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二戰,以陸海軍為支撐的日寇部隊,總共動員了不下800萬軍人,這些士兵全部用在了侵略他國的戰線上。
日本戰敗之後,那些沒有被殺死的日寇士兵成為了被侵略國的俘虜。
大多數國家都將戰俘送回了日本,中國在兩年的時間裡向日本遣返日僑在101萬左右。
中國人是仁慈的,沒有對這些劊子手痛下殺手,但令人不解的是,日本兵回到日本國內後卻離奇的自殺了。
尤其是在與自己的妻子、母親等人相見之後,他們死的更多。
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戰場僥倖存活下來的日本兵要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
妻子與母親的背叛
日本徵兵是無差別的,無論是丈夫、父親、弟弟,乃至孩子都成為徵兵的對象。這些人基本上淪為了戰場上的炮灰。
當然,好不容易存活下來回到日本、回到家的日寇士兵雖然不多,但數量依然十分可觀。
可等這些男性回到家中之後,他們所面對的卻是一番陌生的景象。
由於多年在外作戰,他們與家人的聯絡越來越少,直至最後失去了聯繫。
儘管隨身帶著妻子、母親、孩子的照片,但這些也僅僅是過去了,遺留在國內的妻子與母親還是要正常生活。
可現實的殘酷不僅改變了日本士兵的命運,就連日本女命運也發生了轉變。
戰時,她們無依無靠,只能靠自己拼搏活命。戰後,日本滿目瘡痍,又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而勞作。
日本能夠養活龐大人口的資源已經消耗殆盡,只能另尋他法,而美國兵的到來就為她們提供了機會。
在日本戰俘還沒有遣送完畢之前,眾多的日本女性不得不為自己的生計考慮。
她們響應日本政府的號召,充當起了美國人的慰問品。
遠道而來的美國士兵紮根在日本國土上,他們不僅要吃喝,還要生活,日本女性則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工具。
日本士兵在外侵略,自己的妻子或者母親乃至妹妹則淪為了美國大兵蹂躪的對象。
等到日本士兵回到家中,見到這番凄慘的景象令他們痛不欲生。
甚至有的妻子提出了離婚要,跟美國大兵生活在一起,也有的母親為了一碗殘羹剩飯而拋家棄子。
這樣的打擊讓遭受戰爭摧殘的日本士兵怎能經受得住,剖腹自殺似乎成為了他們唯一能夠選擇的解脫方式。
精神上的枷鎖依然在
看似有形的戰爭結束了,但無形的枷鎖依然套在每一個日本人身上,特別是那些經歷過戰爭的日本士兵,更是深受精神枷鎖的毒害。
多年的軍國主義教育,讓這群日本士兵已經深深地烙印上了軍國主義分子的標籤,要想將這一標籤徹底摘除恐怕已經不可能了。
回到國內後,雖然經濟崩潰了,社會凋零了,但軍國主義思想依然昌盛。
這群士兵還要遭受軍國主義的洗腦,失敗是不可容忍的,被遣返回來更是一大恥辱。
與其成為日本社會指點的對象,倒不如用剖腹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勇氣。
恰恰是他們的自殺讓日本軍國主義更加猖狂,軍國主義分子以這群剖腹的日本士兵為代表,極力宣揚已經殘破不堪的軍國主義思想,讓這股思想在日本紮根更深,傳播的更加久遠。
現實社會的逼迫
日本士兵擅長的是作戰,多年的戰爭已經讓他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技能。
加之日本社會缺乏合適的工作崗位,要想生存已經變得不可能了。
在一個家庭當中,日本士兵反而是一種累贅。
日本女人從當初依靠男人而活,到現在實現了經濟與精神上的雙獨立。
獨立的日本婦女沒有擺脫掉的是軍國主義思想,她們對待自己曾經的丈夫、現如今的戰俘採取了敵視、嘲笑的態度。
放浪的行為、嘲笑的言語,一度成了殺了日本男人的一把鋼刀。
結語
因果報應終成真,但日本兵自殺的不是全部,日本女人靠著慰安美國兵挺過來的卻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