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近日,美國白宮發布「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這份備忘錄中寫道,美國將「利用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包括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阻止與中國有關聯的投資進入美國的「技術、關鍵基礎設施、醫療保健、農業、能源、原材料或其他戰略部門」,同時進一步阻止美國對中國軍工產業部門的投資。此外,對此前的相關行政令進行審查,考慮在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生物技術、高超音速、航空航天以及涉及「軍民融合」戰略的其他領域新增或擴大已有對華投資限制。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一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這份備忘錄希望推動外國對美國投資的同時,保證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免受中國等「外國敵手」構成的威脅。但有意思的是,翻閱資料可知,中國對美投資正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2016年,中國對美投資總額達到460億美元,而在8年後的2024年,中國去年對美投資已經降低到不到50億美元,不足當年的九分之一。因此,美國政府的說法其實並不能服眾。只是此舉傳遞出來的信號,更多還是說特朗普未來在中美貿易問題上,可能會採取更加激進的措施。美國某些政客常把「對華脫鉤」掛在嘴邊,但數據揭示的真相卻截然相反。
2018年,美國對我國商品加征關稅,試圖壓制我國製造業。數據顯示,在2018年對華貿易戰期間,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90%以上成本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以特斯拉為例,其上海超級工廠2023年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52%,若中斷與我國合作,僅這一家企業就將面臨每年超百億美元的損失。就連拜登政府的「綠色補貼」政策,也被發現大量依賴我國生產的太陽能板與風力渦輪機零部件。
顯然,美國的這些限制措施,不僅難以達到其預期目的,一旦落地,美國企業將失去中國龐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許多美國商協會和企業已經提出,美國對華投資限制將導致美國企業將中國市場讓給其他競爭對手。而在中國赴美投資方面,美國針對中國投資加嚴安全審查,嚴重打擊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信心,破壞了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這也會讓美國錯失來自中國投資帶來的經濟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對於美國發布的 「美國第一」 投資政策備忘錄,中方迅速作出回應。

中美貿易合作(資料圖)
彭博社記者提問,美國國務院發布了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的備忘錄。有報道稱,美國將對中方的制船業施加限制。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美方發布的有關備忘錄以國家安全為由,將中國列為外國對手,採取各種歧視性舉措,強化對華雙向投資的限制。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方將採取必要手段,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林劍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當前的政策關注點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在國際競爭中所面臨的幾大困境,其中之一便是造船業。過去十年,隨著全球造船業格局的變化,美國的造船能力日益衰退,甚至在全球造船行業中已無法躋身前五。這一轉變標誌著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嚴重滑坡。「這種焦慮和不安,使得美國將焦點鎖定在中國,試圖通過提高關稅等措施來『壓制』這一領域的發展,遏制中國的競爭力。」劉志勤說。

美國費城造船廠(資料圖)
美方的投資限制措施不僅影響中美經貿關係,也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衝擊。分析人士指出,美方的做法可能導致全球科技產業分化,進一步加劇「去全球化」趨勢。然而,挑戰中也蘊藏機遇。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正不斷提升,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未來,中美經貿關係如何發展,將取決於雙方能否在競爭中找到合作的空間。中方將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多元化,積極應對挑戰。未來,中美經貿關係的走向,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