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5月21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蓄意向有中國參與、30多國外交人員組成的外交使團開火。
自巴以衝突「停火」以來,以色列罔顧停火協議,持續對加沙地帶狂轟濫炸,已經堪稱臭名昭著了,現在又對多國參與的外交使團蓄意開火,究竟想幹什麼?難不成要以武力脅迫聯合國?
這個問題,首先得從這次外交使團的目的開始說起。
據巴勒斯坦外交部和僑民部發布的消息,這次巴勒斯坦組織30多個國家外交人員參與的外交使團,是為了考察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現實。
通俗一點說,就是希望各國代表看看,在以色列持續軍事行動的破壞下,加沙地帶的難民,生活有多慘。
巴以之間衝突的是非黑白且不提,單純從戰爭的角度上來講,按照國際法,任何兩個國家交戰,都不得蓄意的針對平民,造成人道主義災難。
如果多國外交使團,經過考察再次確認加沙地帶人道主義災難加劇,那麼聯合國必將加大對以色列的施壓,更重要的是,世界其它國家會增加對加沙地帶難民的救助。
對於當前的以色列來說,聯合國的施壓其實影響有限,因為背靠美國支持,以色列一直以來就不把聯合國當回事。
但其它國家加大對加沙人道主義災難的救援力度,卻對以色列長期「戰略」影響深遠。
因為現在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持續軍事行動,最終目標就是要把巴勒斯坦趕出加沙,徹底佔據加沙地帶。
但加沙200多萬人,他們也不敢明晃晃的搞大屠殺,所以試圖通過長時間的戰爭和軍事行動,逼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主動逃離。
換句話說,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問題,就是以色列刻意打造的結果,這裡災難越嚴重,以色列借災難驅趕巴勒斯坦人的計劃才越成功。
如果讓多國外交使團的外交人員,看到了加沙地帶更真實、更嚴峻的人道主義災難問題,並以此為契機,推動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加大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救援,那以色列的圖謀就要落空了。
正因如此,現在以色列才悍然對多國外交使團動手。
這次以色列對外交使團的威脅,跟以往相比有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蓄意開火。
此前以色列坦克也曾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哨所開火,但那時他們明面上的理由,還是「意外」,是跟哈馬斯武裝戰鬥的時候「打錯了目標」。
掩飾不能湮滅真相,但至少證明以色列的心虛,或者說不敢直接跟國際社會翻臉的心態。
而這次,以色列士兵是清楚的知道外交使團活動,以色列方面解釋說開火的原因,是外交使團偏離了「原本的路線」,因此開槍警告,這實際上就是蓄意的用開槍來限制外交使團活動範圍。
這說明,以色列對聯合國,和其它公正的國際組織,事實上已經失去耐心,或者說不抱希望了。
對於巴以衝突乃至中東局勢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
因為以色列的這種態度變化,指向的是以後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想要以外交的方式約束以色列,將變得更加困難,都開始直接對多國外交人員開火警告了,以色列還會聽聯合國說什麼嗎?
反過來,從多國外交使團的角度,這次以色列開火事件,說明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國,想要推動中東和平,推動「兩國方案」落實,必須得更依靠外交之外的手段。
經濟制裁,軍事施壓,貿易禁運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靠輿論和國際法理,是治不住以色列了,必須得動真格的,讓以色列感到疼痛了,才有可能跟巴勒斯坦,跟整個國際社會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