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81式大五葉迷彩服的偵察大隊偵察兵。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卡爾加里小虎原創作品,僅在頭條號發表,現已開通全網自動維權,謝絕任何形式的搬運抄襲,轉發請註明出處!
1984年7月,武漢軍區第43軍所屬偵察分隊,統一組成第二偵察大隊。
於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赴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者陰山戰區遂行對越偵察作戰任務。
第二偵察大隊共計767人,共編成5個偵察連:軍屬偵察連為一連(115人),第127師師屬偵察連為二連(145人),第128師師屬偵察連為三連(125人),第129師偵察連為四連(129人),第127師所屬各團偵察排組成五連(140人)。
輪戰期間,第二偵察大隊共俘虜越軍16名(押送中亡8名),15個偵察大隊中俘敵人數第一。
另擊斃越軍143名,擊傷23名。而第二偵察大隊自身犧牲2人,傷20人。
那麼第二偵察大隊,怎麼創下如此戰績的?
第二偵察大隊戰後總結中,有這樣一句話:
實戰證明,仗打得越多,部隊戰鬥力就越強;戰鬥條件越困難,部隊戰鬥力提高得就越快。
第二偵察大隊真實戰鬥照片。圖片來源於網路。
1.戰前針對戰區地形特點,狠抓耐力和適應性訓練。把野戰生存、爬山、穿林等訓練作為提高山嶽叢林地作戰能力的突破口。
2.循序漸進,進入戰區後,先分批組織幹部戰士到國境線上勘察地形,觀察敵情,使大家消除緊張心理。
(老卡:哪怕訓練中成績再好,沒有實戰經驗,偵察兵上戰場心裡也緊張。但第二偵察大隊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先不出境捕俘,在國境線上勘察地形,觀察敵情,多進行幾次後,就不那麼緊張了。)
偵察匕首。圖片來源於網路。
3.最初的幾次作戰行動,為了讓更多的指戰員得到鍛煉,組織的規模都比較大,一般是一至兩個連集體行動,主要遂行滲透偵察和破襲作戰。
(老卡:偵察兵不是普通步兵,出境偵察的時候人數要精幹。但剛上戰場的偵察兵,實戰經驗不足,所以多派人行動,一則更安全,二則讓更多偵察兵得到鍛煉,逐漸有了實戰經驗。)
就這樣,第二偵察大隊不斷加碼,偵察兵們在實戰中不斷得到提高,戰鬥力也就越來越強。
第二偵察大隊在輪戰期間共作戰34次,但執行作戰任務最多的連,就遂行戰鬥11次,佔全大隊的三分之一。如不出意外,這個連的戰鬥力很可能就是第二偵察大隊中最強的。
畢竟,實戰經驗最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