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2025年03月23日13:03:10 軍事 1081

俄烏衝突已經進入第3個年頭,戰爭似乎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也許距離戰爭結束已經不遠了。

但是這場衝突,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俄羅斯的疲軟。本以為能夠靠閃電戰一舉拿下烏克蘭,卻沒想到陷入了烏克蘭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幾乎被全世界制裁的俄羅斯,目前所能依靠的只有東方的鄰居了。可最近,中國面臨的局勢的也非常複雜——台灣問題、南海問題、美國經濟戰、西方的文化入侵。而這一切,這也給了俄羅斯將中國綁上自己戰車的機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表的報道中引用了中國專家的「五級戰爭」理論,其中指出——若衝突爆發,美國及其盟友的「組合拳」將直擊中國方方面面,而中國面臨的最大危險或許還真不是戰爭!

那到底俄國發表這些評論是什麼目的?中國面臨的危險除了戰爭之外還有什麼?又應該如何化解這些危機呢?

讓我們一一道來:

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 天天要聞

軍事壓力

其實,中國的科學家們早就做了全面的戰爭模擬,俄羅斯媒體也是引用了這種說法。

根據研究者之一的房燦新的說法,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將可能會受到假想的國家「聯盟」——「藍盟」的全民攻擊。

這個藍盟到底都有哪些國家?原文並沒有明確說明,但我們可以大膽的進行猜測:美國一定是這個首領,那在美國帶領下,日本韓國只怕不會袖手旁觀,始終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印度也極有可能出手,而一直對美國馬首是瞻的澳大利亞,只怕也會摻和上一腳。

根據專家的說法,台灣問題或者南海問題極有可能就是導火索,而地區衝突的爆發,有可能就會升級為全面戰爭。而一旦全面爆發海上戰爭,那就必須調動國家所有可用的資源來爭取勝利,民間資源也必須參與其中!

俄羅斯戰略學者則在模擬推演中發現,若台海或南海爆發衝突,美國就會採取「雙線施壓」戰術——一方面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在東海展開軍事牽制,另一方面鼓動印度在中印邊境製造摩擦,甚至策動東南亞國家封鎖馬六甲海峽

此時的中國,將有可能會面對來自三個方向六到八個國家的敵人!並同時打響至少四到五個戰場,南海海域、台灣海域、東海和日本海海域、中印邊境都有可能同時開戰!朝韓邊境也會隨之爆發衝突,中國很有可能還要同時再組織一次抗美援朝

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 天天要聞

其實,四面皆是敵人並不可怕,再大的軍事危機也不會超過當年的抗日戰爭!可美國的目標也不是滅亡中國——這一點所有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但他們的目的就是消耗中國,拖垮中國,阻礙中國的發展。

從「藍盟」的戰略布局來看,這種多線作戰的局勢,本質上是為了消耗中國的戰略資源。對比俄烏衝突就能看出來問題所在。美國為首的北約通過代理人戰爭拖住俄羅斯的軍隊,同時態度,中國經濟制裁加重俄羅斯的經濟困難,掏空俄羅斯的外匯,壓制俄羅斯的發展,拖垮俄羅斯的經濟!

但中國面臨的困境更為複雜,雖然中國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但是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達35%,其中能源更是大量依賴進口,而且其中70%需經過印度洋航道。而半導體、精密儀器等關鍵領域對西方技術仍有深度依賴。

在科學家們進行的沙盤推演中,中國這些問題暴露的更加明顯。「藍盟」在戰爭之處就切斷了中國原油進口通道,60天的時間就導致國內戰略石油儲備跌破安全線。長三角、珠三角的工業區因燃料短缺陷入半癱瘓。

更嚴峻的是,中國每年進口的1.6億噸糧食中,85%的大豆依賴巴西、美國供應。而「藍盟」的制裁中必然會包含國際禁運,因此食用油與畜牧業飼料的價格會迅速暴漲!這種生活必須品的漲價,極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 天天要聞

制裁的恐怖

我們反過來再看看俄羅斯,俄羅斯目前在接受著全世界上萬項的制裁,從基本的國計民生設備,到生產生活領域的內容,幾乎西方所有的公司企業都跟俄羅斯說拜拜了。

但中國的情況跟俄羅斯又不太一樣。在中國的晶元加工生產領域,2024年是有過一個「黑色星期四」的。美國突然禁止向中國出口14納米以下製程設備,導致深圳某企業的三條生產線被迫停工。

但是,其實這場「晶元戰爭」不過是冰山一角。俄媒披露,五角大樓的「熔爐計劃」正系統性地對中國實施技術斷供。

人工智慧演算法到衛星導航系統,從工業軟體到精密機床,目前已經有超過1200項關鍵技術被列入封鎖清單。

這種制裁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需要一顆子彈,就能讓一個國家的產業升級陷入停滯。正如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伊萬諾夫所言:「21世紀的霸權,不再是佔領領土,而是控制讓現代文明運轉的『技術氧氣』。」

除了技術封鎖之外,資源的封鎖影響也同樣很大!中國在2023年的時候就已經是世界第五大產油國了,僅次於美、俄、沙特加拿大,即便是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國家產油量也在中國之下。但中國即便有如此大的石油產量,但我們的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卻依然非常高!已經達到了77.63%!石油進口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中國目前還是「貧油國」,即便產量達到世界第五,石油還是不夠用。

之所以造成中國如此缺油的原因,主要還是來源於我國龐大的工業規模。早在2022年,中國的生產工業規模已經超過了美日德之和,再加上不過目前還是全世界機動車數量第一的國家,一年下來光汽車所吃的油就是天文數字!

如果我們站在青島港的碼頭上,就會看到每天有超過200萬噸原油從這裡輸入中國腹地。但是,這條能源動脈的脆弱性其實已經在2023年就暴露無遺。當美軍「林肯」號航母戰鬥群穿越南海時,中石化就緊急啟動應急預案,要求相關的企業削減30%產能。因為作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我國的石油儲備僅夠維持80天,而日本的儲備則是240天!

除了石油,另一個關鍵問題是糧食風險。

雖然我國始終關注三農問題和糧食安全,中國雖然領土面積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但是耕地面積僅佔13%,也就是19.18億畝。2021年,中國進口糧食16453.9萬噸,占糧食總產量的24.1%,糧食對外依存度為19.4%。

看起來中國對於糧食進口的依賴度並沒有那麼大,但是中國大豆的進口量佔世界的59%!中國大豆的進口依賴達到了80%。

之前東北的地方衛視節目就有過報道,在黑龍江的某大豆種植基地,農民對於進口轉基因大豆對市場的擠壓無奈的感嘆:「畝產差200斤,價格還更便宜,怎麼競爭?」

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 天天要聞

這種困境背後是嚴酷的現實:一旦馬六甲海峽被封鎖,這些維繫民生的戰略物資將無法抵達港口。

俄媒模擬顯示,若國際糧食貿易中斷3個月,中國糧價可能飆升50%。中國的戰略儲備糧是夠用的,但是國際糧食貿易中斷後,會觸發連鎖反應,導致飼料價格上漲,從而提升豬肉價格。而食品的通脹必然會傳導至工業領域,最終引發系統性經濟危機。

破局之路

但是俄羅斯對於中國戰爭中的擔憂,我國並不是沒有料到。

在晶元的自助研發領域,中國的反擊已經來了。新一代國產CPU——龍芯3A6000發布,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CPU自主可控程度和產品性能方面達到新高度。此外,中國科學院發布了「香山」開源高性能RISC-V處理器核、「傲來」RISC-V原生操作系統的最新成果,使中國處於開源晶元領域的全球第一梯隊。

當美國施壓荷蘭禁售光刻機時,中國同步啟動了「半導體復興計劃」。中芯國際注資2200億元,在西安、武漢建設全自主晶元產業園,同時以稀土出口管制反制美日企業。這種「以戰止戰」的策略,迫使阿斯麥公司遊說歐盟放寬部分設備出口限制

而在能源領域,中國雖然依然依賴石油進口,但是卻把進口的方向轉向了北方——中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的投產,使中國首次獲得不經過第三國的直達能源通道。

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 天天要聞

同時,中國已經在全力發展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核能、氫能源在內的各種新能源。另外,不管歐美國家的戰略如何,市場環境怎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就是在穩步推進,對於石油的依賴已經在減弱。

另外,其他領域的資源進口,中國也都在進行。比如鐵礦石,中國在非洲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的開發,成功的打破了澳大利亞對鐵礦石的壟斷定價權!

況且,如果西方國家像制裁俄羅斯一樣對中國下手,那對他們來說也是狠狠捅了自己一刀。

目前西方國家在中國的1.9萬億直接投資,將直接被收回國有。而中國則可以效仿俄羅斯,以受到制裁,無法還債為由,拒絕償還美國和其他國家的2.7萬億美元的國債!這將是半個地球的巨大損失。

俄媒警告:若開戰中國或遭全方位圍困,但最大危險並非戰爭 - 天天要聞

同時,中國產品目前佔據美國進口的16.8%,佔據歐洲進口的22.4%。一旦對中國進行制裁,西方就將面臨供應短缺基本生活物資和關鍵領域原材料的價格上漲。甚至如網友所說,對華制裁的第1項衝擊,就是歐美國家將在至少兩個月之內沒有衛生紙可用!那些不老實的歐美居民,就會因為不能擦屁股而走上街頭抗議!由此就可能出現某位被「擦屁股紙」掀下台的首相和總統。

總之,中國一直在盡全力維護世界的和平,但是我們並不害怕戰爭。以中國人民的韌性和民族凝聚力,我們將不懼怕任何挑戰!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跑越南、泰國建廠的企業,要哭了,關稅最高達46% - 天天要聞

跑越南、泰國建廠的企業,要哭了,關稅最高達46%

目前在越南建廠的美國企業真不少,台灣省方面有鴻海、廣達、和碩、英業達、仁寶、緯創等頭部台系電子代工大廠都已經在越南投資建廠,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經有14家台系PCB板廠在泰國有投資,還有眾多的PC產業供應鏈和代工廠。
銀行員工悄悄提醒:2025年大家最好準備5萬現金放在家 - 天天要聞

銀行員工悄悄提醒:2025年大家最好準備5萬現金放在家

近10多年裡,移動支付在國內已經全面普及,除了部分老年人還在使用現金支付之外,大部分人都在使用移動支付進行結算支付。為此,就有人預測:在未來20年里,移動支付將完全取代現金支付,而現金支付方式或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奇精機械走勢驚奇 - 天天要聞

奇精機械走勢驚奇

近期,奇精機械股價上演了過山車走勢,先是連續7個漲停,隨後高位回落,最近兩個交易日又收出兩個跌停,從高位回落幅度超過三成。最近幾年,奇精機械主營業務表現平淡,公司四年前更換了大股東,但凈利潤未見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