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軍區文工團即「前鋒文工團」,始建於1957年,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文工團。
上世紀50年代中期,防空軍曾為我軍五大軍種之一。防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是1955年9月正式成立的。該團以原第九兵團政治部文工隊為基礎,合併了北京軍區防空政治部文工隊部分人員、原水利部第二工程局文工團和八一電影製片廠撤銷的管弦樂隊組建而成的。防空軍文工團下轄歌舞隊、話劇隊、創作組,隸屬於防空軍政治部。
1957年5月,遵照中央軍委決定,防空軍與空軍合併,防空軍番號撤銷。為支援福建前線部隊,防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奉命全團調往福州,轉隸福州軍區,因福州軍區剛成立不久,尚無獨立的文工團,正好防空軍文工團「一鍋端」,同陸軍第三十一軍和二十八軍文工團合併組成福州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命名為福州軍區「前鋒文工團」。
「前鋒文工團」下轄「前鋒歌舞團」和「前鋒話劇團」,「文革」時期曾稱福州軍區政治部宣傳隊。
1971年6月福州軍區政治部宣傳隊(前鋒文工團)下海島演出
1977年全軍第四屆文藝匯演福州軍區前鋒歌舞團舞隊表演舞蹈《送鹽》
著名歌唱家葛軍1979年在前鋒文工團創作的歌劇《琵琶行》中擔任女主角蘇小琴
1985年百萬大裁軍,隨著福州軍區的撤編,「前鋒文工團」也隨之撤編,部分人員併入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前線話劇團。
《前線報》是福州軍區黨委機關報。有意思的是,不像其他軍區,文工團和機關報是同一名稱,如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戰友報》,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戰士報》,瀋陽軍區「前進文工團」、《前進報》,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前衛報》等等。福州軍區文工團冠名「前鋒」,那報紙為什麼不叫《前鋒報》呢?
福州軍區機關報《前線報》
這是因為《前線報》早就有了,原名《解放前線》,創刊於1949年3月19日,由福建軍區兼第十兵團政治部出版,那時還沒有前鋒文工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軍區、第十兵團政治部出版《解放前線》增刊3
福州軍區成立後,《解放前線》成為福州軍區機關報,直屬福州軍區政治部。
1965年8月14日《解放前線》
1970年1月1日《解放前線》改名為《前線報》。
福州軍區政治部出版《前線報》
1985年6月,福州軍區與南京軍區合併,整編為新的南京軍區。《前線報》也與南京軍區《人民前線》報合併,8月2日《前線報》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