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可是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首先是此人出訪亞太,訪問了菲律賓,在菲律賓高調錶示要讓美菲聯手應對「中國威脅」。
其次,回國之後的赫格塞斯,簽署了一份內部機密指導備忘錄。
美國把中國視為所謂「唯一的步調威脅」,將阻止中國大陸「奪取」台灣和加強美國本土防禦作為首要任務。
不難看出,特朗普內閣終於拿台灣說事了,而且言辭依舊是那麼激進。
此外,澳大利亞近期也針對台海表態。
澳方聲稱澳大利亞的核潛艇可以在台灣附近隱秘航行。
說實話,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澳大利亞此舉都有點主動找抽的感覺。
最後,新加坡給中美出主意,如果雙方無意兵戎相見,那就優先處理台灣問題。
筆者常說,咱們看待一件事,一定要有大局觀。
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不能過於片面。
咱們一件事接一件事來說。
第一,新加坡日前表示,中國和美國既然都宣示無意與對方開戰。
那就應該優先處理「可能引發重大衝突」的問題,比如說台灣。
新加坡還強調影響中美關係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個是「深紅線」問題,例如台灣問題,稍有不慎就會引發攤牌危機。
【中美關係,關乎新加坡經濟命脈?】
另一個是經貿問題,雖然存在分歧但不至於引發衝突。
最後一個是需要共同承擔的全球事務。
譬如氣候變暖問題。
這一表態讓我們想起了此前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在談及中美關係時,警告稱「全球貿易或已來到二戰後的新拐點」。
可是新加坡此舉,其實有屬於自己的私心在其中。
要知道,新加坡依託馬六甲海峽,實現了港口經濟的繁榮。
不僅讓新加坡成為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也讓新加坡極易受到國際風向變化帶來的影響。
而且中美兩國屬於新加坡重要投資來源國。
在雙方關係穩定的時候,新加坡就可以從中獲利,一旦中美關係出現緊張的情況,新加坡就會面臨「走鋼絲」的窘境。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每次中美關係出現新的變化之後,新加坡會第一時間表態。
希望中美可以保持關係穩定。
說白了,就是擔心新加坡會因為中美關係的變化,讓自己利益受損。
結果特朗普一上台,美國就開始「開倒車」,宣布對多國徵稅。
還打算在造船業和航運領域對中國下手。
為此新加坡智囊團近期多次發聲,為改善中美關係支招。
希望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可以冷靜,不要爆發衝突。
只不過新加坡搞錯了一點,在台灣問題上,美方倘若不想與中國兵戎相見,就不要妄想軍事介入台灣問題,停止「以台制華」的想法,才能確保中美關係的穩定。
而且中美關係緊張與否,決定權在美國手中。
美國人很清楚,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國家統一,也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
【台灣問題,是我國的底線】
近年來,美國頻繁對台軍售,企圖武裝台灣地區。
此舉原本就加劇了台海緊張局勢。
拜登執政期間就不說了,就從特朗普此次上台之後開始說起,美國軍方總是一邊聲稱不想與中國發生衝突,另一邊卻堅持強化軍事威脅,多次向島內釋放錯誤信號。
阿賴此前還公布了所謂17條惡規。
再度觸碰到了大陸的底線。
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我們這代人終究會見證歷史。
第二,關於美菲之間的小動作,咱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不在這贅述了。
說實話,筆者都懶得提菲律賓,因為菲律賓和咱們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
但是澳大利亞不一樣,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表示,己方的核潛艇可以在台灣地區附近活動,還能確保不會被發現。
且不說澳大利亞的核潛艇實力究竟如何,僅從澳大利亞近幾年派出軍艦和軍機在中國周邊活動,哪次沒有被發現?
比如說,曾經澳大利亞潛艇試圖在上海附近收集情報,結果被漁網纏繞,險些無法安全回家。
再比如,近年,澳大利亞P-8巡邏機在「巡邏南海」時,遭到中國軍機的攔截,導致機組人員需要接受「心理諮詢」。
還比如,澳大利亞潛水員在日本專屬經濟區進行水下作業時,「被中國軍艦的聲吶所震傷」。
咱們暫且不論澳方軍艦和軍機千里迢迢跑到中國周邊活動,是否屬於合理合法的行為,從這一系列醜聞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澳方士兵的身體素質太差。
更別提澳大利亞的核潛艇項目很有可能會面臨下馬的情況。
畢竟,美國軍方對於澳大利亞核潛艇項目沒有任何興趣。
還是那句話,在美國不願意對華開戰之際,為何要幫助澳大利亞生產核潛艇?
第三,事關五角大樓繼續拿台灣說事一事,這其實是美國的常規操作。
也是美國軍方未來的重點任務。
美國對台海的威懾是由海軍力量和周圍基地構成,但是對於台灣有事,美國能否參與其中,美國國防部的態度一直比較模糊。
【事關台灣,美國國防部態度很模糊】
既沒有明確表示要參戰,也沒有說不參戰。
礙於中國軍事力量不斷提升,美國內部認為不參戰的可能性已被參戰的可能性超越。
但是無論五角大樓和白宮是如何計劃的,我們都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如果美軍航母準備參戰,我們必須將其一舉擊潰。
倘若美軍將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上的據點,作為攻擊中國的平台,我們則需要摧毀那些據點。
而美國人很清楚,在中國家門口搞事情,自己毫無勝算。
2016年所發生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說一個大家都不願意相信的真相,那就是中美並不想互相開戰。
雖然美國總體軍事力量很強,但是當中國逐漸在西太,特別是圍繞近海形成絕對的優勢之後,開戰就意味著雙方均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從二戰以來,美國人就從未打過逆風局。
往往都是以佔據絕對優勢的姿態入場,但是美國除了在二戰中,從頭到尾以絕對的優勢獲勝之外,在朝鮮和越南可是鎩羽而歸。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俄羅斯對於中國統一大業的判斷,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
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表示,普京政府並不擔心中美在台海爆發衝突,從而加劇地緣形勢的不確定性。
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對軍事解決方案不感興趣。
也就是說,在俄羅斯看來,是有人故意渲染台灣問題,推高緊張局勢。
試圖在其中渾水摸魚。
而且俄羅斯在事關台灣問題上,對中國承諾的措辭分量越來越重。
近幾年的中俄聯合聲明,俄羅斯每次都會專門強調,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
堅定支持中國的統一大業。
但是在去年11月,魯登科可不是這麼說的。
當時,魯登科聲稱是美國違反「一中」原則,打著維持現狀的旗號加強美台勾連。
目的是挑釁中國,激化亞太安全局勢。
【魯登科:中美不想開戰】
如今不到半年時間,在美國總統換人之後,俄羅斯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即便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小動作不斷。
白宮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這句話。
隨後美日聯合聲明、美日韓外長聯合聲明、G7外長聯合聲明中,均釋放出對台灣問題進行干涉的信號。
代表著特朗普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從戰略模糊發展為戰略清晰。
別看特朗普眼下忙於中東和俄烏衝突一事,從未減弱對亞太的關注度。
這樣一來,在特朗普這一任期內,中美之間的博弈,也許不僅僅會局限於關稅戰。
兩國圍繞台海問題的較量,其實早就在暗中開始了。
也就是說,美國總統雖然換了人,但是挑釁中國的意圖從未改變。
加強美台勾連的做法也沒有改變。
在亞太製造危機的動機同樣沒有改變。
那麼俄羅斯為何會在這個時候改變態度?
原因還在美國。
此前在拜登執政期間,美俄關係極為惡劣。俄羅斯從未放過任何一個指責美國的機會。
如今特朗普上台後,美俄關係有所緩和。
俄羅斯面對美國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劍拔弩張。
而且中國在解決台灣問題一事上,一直都是以最大的誠意、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武力手段是最後的保險機制。
同時也是對島內「台獨」分子的有力震懾。
俄羅斯對此完全看在眼裡,很清楚中國可以實現國家統一。
而美國並不具備通過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實力。
否則也不會頻繁摳字眼。
也就是說,美國想靠一艘航母就封鎖台海的時代早已過去了。
此外,俄羅斯很清楚,就算特朗普以不按套路出牌而著稱。
但是涉及中國、涉及台海一事,美國就會變得很謹慎。
除了想繼續打擦邊球之外,還避免和中國直接「攤牌」。
說白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一直都是既要還要。
說到這,大家就會發現,這期內容中,看似沒有關聯,其實均有關聯。
這是目前圍繞台灣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
【台灣問題,早晚會得到解決】
筆者之所以將其放在一起聊一下,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西方從未放棄對付中國,或者說從未放棄在台灣問題上,對我們指指點點。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西方國家很清楚。
在軍事領域,他們無法在解放軍面前佔到任何便宜。
在經濟領域,西方還有求於中國。
既然如此,只能選擇暗中搞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小動作。
因此,美國才會多次在台灣問題上改變說辭。
只不過我們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任何「以台制華」的企圖,必將遭到挫敗。
台灣問題終究會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而得到徹底解決。
所以,筆者才會多次講到,咱們這代人何其幸運,生在這個和平年代。
有生之年,必定能見證歷史。
見證祖國統一的歷史。
見證祖國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
見證我們改寫全球秩序的歷史。
屆時,中國才是那個真正的「東方巨龍」。
我們不想取代誰和成為誰,只想做最好的自己。
讓人民幸福安康,讓祖國繁榮昌盛,讓世界走向和平團結。
這就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
只要我們團結一致,早晚會夢想成真。
對此,新加坡為了避免自己利益受損,給中美出主意。
屬實有點過於唐突了。
中美關係如何發展,輪不到別人指指點點。
一切要求中美自己說了算,新加坡並不具備給中美出主意的資格。
換句話說,新加坡連目前的現狀都沒有搞清楚,就想給中美出主意,屬實有點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