功能性健康損失。
這一研究給中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最簡單的養生方法——相信自己很年輕。至於怎麼相信,這裡介紹一種「庫埃療法」,也就是著名的自我暗示法。
1910年,法國藥劑師埃米爾·庫埃(Emile Coue)在治療一名患者時,發現手頭已經沒有葯了,便拿了一瓶蒸餾水給那名患者,並告訴他只要喝下這瓶「藥水」,他就能痊癒了。
後來,這名遵醫囑服「葯」的患者果真恢復了健康。之後,庫埃又用生麵糰做藥片,似乎也治好了很多病症,從而意識到自我暗示的力量。他經常給患者提出建議,讓他們隨時告訴自己:「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的越來越好」。
之後,這類自我暗示方法就被稱為庫埃療法。
庫埃療法的實質是「安慰劑」效應,也就是儘管沒有實際有效治療,但只要病人「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就會讓癥狀舒緩。
根據1955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醉科醫生亨利·畢闕(Henry K.Beecher)發表的論文《強大的安慰劑》,在術後鎮痛、咳嗽、頭痛、焦慮、感冒等各種癥狀中,安慰劑效應竟對21%~58%的癥狀有效。
當然,現在很多成功學書籍都提到了「自我暗示」,告訴你每天念上幾句話就能改善自己,並非如此。自我暗示雖然簡單,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我暗示要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把握住2個點,一是放鬆,二是感受:狀態越放鬆,大腦便越容易接受暗示,通過眼睛、耳朵和嘴巴多方面的感受信息,也能提到信息的接受效率。
所以,最好方法,是在每天起床後、睡覺前等放鬆的時刻,大聲念出你想暗示自己的話,比如說「我還年輕」「我很年輕」等等,約重複20次。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念中文或者英文。
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
【1】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5/210506163628.htm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C3%89mile_Cou%C3%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