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粉絲要求,我們出個保險里的海克斯科技系列。保險里的科技與狠活啊。
先從健康險開始說吧。
各家公司都是用的同一個疾病發生率表,也就是說,當重疾險各個病種的定義都一樣的情況下,理賠支出的成本應該是一樣的。先不提理賠審核上的事,單說病種這方面,我們來看看什麼叫狠活。
理賠成本一樣,那價格就該差不多,但現實情況是,因為病種定義的不同,導致理賠成本差別巨大,所以也就導致了重疾險的價格差距巨大。還有就是有沒有身故責任,這一點相當重要。
我們先說帶不帶身故責任。國家規定了6種統一定義的重疾,還有另外22種必須都包含的定義都非常相近的重疾。我們拿出其中一個叫嚴重急性心梗的來看看。當發生急性心梗,並且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宣布死亡的,大家猜一猜,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能不能賠。
注意我們在這裡不摻雜任何通融理賠相關的事項,僅從合同上看。這個是賠不了的。
大家看一下嚴重急性心梗的病種定義。裡面有一個要求確診6個星期以後的數據。顯然這個數據是拿不到的,所以無法理賠。
這還是到了醫院有了病歷的情況。這種情況打官司可能還能得到個協商理賠。但那些到不了醫院就沒有生命體征的,想理賠就得做夢了。
不僅如此,還有比如腦中風後遺症,達成標準要180天以後。如果180天內人就沒了呢?一個樣的,賠不了。
哎,然後這個時候就有狠活了。有人告訴你,買個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特便宜。然後加上一個定期壽險。這樣重疾能賠,身故也能賠。鬧不好還能得到兩份賠償。這樣才合適。哼哼,合適的前提是,命都沒了。
而經過保險業統計發現,到60歲前,參加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的男性死亡率為0.9161%,女性僅為0.4414%。60歲前,參與養老金業務的男性死亡率僅為0.4660%,女性為0.2315%。參加養老保險的死亡率大約是參加人壽保險的一半。這裡會有一個信念層面的區分,也就是情緒和外在影響導致的死亡率差異。這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我們單看60歲前最高的一個死亡率數據,還不到1%。而且是單一性別。
貼出來這個數據,是想告訴大家,定期壽險,基本上幾百個保單里,才能賠出去一個。這還不算理賠審核上可能碰到的障礙。
狠活啊。定壽的理念非常容易深入人心。你沒了你家人怎麼辦?關鍵是很便宜。所以特別容易出售,而且最重要的是傭金率可不低啊。因為定壽和定期型重疾險對保險公司來說基本都屬於純利潤。還有人說什麼因為便宜,業務員掙不到錢,所以不喜歡賣。真能扯淡。便宜的東西,賣的多了不一樣掙錢啊,何況那麼容易賣。
這活其實都不夠狠,僅僅是利用你的心理賺錢而已。
來看看這幾個狠活。嚴重心肌病。
要求四級心衰持續不間斷180天以上才能賠。四級心衰,這個人就已經基本上保持躺著,和很慢速的短距離行走了。稍微有啥刺激導致心率升高一點可能接著就過去了。這是個隨時會沒的病。要堅持不間斷180天,我的個天啊。人都倒沫子了也賠不了啊。相對來講,寬鬆的定義是沒有這個180天時間的要求。因為這一條,導致理賠糾紛的案例不少,我以前的視頻也發過案例的。
再看,嚴重1型糖尿病。要求兩個腳都截肢。狠活啊。這都不是一隻腳,是兩腳都得截肢。那得到什麼程度了,下一步就是敗血症導致器官衰竭了。相對寬鬆的定義是切除一個或者幾個腳指頭。要麼不切腳趾而是有其他的標準。
這種病種定義的狠活太多了。看我主頁置頂第三個視頻就行,裡面說的很詳細。
保險行業的科技我覺得應該算是屬於年金增額壽類險種。能讓你感覺很適合但實際上竹籃打水。而狠活,在健康險領域體現的還是挺淋漓盡致的。比如醫療險上自付與自費的區別,比如意外險上職業類別的區別等等。總之,一分錢一分貨。
大家都知道什麼樣的狠活,可以在評論區聊聊。
我是保將軍,關注阿輝,帶您聽點真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