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赴美到A股借殼,再到赴港上市。
作者 | 劉欽文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2024年,光伏產業鏈價格大幅下滑、產能嚴重過剩、技術路線迭代加速,三大因素交織,光伏行業正在艱難前行。
而在這場寒流中,老牌巨頭晶澳科技(002459.SZ)尤為引人注目。晶澳科技在資本市場的歷程可謂十分豐富,2007年登陸美股,2018年私有化從美股退市,2019年到A股借殼,A股市值從巔峰的1700億元到如今縮水至300餘億元。2025年,這家企業第三次叩擊資本市場大門——赴港IPO。
公布赴港IPO計劃的同時,4月30日,晶澳科技發布一季報,報告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06.72億元,同比下降33.18%;凈利潤虧損16.56億元,同比下降168.61%。
行業寒流來襲,公司業績由盈轉虧,晶澳科技背後的創始人靳保芳家族也難免受到波及,從登頂為河北邢台首富,到兩年時間財富蒸發超500億元。當行業從「擁硅為王」淪為「流血求生」,這位曾穿越多次行業周期的邢台首富,能否帶領晶澳科技熬過至暗時刻?
從美股退市轉A,
A股已募資192億
晶澳科技的資本運作史堪稱中國光伏行業的縮影。
晶澳科技成立於2005年,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製造。成立僅兩年,2007年晶澳科技就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發行價15美元/ADS(每ADS代表3股普通股),融資2.25億美元。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1%,市值突破10億美元,成為繼無錫尚德(STP)、天合光能(TSL)之後又一家登陸美股的中國光伏明星企業。
彼時正值全球光伏行業爆發期。德國、西班牙等國的補貼政策推動需求激增,中國光伏企業憑藉低成本製造優勢迅速崛起。晶澳科技2007年營收達3.5億美元,凈利潤4800萬美元,被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列為「最具成長性中概股」之一。
根據Photon International 2006年全球光伏電池廠商排名,晶澳當時出貨量位列中國第三、全球第七。

圖源:罐頭圖庫
上市後,2010年晶澳科技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到組件,2012年延伸到光伏發電業務,實現了垂直一體化全產業鏈。
但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雙反」關稅,歐盟2013年跟進。晶澳科技美股股價一路陰跌,2016年長期徘徊在2-3美元區間,市值縮水至不足3億美元。
2017年11月,晶澳科技公告,收到董事長靳保芳為首的買方團私有化要約,報價6.8美元/ADS(較公告前30日均價溢價20%)。2018年7月,交易正式完成,晶澳科技完成私有化退市。
從美股退市後,晶澳科技又迅速開啟了A股征程。2018年7月19日,A股上市公司天業通聯公告表示,因籌劃重組啟動停牌。2019年晶澳科技以75億元的價格,借殼天業通聯成功登陸A股。
2019年的國內光伏行業,正處於「黃金時代」。
彼時國內正式明確光伏為主體能源,歐盟2030碳減排目標從40%上調至55%,全球年新增裝機從2019年115GW飆升至2021年183GW。多晶硅價格也從2020年6萬美元/噸,暴漲至2021年32萬美元/噸。
這期間,晶澳科技多次募資擴產。公告顯示,2020年10月、2022年5月,晶澳科技以定向增發的方式募資52億元、50億元,2023年可轉債募資89.6億元,合計191.6億元。

圖源:wind
募資用途主要用於年產5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20GW單晶矽片項目、包頭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項目、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組件項目、年產10GW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片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趕上行業「快班車」的晶澳科技,業績也一路高漲。營收從2019年的211.55億元飆升至2023年的815.56億元。凈利潤從12.84億元漲至71.92億元。
大量擴產的情況下,2019年至2023年,晶澳科技的固定資產從104.05億元暴增至368.66億元,在建工程從10.25億元漲至97.4億元。但2024年晶澳科技的在建工程卻大幅下滑至32.44億元。
15個月虧損67億,
赴港IPO擴產還債
在建工程大幅下滑的背後,是光伏行業的整體產能過剩。
2024年,多晶硅價格整體下跌39%,組件價格下跌 29.7%,全產業鏈陷入 「量增價跌」 困局。隆基綠能、通威股份等龍頭企業同步巨虧。
晶澳科技作為行業龍頭也難逃虧損命運,2024年營收下滑14.02%為701.21億元,同時由盈轉虧,凈利潤虧損50.95億元,同比下滑170.84%,為A股上市後首虧。整體毛利率為4.48%,同比下降13.17%。
2025年一季度晶澳科技繼續虧損,營業收入為106.72億元,同比下降33.18%;凈利潤虧損16.56億元,同比下降168.61%。毛利率為-6.71%,同比下降11.3%。
以此計算,15個月晶澳科技已經虧去67.51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同時,晶澳科技因擴產等導致的債務問題也開始顯現。
截至2025年3月31日,晶澳科技短期借款為73.44億元;長期借款為192億元,總負債也從2023年年末的685.85億元,增長至866.29億元,15個月內激增180.4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6.33%。
對此,晶澳科技選擇逆勢擴張,加快全球化腳步。2024年11月,晶澳科技與阿聯酋的Global South Utilities合作,計劃在埃及共同建立兩家光伏產品製造工廠,分別專註於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其中,太陽能電池製造工廠的投資預計將達到1.38億美元,而太陽能電池板工廠的投資額則為7500萬美元。
2024年12月20日,晶澳科技又宣布了一項投資計劃,擬在阿曼蘇哈爾自貿區投資建設年產6GW高效太陽能電池和3GW高功率太陽能組件項目,總投資額達39.6億元人民幣。
公告顯示,阿曼項目晶澳科技將採用自籌資金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自有資金、外部股權融資、金融機構融資等。考慮到項目規模較大,公司將採取分期實施的方式,建設進度將根據內外部經營環境進行及時調整。

圖源:罐頭圖庫
此次港股IPO,也是晶澳科技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為進一步推動公司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快市場、供應鏈、研發三位一體的全球化建設,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晶澳科技計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晶澳科技表示。
此次IPO募資的第一大用途即為擴大海外生產能力及強化全球市場推廣,包括但不限於阿曼生產基地及其他海外產能擴充項目。其次為:全球研發項目和技改;提高數字化及人工智慧能力;以及用於償還於2025年5月後到期的利率為3.5%-3.8%的銀行貸款,以優化財務結構和長期借貸成本;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河北邢台首富家族的浮沉
晶澳科技的興衰,也牽動著背後河北邢台首富靳保芳家族的財富資本局。
靳保芳出生於1952年,父母都是農民,對靳保芳而言,童年的艱苦令他印象深刻。靳保芳3歲就失去了父親,跟著母親一起長大。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河北寧晉地區不澇即旱,僅1956和1963年就曾發過兩次大水。
為減輕家庭負擔,靳保芳當過服務員、廚師。1974年,中專畢業後,又到縣農機局工作,先後當過辦事員、打字員、通訊員,也當過辦公室主任。

圖源:罐頭圖庫
1992年春節前夕,靳保芳受命出任寧晉縣電力局黨委書記、局長。也就是在靳保芳的推動下,電力局干起了副業,開始搞太陽能光伏產業。
1996年,在一把手靳保芳的推動下,寧晉縣電力局成立辦起了晶隆半導體廠。次年,寧晉縣電力局拿出晶隆半導體廠的一半資產,與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矽片供應商——日本松宮半導體技術株式會社,合資建立了寧晉松宮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
2003年6月,隨著國家電力系統實行副業改制,寧晉縣電力局實施主副業剝離,由職工出資購買了晶隆廠的全部國有資產,改制組建了河北晶龍實業集團。靳保芳卸任電力局長,專心經營晶龍集團。
後來,靳保芳又引入中國太陽能產業第一人、經濟學碩士楊懷進加盟,成立三方合資公司,即如今的晶澳科技。與此同時公司引入一批海外博士,一手策劃晶澳科技於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隨著晶澳科技「闖美」又「闖A」,業績一路上揚的同時,股價最高達到2022年6月的72.4元/股,總市值近1700億元。靳保芳家族的財富也在2022年達到巔峰為710億元,在《胡潤百富榜》中排名54,為河北邢台的首富。

圖源:胡潤網
值得注意的是,出生於1952年的靳保芳如今已經73歲。靳保芳早在2017年就公開提及「退休」,2020年11月,靳保芳因故被平度市監察委員會調查留置,調查原因不詳。2021年4月恢復正常工作。
恢復工作的靳保芳,於2021年6月,將其持有的晶泰福(晶澳科技控股股東)25%的股權轉讓給了二女兒靳軍淼;大女兒靳軍輝也悄然辭去公職,成為公司的助理總裁,於2022年11月進入董事會擔任董事。
2023年11月,靳保芳和妻子范彩平合計向靳軍輝轉讓了晶泰福24%股權。至此,靳保芳和兩位女兒共同成為晶澳科技的控股股東。

圖源:公告
不過兩位女兒還未完全接手,就遭遇了行業寒流。
由於行業周期的影響,在2022年之後,晶澳科技的股價便一路下滑,截至2025年5月6日,股價為9.8元/股,總市值約324.35億元。較最高時膝斬。
受此影響,靳保芳家族財富值縮水530億元,在2024年《胡潤百富榜》排名下滑為276,財富值降為180億元。

圖源:胡潤網
或許也是因此,靳保芳始終未完全放手,至今仍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從一個服務員到執掌千億帝國的河北邢台首富,靳保芳的人生劇本足夠跌宕。但光伏行業的周期性魔咒,也讓其體會到「財富如風」的寒意。你認為靳保芳家族將如何渡過這場「劫」?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