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的軍事改革至今,過去的7大軍區早已重新改組成為了5大戰區,而隸屬於七大軍區的18個陸軍集團軍,也在此時經歷了深度調整與整編,最終形成了五大戰區下轄的十三個精銳集團軍。
由於中國軍隊歷史上,曾出現過從第一軍到第70軍的70個番號,所以這13個集團軍的番號,選擇了從71開始,與歷史不再重複,意味著中國陸軍將開啟一段全新的征程。
但番號可以全新,傳承不能斷絕,那麼,這十三個集團軍的前身,又各自源於哪一支傳奇部隊呢?在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的偉大征程中,它們又付出了怎樣難以估量的巨大貢獻呢?
(中國陸軍)
東部戰區
首先來看71集團軍。71集團軍的前身是南京軍區的第12集團軍,後第12集團軍轉隸東部戰區,並被東部戰區改編為現在的第71集團軍。
而第12集團軍的歷史可追溯到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據悉,軍事小說《亮劍》主人公李雲龍的原型,就是該部首任縱隊司令員王近山中將。
王近山中將帶兵素以敢打硬仗著稱,第六縱隊(含後身第12軍)在他的指揮下更是屢立奇功,為解放事業立下赫赫戰功。
尤其是在1948年7月,該軍下屬的36師更是一舉在解放襄陽的戰役中,擒獲特務頭子康澤,被上級授予「襄陽特功團」的光榮稱號。
(強大的中國陸軍)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72集團軍的情況。
該部同樣為東部戰區部隊。72集團軍的歷史極為悠久,前身為賀龍元帥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該部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組建為著名的358旅,在戰場上屢立奇功。
(中國陸軍)
解放戰爭時期,358旅轉入第一野戰軍系統,交由彭總指揮,並逐漸發展為一野第一軍。據了解,第一軍在解放戰爭期間,參與過對抗胡宗南,保衛延安,解放西寧等一系列重大戰役。
解放戰爭結束後,第一軍又被調往朝鮮作戰,回國後,轉入中南地區的武漢軍區,並於1962年被調往東南沿海受南京軍區管轄,並先後在福建、浙江等地駐軍,最終在2017年被改組為第72集團軍。
(強大的中國陸軍)
第三位,自然是東部戰區的第73集團軍。第73集團軍的前身為31軍,三野系統出身。31軍在三野著名戰將粟裕的指揮下,曾在濟南戰役中突破敵防線,為山東兵團活捉時任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創造有利條件,又曾在淮海戰役中殲滅黃百韜兵團一部,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來,31軍參與了解放上海戰役,戰士們更是靠著秋毫無犯的紀律作風,贏得了上海人民的廣泛讚譽,被譽為一支鋼鐵之師。
新中國成立後,31軍繼續為國家的國防建設和安全穩定貢獻力量,歷經多次改編和調整,最終在2017年改編為第73集團軍。
(強大的中國陸軍)
南部戰區
第四位,第74集團軍。
74集團軍的前身是42集團軍,第四野戰軍系統出身,曾一路從東北打到南方,是四野系統的當家主力。
無論是東北的白山黑水,對抗敵人精銳的新一軍和新六軍;還是入關以後,在華北地區配合華北部隊,完成對傅作義集團的致命一擊;亦或是南下後,與桂系鋼軍的浴血拚殺,都見證了這支部隊的英勇。
解放後,42集團軍常年駐軍廣東,並伴隨著廣州軍區改組為南部戰區的進程,整編為現在的第74集團軍。
(強大的中國陸軍)
第五位,第75集團軍。
同樣是四野系統出身,同樣是從東北一路打到南方,第75集團軍的前身41軍同樣聲名顯赫,在遼瀋戰役里,它作為攻堅勁旅屢次衝鋒陷陣,為戰役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四野入關後,41軍又迅速轉戰華北,與其他部隊緊密配合,對傅作義集團形成強大包圍圈,為和平解放北平貢獻了重要力量。南下作戰時,41軍更是勢如破竹,成為了祖國南疆的一柄鋼刀,常年威震兩廣。
2017年軍改後,41軍改編為75集團軍,駐地從廣東調整至雲南昆明。
74軍和75軍都是南部戰區的部隊。
(與陸航配合的陸軍部隊)
西部戰區
看完南部戰區的兩支部隊以後,再來看看西部戰區。
首先,就是76集團軍,其前身是第21軍。該部隊歷經多個重大戰役,打過張靈甫,圍殲過黃百韜兵團,還俘虜過杜聿明,攻佔多地,2017年改編為76集團軍,隸屬西部戰區。
77集團軍,前身是第13軍,中野系統出身,源頭是紅四方面軍第73師,後歷經多次改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是挺進中原的三大主力之一,2017年改編為77集團軍,隸屬西部戰區。
(中國陸軍特種部隊)
北部戰區
接下來,第八個,78集團軍。
到了這裡,就是北部戰區的部隊 。78集團軍前身是第16軍,軍史可追溯至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參加過眾多戰役,是二野勁旅。
(北部戰區陸軍)
下一個,79集團軍,前身為第39集團軍。
該集團軍歷史可追溯到中國工農紅軍時期的紅十五軍團一部,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從東北打到廣西,戰績極為彪悍,第39集團軍後來調往朝鮮,是中國軍隊歷史上,第一個在朝鮮與美軍交火的部隊。
從朝鮮回國後,39軍長期駐守遼東半島,2017年改編為79集團軍,是目前中國軍隊在東北方向的主力。
80集團軍,前身是26軍,更早的前身則是抗戰時期的山東軍區所屬部隊,參加過孟良崮、濟南等戰役以及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後回國駐山東濰坊,後北整編為現在的80集團軍。
(北部戰區軍人)
中部戰區
看完北部戰區,再來看看中部戰區。
81集團軍,前身是65軍,最早是1930年的紅6軍,解放戰爭時期是華北野戰軍第八縱隊,2017年改編為81集團軍。
至於第82集團軍,更是非同凡響,82集團軍前身部隊就是電影《大決戰》中名台詞『總預備隊不動』的總預備隊,備受林總器重的第四野戰軍第一縱隊,有名的第38軍。
一縱及其後身38軍,在東北野戰軍系統中素以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作風著稱,經歷了第四野戰軍幾乎所有的惡戰,戰績極為突出。
後來,在抗美援朝時期,38軍被調往朝鮮經由彭總指揮,更是靠著自己過硬的戰績,贏得了「萬歲軍」的讚譽,回國後38軍駐軍保定,並於2017年被改編為82集團軍。
而在82集團軍之後的83集團軍,前身就是由44軍和45軍合併而來的54軍,而這個番號更是當初周總理親自擬定下來的。
這些集團軍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以及國防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新時代將繼續肩負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 。它們的故事,值得每一個人銘記。
參考資料:
1、央廣網《「見證強軍之路」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
2、閩南網《陸軍13個集團軍分布在哪些戰區?五大戰區陸軍集團軍》
3、新華網《別了!18個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