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叫 "南山勁松838041704"在頭條發表的評論。
老先生,
我相信你是對聯行家!恕我冒昧,試評一下君之「至聖廟聯」,君覺不當可忽略。
君此下聯,看似對仗工整了(平仄、詞性、並列轉義等的確對好了。但有一疑問是:孔廟,一般也叫文廟。然而,把它叫做「至聖廟」、先師廟的,還沒聽說過。你以歷代曾更名稱xx、xx,大概屬瞞天過海。這裡,姑且不談是否真實。),但它存在以下不足:
1、直觀地看「廟堂」二字,多數民眾對它是雛眉頭的,因他們一般不願意去廟堂燒香拜佛;它懸掛在「觀音山景區」大門口,給人們的感覺這景區「只是一個大廟」,不利於招徠遊客。
2、「廟堂」的轉義一般指朝廷。按「轉義」譯說聯句,上聯是「遊客在觀音山上觀賞美景」,君之下聯是「遊客在至聖廟前到達朝廷」。看,下聯這意思說得通么?
下面是我回答的截圖。請看!
南山勁松838041704先生,
你經常在頭條評價聯友的對句,我認為是有水平的。你的保俶聯也是不錯的。但是為什麼在評價我的對句"至聖廟前聖廟堂"如此大跌水平!借換概念,。惡意曲解聯意
大師,廟堂是自然生態景觀的升華。人類從愚昧狀態到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宗教。這是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產生的文化碩果之一。
為什麼著名的景區都有各式廟宇,已經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切。至於有些人皺眉頭,不想進入不必強求。不進去就是了!
廟堂是宗教文化的集中表現。文廟即孔廟,是孔聖的家廟。在政治上與廟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其二,大師談到廟堂片語轉義。解釋完全是正確的,它只是征聯的附加條件,要求並列片語必須有轉義的自然含義。並未要求文加入聯意之中。而你把轉義含義別有用心地加入至聯意之中是惡意畫蛇添足!
其三,大師有意把廟堂片語的轉義強行加入聯意解釋之中。如你文中所說:君之下聯是「遊客在至聖廟前到達朝廷」。這種聯意解釋是強姦聯意的做法,有意地把聯意解往錯誤的方向引導是不對的。正確的聯意是:(遊客在)至聖廟前(感嘆)至聖的廟堂。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的主體,從儒家所傳承的多本影響中國的書籍,是由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徒子徒孫所著。儒家的道德教育也一直是後世學習的典範。在我國的法律中汲取了許多不同的古代思想文化進去,而儒家思想佔了大半。儒學作為封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佔據了歷史主導地位,與封建專制思想並行綿延流長。不可否認,儒學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其負面作用,不是本文討論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