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假期,最火的除了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哪吒2》、橫空出世的深度求索(DeepSeek),還有刷爆手機屏幕的廣州白鵝潭煙花匯演、南沙「超級燈會」。
足足2100多場文旅活動,讓千年商都的「頂流氣質」顯露無遺,接待遊客數量高達1634萬人次,文旅消費160億,增速高達43%。
開年即衝刺。活力十足的中國經濟第一省會,已經吹響了新春的衝鋒號。
節後首個工作日,多省召開「新春第一會」,最受矚目的當屬廣東。在成為全國首個14萬億經濟大省之後,廣東連續第三年舉行新春第一會,聚焦高質量發展,今年再次把主會場設在廣州,頻頻閃現「廣州元素」,凸顯省會擔當。隨後,廣州也召開了「新春第一會」,凝心聚力,鼓勁衝鋒。
事實上,鉚足了勁的廣州,已經實現了1月多項指標「開門紅」: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8%,進出口總值實現兩位數增長,新建商品房網簽面積同比增長37%……
新征程,新機遇。廣州已經明確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目標願景,全力奮進再出發。
過去這一年,廣州GaWC排名躋身全球一線城市,科研城市排名躍升全球第八位,高鐵班次、南站客流量穩居全國第一,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76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將擴建成為世界最大單體機場,城市不斷向上。
未來,廣州又將承擔怎樣的重要使命,帶來哪些值得期待的新變化?

新年新氣象,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廣東省、廣州市新春第一會上,不斷傳來。
震驚全球科技圈的DeepSeek,在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得到了廣東省委書記的點贊:
以不怕虎的勇氣銳氣撼動美國人工智慧巨頭、產生連鎖效應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作為「經濟第一省」的廣東,早已是其中的深度參與者。在錨定高質量發展的主航線上,廣東下定決心,要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兩大領域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廣東緊迫感十足,力爭搶佔制高點、致勝新賽道。廣州,正是其中沖在最前頭的一員猛將。
過去這些年,廣州潛下心來,布局了一批平台、項目、工程。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已經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光是2024年就增長了14.3%。具體來看,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18.2%)、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37.1%)、醫療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56.5%),去年的投資都延續了兩位數增長的勢頭。

如今在廣州,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涌動。
比如,當前備受矚目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廣州就在2024年實現了一次飛躍。這一年,廣州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16.3%,其中無人機產量增長2.9倍;廣州低空經濟領域拿下多個「第一」、「首個」。
小鵬匯天研製的飛行汽車「陸地航母」,去年11月亮相廣州車展,並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公開載人飛行。

包括低空經濟在內,廣州打造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去年總營收達4萬億,近3年年均增長7.5%。
種子正在發芽,幼苗拔節生長,蓄積的動能正在噴薄而出。

事實上,在廣州「新春第一會」上,也能感到濃濃的「春天的氣息」,尤其是企業奮進拼搏的活力。
會上共有5家企業負責人現場發言,18家企業負責人視頻發言,涵蓋了汽車、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行業。
廣州態度鮮明:
高質量發展的「廣州方案」,是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一體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並不意味著新的消滅舊的,而是一種良性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最有代表性的產業,當屬廣州「三大支柱」之一的汽車產業。當前,廣州汽車產業正在「大象轉身」,也面臨著轉型陣痛。
向來務實的廣州,從不迴避問題,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廣州2024年重大項目投資中,就有31個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
去年8月,廣州工信局官網發布《關於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公開徵求意見稿)》,把「加快智能電動轉型」作為首要任務,謀划了三項行動:
一是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二是加快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
三是加快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廣州傳統車企正在煥發新活力,來自廣州的「新勢力」更是直接打開了「領跑模式」。
全省「新春第一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宣布:
1月份小鵬汽車交付量達到了30350台,在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獲得第一名,同比增長268%。
不僅如此,他還透露:
2025年有信心實現交付量同比翻一番。
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正加速重構,但遠未定型。智能化的下半場,廣州麾下依然有著足以逆勢翻盤、重回巔峰的「種子選手」。
去年,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兩家自動駕駛公司相繼在美國上市,廣州的自動駕駛企業正引領著世界風潮。

可見,傳統產業不是歷史包袱,蘊含著巨大的潛能。
廣州另一個傳統優勢產業——服裝紡織,也嘗到了「新甜頭」。希音(SHEIN)所創新引領的「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模式,推動紡織服裝上下游數字化轉型。
新舊動能轉換,絕非一日之功,但廣州已經在路上,行穩致遠。

廣州經濟發展的底氣和信心,來源於數量龐大、活力十足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
在支持與培育民營企業方面,廣東走在全國強烈,廣州又走在全省前列。
早在1997年,全國第一部保護私營企業權益的地方性法規,就誕生在廣州。
2024年2月,廣州市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局揭牌成立,為民營企業主動服務、排憂解難。每年10月15日,是「廣州營商環境日」。每年 11 月第一周,被確立為「廣州民營經濟服務周」。這樣的待遇,非常罕見。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企業成長發展、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沃土。
過去一年裡,廣州經營主體超過360萬戶,無論是增量還是增速,都居於大城市首位。
在廣東新春第一會上,何小鵬就道出了自己的創業心路歷程:
我在廣東創業20多年,從大型軟體,到移動互聯網,再到AI汽車,根植這片熱土。這裡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優越的創業環境,讓我對創造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堅定的信心。
這一席話,無疑是為廣東、對廣州的營商環境打出了五星好評。
今年8月,小鵬汽車位於廣州的新總部即將啟用。其所在的天河區,將營商環境視為「頭等大事」來抓,2023年、2024年蟬聯瞭望東方周刊評選的「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廣東唯一上榜的縣(市、區)。
還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
廣州的「新春第一會」剛結束,隨即就舉行了2025年企業家交流活動。當天下午,廣州市主要領導就深入在穗企業、科研機構一線,聽取建議,推動服務對接,誠意滿滿。
接下來,廣州還將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廣州熱鬧非凡、人氣爆棚,形成了現象級的傳播熱潮,實現人氣、財氣雙豐收。

事實上,廣州是中國當之無愧的「流量之城」。2024年,全市客運量突破3.3億人次,高鐵班次、廣州南站客流量穩居全國第一,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76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9%,創歷史新高。
人氣旺,消費火。過去這一年,廣州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1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全年直播電商零售額5171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隨著經濟增長動能轉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正在不斷提升。廣州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能提供更豐富的消費場景,也意味著更強的發展後勁。
廣州「新春第一會」上,受邀上台發言的企業代表中,就出現了名創優品的身影。
作為廣州培育出的「零售頂流」,名創優品在全球「興趣消費」熱潮,目前進入了11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7400家門店,圈粉10億消費者,在競爭激烈的全球零售商業版圖開闢出一片又一片「中國紅」。

「中國第一展」廣交會,依然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第135屆、136屆廣交會到會境外採購商數量連創歷史新高,意向成交額合計496.5億美元,持續為外貿注入新活力。
2024年,廣州進出口總值首次邁上1.1萬億元的新台階,體量已經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
從貿易結構來看,去年廣州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7%,「新三樣」出口增長19.2%,結構持續優化,從「廣州製造」向著「廣州智造」加速轉變。

羊城春正好,迎著春光再出發。
在廣州的「新春第一會」上,52個項目集中籤約,涵蓋20個產業領域,總投資達到1010億元。各區紛紛立下了新年的發展目標,摩拳擦掌,準備好大幹一場。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將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需要以廣州為代表的經濟大市,充分發揮「經濟大市挑大樑」的擔當。使命艱巨,責任重大。
新的一年裡,廣州將瞄準「兩業融合」「兩化轉型」的主攻方向,繼續為大國的重要經濟引擎注入新動能。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祝願廣州譜寫更多新篇章,書寫千年商都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