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凌晨突然開戰,2架印軍戰機被打下,巴基斯坦贏下第一局

2025年5月7日凌晨,醞釀已久的印巴衝突,終於迎來了一波總爆發。

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ISPR)發言人喬杜里中將證實,印度軍隊在當天凌晨對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發動了大規模導彈襲擊,目標涵蓋至少9處地點。

據官方通報,印度從多個邊境方向發射的導彈,分別打擊了巴控克什米爾首府穆扎法拉巴德(Muzaffarabad)、科特利(Kotli)以及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巴哈瓦爾布爾(Bahwalpur)等地。

另外,位於巴哈瓦爾布爾地區的馬克茲·泰耶巴宗教學校(Markaz-e-Tayyeba)也遭到襲擊。目前,襲擊已造成至少3名平民死亡,12人受傷,包括一名兒童。部分區域出現斷電,穆扎法拉巴德市一度陷入黑暗。

印度軍方隨後發表聲明,承認實施了代號「辛多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s)的軍事打擊,總共有 9 個地點成為襲擊目標,巴基斯坦城市共被擊中了9枚導彈。

印度稱目標是「恐怖主義基礎設施」,這些設施據稱曾策劃和指揮針對印度的安全襲擊,包括4月22日發生在帕哈爾加姆山谷、造成26人死亡的槍擊事件。

印度方面強調:「此次行動重點明確、慎重謹慎,且不會引發局勢升級。巴基斯坦軍事設施未成為攻擊目標。」 印度陸軍還宣稱,「正義已經得到伸張」。

然而,實際情況遠比印度描述的複雜。根據巴基斯坦軍方披露的信息,印度導彈襲擊不僅涉及敏感城市區域,還包括宗教場所。

儘管印度試圖以「反恐」為由降低衝突性質,但襲擊造成的平民傷亡與宗教設施損毀,已引起廣泛譴責。

【巴基斯坦迅速反擊,稱擊落兩架印度戰機】

面對印度的挑釁,巴基斯坦做出強硬回應,並以實際戰績贏下了開局。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7日凌晨表示:「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展開報復。」

隨後,巴基斯坦空軍啟動緊急戰備狀態,並在數小時內成功擊落兩架侵入領空的印度空軍戰機。

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ISPR)總監艾哈邁德·謝里夫·喬杜里中將透露,被擊落的戰機均為印度現役主力機型,墜毀地點位於巴控克什米爾附近空域。

這一行動標誌著巴基斯坦首次在實戰中擊落印度戰機,也是自2019年印巴空戰以來,雙方之間最為激烈的直接軍事對抗。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武裝部隊正在準備全面反擊。據知情人士透露,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已鎖定多個印度境內目標,並計劃通過無人機、遠程火炮以及特種部隊聯合行動進行報復。

【印度的「克制」與實質挑釁】

儘管印度方面聲稱「行動表現出相當大的剋制」,但此次襲擊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已遠遠超出常規「反恐」範疇。

印控克什米爾襲擊發生地穆扎法拉巴德距離實際控制線(LoC)僅數十公里,而巴哈瓦爾布爾則深入巴基斯坦腹地,表明印度具備跨線縱深打擊能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選擇使用導彈而非空軍執行任務,顯然是為了避免飛行員被俘或戰機被擊落的風險。

這與伊朗此前對以色列的「一輪游」式打擊如出一轍——不派兵員,只投入武器彈藥,既顯示武力威懾,又避免事態失控。

然而,這種做法並未阻止巴基斯坦的強硬回擊。巴軍方強調,將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報復,並已進入全面作戰準備狀態。

【美國表態:特朗普呼籲儘快結束衝突】

就在局勢升溫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召開記者會,談及印巴衝突。

他表示:「我們剛剛走進白宮大門,就聽說了這件事……他們已經戰鬥了很長時間……我只希望這場戰爭能儘快結束。」

這番言論看似中立,實則釋放出模糊信號。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尚未對印度採取實質性約束措施;另一方面,美國國務院仍在推動烏克蘭停火談判,不願看到南亞再起戰火。

因此,華盛頓正試圖在支持盟友與防止局勢失控之間尋找平衡。

【結語:一場蓄勢已久的危機終於爆發】

此次印巴衝突並非偶然。自今年4月22日帕哈爾加姆襲擊事件發生以來,印度便誓言要對巴基斯坦採取報復性打擊。

儘管外界普遍認為該襲擊系本地極端分子所為,但印度政府仍將其歸咎於巴基斯坦情報機構「三軍情報局」(ISI),並以此為借口強化邊境軍事部署。

如今,隨著印度正式發動導彈襲擊,印巴之間的緊張局勢已從邊境摩擦升級為國家間軍事對抗。

而在俄烏衝突、中東動蕩、中美博弈交織的全球背景下,南亞火藥桶再次點燃,無疑給本已脆弱的國際安全格局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

未來幾天內,巴基斯坦是否會展開更大規模反擊?印度是否會繼續擴大打擊範圍?這些問題將成為觀察焦點。

而對於世界而言,這場由一次恐怖襲擊引發的國家間戰爭,或許只是更大風暴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