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夜老虎」連試點
劉雙喜 撰文 王皇義 推薦
作者劉雙喜
劉雙喜,山西省靈石縣人,1940年出生,1960年6月入黨,1962年8月入伍。歷任戰士、班長,團、師、軍、軍區參謀,蘭州軍區司令部軍訓部副處長、處長,139師副參謀長,47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軍長。
在1970 年春夏之交,我在21軍作訓處任參謀,處長顧展宏帶我們到182團蹲點,同團領導研究決定在2營6連抓「夜老虎」訓練試點。當時182團駐在長安縣大水寨,6連駐朝村,於是我們到了朝村,住在老鄉家裡。後因軍里組織幹部集訓,處長回到軍部。
處長走後,留我一人繼續蹲點。說老實話,由於「支左」幾年未搞訓練,尤其是對夜間訓練訓什麼、怎麼訓,心中無數。還好,我身邊帶有一本抗美援朝《小分隊作戰戰例選編》,晚上睡不著就拿出來看,首先看了夜間小分隊作戰戰例,都以小的代價取得了大的成果。我越看越受啟發,越看越興奮,心想未來對蘇軍作戰,仍然是敵強我弱,同抗美援朝作戰一樣,白天是敵人的天下,夜間是我們的天下,要戰勝敵人,還要靠近戰、夜戰。朝鮮戰場上,那些夜間作戰的成功經驗,不正是我們今天要研究和學習的課題嗎?
有了這些想法之後,還得在一個班邊研究、邊訓練,邊總結、邊寫教案,然後才能全連展開訓練。於是我同團里作訓參謀張進福商量,向營連提出要一個加強班來試點,脫離連的訓練計劃,由我和張參謀帶領,上午學習、下午睡覺、晚上訓練。當時參照三個戰例,設想了三個夜間訓練課目:
一是夜摸。在白天抵近偵查的基礎上,夜間按方位角行進,克服敵前障礙,摸敵人的哨所,抓活的俘虜。
二是夜襲。也就是夜間向敵人縱深穿插。白天周密偵察,選定穿插路線、目標方位物,與地圖進行對照。我們首先教會全班識圖用圖,夜間按地圖向敵人縱深穿插,或是搶佔交通要點、構築工事、阻敵增援、斷敵退路。
三是夜潛。即是在敵人陣前潛伏。西北戰場與朝鮮戰場地形、植被不同,在朝鮮作戰小分隊潛伏主要是靠高草、灌木叢作掩護,而在我國西北同敵人作戰,要想在敵人陣前潛伏,主要手段是藏於地下,也就是在白天偵察的基礎上,利用夜暗秘密接近敵人,在接近敵人後利用地形,挖許多散兵坑或貓耳洞,在拂曉之前藏於坑內,洞口嚴密偽裝,戰士要在坑裡或貓耳洞里,整整待一個白天,在天黑之後突然向敵人發起衝擊。
在試訓中,又用這些戰術課目,把許多夜間技術串了起來,如夜間靜肅行進、夜間克服敵人障礙、夜間通信聯絡、夜間射擊等。主要採取白天學會、夜間練習,一邊試驗、一邊編寫教案,用了20多天就把三個課目排練完了,並給全連作了講解和示範演習。前後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就帶著一個經驗材料和三個夜訓教案回到軍里。
未曾想到的是,副軍長孫玉水看了材料後認為很好,材料上報軍區,並讓我在司令部作了怎樣抓點的經驗介紹。軍區又將上報材料轉報總參,總參認為夜間訓練是個弱點,應該狠抓,要在全軍培養一批「夜老虎」連,因此通知蘭州軍區,要182團6連到總參召開的全軍軍事訓練會議上,作抓夜間訓練的經驗介紹。軍里接到通知後,我又到182團幫他們寫經驗介紹的發言稿。
全軍訓練會議之後,蘭州軍區首長決定在182團召開夜間訓練現場會,以便推動全軍區的夜間訓練。軍里接到通知後,在軍首長的直接領導下,軍師組成了以胡遠春處長和朱凡科長為首的軍師聯合工作組進駐182 團。當時182團已由長安縣移防到甘肅隴西、師部進駐在天水,於是把天水北道作為現場會表演的地點。規模由連擴大為加強連,課目除夜摸、夜襲、夜潛外,又增加了夜間射擊。我也參加了這次工作組,我的主要任務是寫經驗和完善教案教材。
在軍區召開現場會那天,一個加強連潛伏在現場會前的一百多米處,與會的首長和代表都沒有發現。在宣布課目表演後,他們突然從地下冒了出來,給與會代表一個驚喜。軍區召開現場會後,軍里又擴大範圍召開了一次現場會。這就是在182 團抓夜間訓練的前後經過。以後隨著夜間訓練的逐步深入,182團由「夜老虎」連發展成「夜老虎」營,最後又發展為「夜老虎」團。夜摸、夜襲、夜潛三個課目也被總參收編到夜間訓練的教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