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特朗普斡旋俄烏停火的行動沒什麼進展,但哪怕這個舉動充滿了象徵意義,仍舊讓曾經力挺烏克蘭的波羅的海三國開始賣隊友了。
30日愛沙尼亞防長漢諾·佩夫庫爾在接受英媒《金融時報》採訪時公開反對俄烏停火停戰,聲稱烏克蘭戰爭的停止將大大增加俄羅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安全威脅。
烏克蘭聽了,心都寒了
英媒稱,立陶宛防長沙卡利埃內早些時候也在倫敦發表了類似的言論,聲稱俄羅斯不會在戰爭結束後崩潰,而會利用停火後的時間繼續增強軍事實力。
簡而言之,佩夫庫爾和沙卡利埃內反對俄烏停火的原因,是他們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停戰後,波羅的海三國會成為俄羅斯下一個進攻目標。
不過,兩人的邏輯卻聽起來十分奇葩:佩夫庫爾聲稱,目前俄羅斯在烏克蘭部署了60萬軍隊,其中30萬人在停戰後「不會回老家收玉米」,而會被部署到其他地方,「有理由認為停戰會讓普京實現2022年的軍事計劃,即組建一支150萬人的軍隊,並在芬蘭和波羅的海地區部署新的軍團」。
所以,佩夫庫爾和沙卡利埃內希望烏克蘭要麼繼續和俄羅斯打下去,直到迫使俄軍撤出烏克蘭領土;要麼北約趕緊下場,派兵進入烏克蘭與俄羅斯作戰。
現在的歐盟「外長」卡婭·卡拉斯正是愛沙尼亞前總理
更奇葩的是,佩夫庫爾和沙卡利埃內還「既要又要」:他們反對北約撤出在波羅的海三國部署的軍隊以支援烏克蘭,因為這麼做會讓波羅的海國家的防禦出現漏洞,比如愛沙尼亞就反對英國將駐軍調走,要求北約另組新軍進入烏克蘭。
不得不說,英媒這篇報道屬實把波羅的海三國敢做不敢認、「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緻利己主義,以及「既要北約駐軍護體,又怕俄羅斯掀桌」的矯情心態暴露得淋漓盡致。
波羅的海三國,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是出了名的反俄國家。
回顧2022年至2024年,三國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瘋狂挑釁俄羅斯、拱火衝突升級,具體操作包括但不限於和芬蘭、瑞典討論封鎖波羅的海,以限制俄羅斯船隻進出、將俄羅斯列入「支恐國家」名單、把俄語居民貶為「非公民」,積極推動歐盟對烏軍援等等。
愛沙尼亞國防部長漢諾·佩夫庫爾
然而,在看到特朗普為了調停俄烏衝突,甚至不惜對俄羅斯綏靖後,波羅的海三國終於想起了刻在骨子的恐懼,其反對俄烏停火的回應也像極了被拋棄後撒潑打滾的怨婦——當初挑釁俄羅斯時有多囂張,現在擔憂自己會成為下一盤菜時的恐慌就有多滑稽。
我們之前說過,國際形勢在二戰結束後的整體和平環境,給了太多小國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即自己可以站在大國的肩膀上對另一個大國張牙舞爪而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波羅的海三國在菜單還是餐桌?
但這些小國似乎從來沒有注意到,它們身上的保護傘不僅需要付出代價才能得到,而且完全建立在大國的喜怒基礎之上——用布林肯的話說,這些小國把自己當成了餐桌旁的賓客,但它們實際上只是菜單上的菜肴。
現在大國對小國的庇護,歸根結底還是過去列強劃分勢力範圍的體現,而特朗普試圖出賣烏克蘭以求結束衝突的本質,其實是承認了俄羅斯在前蘇聯加盟國範圍內的話語權。
烏克蘭用自己的慘痛經歷證明了大國,尤其是美國的承諾根本靠不住,但還有像更多烏克蘭這樣的國家,比如波羅的海三國或菲律賓,依然天真地相信美國那張空頭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