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年代,一線指戰員在前線浴血奮戰,後方雖然相對穩定一些,可也擔負非常重要的任務,如衛生系統救死扶傷。
土地革命時期,指揮員的傷亡很大,因為要靠前指揮,帶頭衝鋒作戰,負傷都是家常便飯。說到在土地革命時期,醫療條件有限下,不少醫生挽救不少指戰員,如紅二軍團衛生部長賀彪。
賀彪從參加後,一直在賀老總領導的部隊中工作,走上從醫道路,尤其在土地革命時期,戰鬥異常激烈,為不少指戰員做過手術,如賀炳炎、黃新廷、王尚榮、楊秀山、郭鵬、傅傳作等等。
在給郭鵬做手術時,遇到巨大挑戰。
1936年,紅2方面軍在過草地時,戰士們除了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對抗,還要謹防地方反動武裝的偷襲。
當時的郭鵬時總部參謀處長,騎著馬到曲河邊察看地形,為總部機關尋找宿營地,不料遭到隱藏在草叢中的敵人騎兵偷襲,王尚榮、譚友林等人聽到槍聲後,前往查看看到郭鵬在河邊嘶鳴,不見人影,在百米之外找尋到他,傷得很嚴重。
他被送到衛生部後,部長賀彪與其他醫生為他清理傷口,情況很不樂觀。因為在河水裡浸泡後感染,開始發燒,如果不及時搶救會有生命危險。賀彪安慰他說,一定要配合手術,這樣才能恢復。郭鵬說:我一定配合你治療,重新站起來,重返戰場殺敵。
當時的手術條件有限,缺少手術器械,而且沒有燈光,為了弄點亮光也不容易,找柴火因為雨水淋過燒不著。他只能時摸黑兒做手術。賀彪也是憑藉過硬的醫術,找准無惡,慢慢扎針、注射,按說很簡單的流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經過2小時的手術,才從危險中搶救出來。
手術後,他一直發燒,在行軍途中一直在擔架上,盧冬生師長給他找幾個身體較好的人抬擔架,大家交替輪換著抬著他。
來到噶曲河下游後,發現水裡有魚,部隊就停下來休息,大家在河裡洗澡抓魚。賀老總得知情況後,帶著幾個人過來,弄了十幾斤魚到衛生部,對郭鵬說:好久沒有釣魚了,也好久沒有吃到洪湖的魚了。不過這魚熬成湯,可以和洪湖的大鯉魚媲美,味道一定很鮮美。
這樣,郭鵬在大家的照顧下,逐漸康復,重新走上指揮員的崗位。
在抗戰初期還擔任參謀工作,半年後調任副旅長,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擔任旅長、縱隊副司令員、軍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