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近日被曝出一項引發地區震動的軍事計劃:擬在九州地區部署射程達1000公里的陸基遠程導彈,目標直指「摧毀他國疆域內導彈基地」。這一動作被外界視為日本突破「和平憲法」、強化進攻性戰力的關鍵一步,也令西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局勢再度升溫。
九州成「前線」:導彈部署瞄準中國沿海
據日本共同社等多家媒體披露,日本計劃在2025年底前,於九州的大分縣由布市和熊本市優先部署改進型12式岸艦導彈。這款導彈由日本國產12式導彈升級而來,射程從原有約200公里大幅提升至1000公里,採用隱身設計並配備數據鏈,可中途更改攻擊路徑,突防能力顯著增強。若部署在九州,其射程將覆蓋中國山東半島、江浙滬及東南沿海地區,朝鮮半島全境亦在打擊範圍內。
日本防衛省聲稱,此舉是為強化「反擊能力」(即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應對「可能發生的台海軍事衝突」。但分析指出,日本以「自衛」為名,實則藉機將軍事觸角延伸至進攻領域,徹底背離「專守防衛」原則。
中國強硬回應:日本在危險道路越走越遠
面對日本擴武動向,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明確表態,日方不斷突破「和平憲法」約束,強軍擴武的行徑「危險且不得人心」,敦促日本汲取歷史教訓,謹言慎行。中國軍事專家指出,日本若將九州打造為「導彈前哨」,不僅威脅中國安全,更可能引發地區軍備競賽。
當地民眾抵制:誰願成為「靶心」?
儘管日本政府試圖以「說明會」爭取支持,但導彈部署地的居民強烈反對,擔憂駐地會成為衝突中的首要打擊目標。例如,沖繩縣因民眾反對加劇緊張的擔憂,被暫時排除在首輪部署計劃之外。而在九州,由布市和熊本市的陸自駐地雖被列為備選,但居民抗議活動已初現苗頭。
千枚導彈野心:日本加速「軍事正常化」
此次部署僅是日本遠程打擊體系的冰山一角。根據防衛計劃,日本擬列裝超1000枚遠程巡航導彈,並與美國「戰斧」導彈、自研高超音速武器形成「三位一體」攻勢。2025年度預算中,日本已為相關裝備採購劃撥169億日元(約8.2億元人民幣),並完成多次實彈測試。
西太格局生變:中國如何反制?
日本此舉被視作配合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一環。軍事專家警告,日本一旦構建起覆蓋第一島鏈的遠程打擊網,將大幅提升干預台海的能力。不過,中國早已建成完備的「三位一體」遠程反擊體系,空基轟-6攜帶巡航導彈、海基艦載「長劍」導彈及陸基多種型號彈藥,均可對日本本土形成壓倒性威懾。
日本以「防禦」之名行「進攻」之實,不僅加劇東亞緊張局勢,更讓自身淪為美國戰略棋局的馬前卒。歷史教訓表明,窮兵黷武終將反噬,唯有恪守和平憲法、尊重鄰國安全關切,才是維護地區穩定的正道。面對日本軍事冒險,國際社會需高度警惕,防止軍國主義幽靈借屍還魂。
(本文不代表平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