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林斐
自去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密集出台政策,要求國央企強化風險防控能力。2024年發布的《關於規範中央企業採購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處分條例》等文件,明確將虛假貿易、採購管理等場景列為監管重點,並強調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合規效率。
近期,數字化風控平台啟信慧眼聯合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油」)、中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信科」)等國央企共同編製的《國央企風控合規案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白皮書》系統梳理了國央企在風控合規領域的核心痛點、政策導向與數字化轉型路徑,通過多家國央企風控案例與可復用的解決方案,為行業提供了從「合規管理」向「智能風控」躍遷的實踐指南。
數智化技術加持 央企司庫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現階段,構建「風險—內控—合規」三位一體的智能化管理體系,成為國央企防範系統性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作為國央企資金管理的核心工具,司庫系統可通過集中化管理實現資金流動透明化,不僅能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更能實時監控交易對象的經營風險、司法訴訟等關鍵指標,有效防範虛假貿易與利益輸送問題。然而,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國央企普遍面臨原有系統升級成本高、外采數據開發周期長等挑戰。
中國航油是國內最大的航油供應商,中國航油法律與風險管控部負責人表示,集團成員企業多達數百家,日常管理壓力大,而智能監控工具則讓風控成為可能。在與啟信慧眼的合作中,中國航油通過API介面將啟信慧眼的工商信息查詢、風險預警等功能模塊嵌入原有合同管理系統,在不替換原有系統的基礎上完成智能化升級。

在升級完成後,公司交易對象檔案創建時間從人工錄入的30—60分鐘縮短至10秒,錯誤率顯著降低。同時,系統可對數百家子公司的經營風險、司法訴訟等70餘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控,並通過分級預警機制,實現從「事後應對」到「事前預防」的管理模式轉變。
單次關係排查數量破萬家 築牢虛假貿易防火牆
虛假貿易監管是央企風控合規的另一大難題,中糧信科在《白皮書》中分享了另一項創新實踐。在與啟信慧眼的合作中,通過將批量排查技術嵌入合同管理系統,企業可一次性上傳超萬家企業名單,系統自動篩查控制關係、投資關聯等20餘項風險維度,精準識別潛在利益輸送風險。技術應用後,單次排查企業數量從行業普遍的不足百家躍升至萬家,排查維度從3項擴展至20項,既滿足國資委「十不準」原則的監管要求,也為業務拓展築牢安全防線。

隨著國央企司庫體系建設的全面推進,數字化風控已成為企業降本增效、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的核心能力。《白皮書》的發布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可復用的實踐經驗,更標誌著國央企風控管理正式邁入智能化、數據驅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