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韓媒爆料,中韓海警此前在黃海對峙兩小時,我國外交部的回應不同尋常,王毅外長即將會見韓國政要。
近兩年,中菲兩國在南海地區的緊張對峙與摩擦,顯然是周邊國家關注的絕對焦點。
無獨有偶,正當中菲在南海的對峙局面尚未結束之際,在黃海海域,向來相安無事的中韓兩國也發生了一場意外的對峙事件。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日前對外透露,聲稱在2月底,韓國海警曾派遣一艘調查船前往韓國西部海域,即中國黃海海域對中國設置的鋼製構築物進行「考察」。
在韓國船隻距離構築物一公里的時候,中國海警及時出面,對韓國船隻進行阻止,待命的韓國海警船也在之後立即趕往事發海域。
中韓兩國海警也因此在現場進入長達2小時的對峙局面,最終韓國船隻離開了相關海域。
這並非是中韓兩國海警第一次在黃海發生對峙,早在去年4月、5月份以及今年1月,韓國船隻就曾打著跟這次一樣的「調查」旗號進入黃海海域,但均遭到中國海警攔截與驅離。
韓國方面總是打著「考察」的旗號進入相關海域,明顯是想宣示主權。
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已經做出了回應。
發言人強調,中韓雙方的涉海分歧正在通過海洋事務合作機制保持良好溝通,當前黃海局勢是穩定的。
這番回應顯然不同尋常,因為這一次我們的表態有所克制。
其實也不難理解,當前正處於中日韓經濟對話的關鍵時刻,就在本月22號,中日韓外長會將在東京舉行,同時第6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也會同期舉辦。
3月底,中日韓還將在首爾舉行經貿部長會議。
這幾次會議將大幅加強中日韓在經濟領域的深度綁定,極大的推動東亞一體化進程。
但歷史已經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中日韓之間有關加強經濟合作的動作並不會一帆風順。
2011年,中日韓就曾正式啟動經濟自貿區談判,但由於後續中日、日韓之間的領土問題持續發酵,談判也被迫中止。
如今在中日韓進行新一輪經濟合作的關鍵節點,像當年一樣的爭議性問題又再度出現。
除了中韓海警在黃海對峙以外,同樣是在上個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公然過航台灣海峽,日本防務部門官員還以此指責中國在日本周邊活動過於「活躍」。
由此可見,對於與中國加強經濟綁定一事,日韓兩國內部分歧相當嚴重,他們既想抱上中國「大腿」來提振經濟,逃避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又不想得罪特朗普。
當然,也不排除外媒炒作這兩件事的背後還有美國的手筆,畢竟美國是最不想看到日韓跟中國關係穩定的。
可以預見,只要這種分歧依然存在,中日韓三國未來想要開展真正有意義且有價值的經濟合作都會舉步維艱,無論是領土糾紛還是所謂的價值觀議題,都是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