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靈活就業不想交了,全額退款或者全部進個人賬戶。人大代表建議降低繳費門檻!
一、2億靈活就業者的焦慮:社保繳費成"心頭刺"
"辛辛苦苦交社保,萬一活不到退休年齡,錢能退嗎?""每個月工資還沒捂熱,20%的繳費比例像割肉!"在社交平台上,靈活就業人員的焦慮鋪天蓋地。截至2025年,我國靈活就業群體已達2.4億人,但社保參保率僅為58%。這個龐大群體正面臨繳費壓力大、賬戶歸屬感低、斷繳風險高三大痛點。
以廣州外賣騎手王強為例,每月收入6000元,按最低基數繳納職工養老保險需自掏腰包862元(4317元×20%),這筆錢相當於他每天多跑30單外賣的收入。更讓他揪心的是:繳費總額中僅8%進入個人賬戶,剩餘12%進入統籌賬戶且無法退還。這種"繳得多卻看不見"的現狀,讓越來越多靈活就業者萌生退保念頭。

二、兩會重磅提案:李東生三招破解困局
在全國兩會現場,TCL創始人李東生代表的提案引發熱議。這已是他連續第四年為靈活就業群體發聲,今年他直指問題核心:
1. 降費率:建議將統籌基金繳費比例從12%降至8%,使總繳費比例從20%降至16%,相當於為月薪5000元的勞動者每月減負200元。
2. 動態調整:允許按月變更繳費檔次,收入旺季選高檔,淡季選低檔,避免"一刀切"斷繳潮。
3. 賬戶透明化:探索將更多繳費劃入個人賬戶,增強資金歸屬感。目前深圳已試點將失業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計入賬戶。
李東生直言:"與其讓2億人徘徊在社保體系外,不如降低門檻先納入,這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
三、改革進行時:這些城市已邁出關鍵步伐
在政策落地層面,多地正進行突破性嘗試:
• 深圳率先打破戶籍限制,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者可直接參保,並推出"靈活就業工傷保險"。
• 浙江建立"就業登記+參保登記"聯動機制,手機端5分鐘完成全流程辦理。
• 甘肅創新繳費方式,通過蘭州銀行APP實現"月繳200元起",最低檔年繳僅5180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武漢、杭州等20個城市已試點"社保靈活調劑池",允許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賬戶餘額轉入職工養老保險,解決跨制度銜接難題。

四、專家激辯:個人賬戶改革何去何從?
面對"全額退款"的民間呼聲,社保專家提出分級解決方案:
1. 短期過渡:參照北京經驗,對繳費滿10年但未達退休年齡者,允許提取個人賬戶儲存額的50%。
2. 中期改革:如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陸銘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社保轉接平台,跨地區轉移時個人賬戶全額帶走,統籌賬戶按比例折算。
3. 長期規劃:中國社科院測算顯示,若將繳費比例從20%降至15%,同時將個人賬戶比例提升至12%,可兼顧可持續性與獲得感。
京東集團曹鵬委員則提出創新思路:"平台企業每為騎手繳納100元社保,政府給予30元稅收抵扣",這種"政企共擔"模式正在美團、餓了么等平台試水。

五、未來展望:2025年或成社保改革轉折年
隨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等政策落地,三大趨勢日益清晰:
1. 技術賦能:電子社保卡已實現"刷臉參保",廣東等地試點區塊鏈技術記錄每一筆繳費流向。
2. 差異化管理:人社部擬出台《靈活就業人員分級參保指引》,按收入水平劃分"基礎檔、標準檔、優享檔"。
3. 全國統籌:預計2025年底前,將徹底打破養老保險參保戶籍限制,真正實現"在哪工作就在哪參保"。
正如李東生代表所言:**"讓快遞小哥的每一分血汗錢都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這才是社會保障的本質。"**在這場關乎2億人福祉的改革中,每一次政策突破都在書寫歷史。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廣東省稅務局、深圳市社保局、2025年全國兩會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