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無痕路有痕,一起見證高原火箭兵的成長與蛻變

2025年02月14日13:00:35 軍事 5938

「戰備路」與「趕路人」

■解放軍報記者 康子湛

隆冬高原,車輪滾滾。

凌晨時分,隨著警報聲劃破夜空,火箭軍某旅一場實戰化訓練拉開帷幕。該旅官兵再次踏上了那條熟悉的戰備路。

這條連接著營區與發射場坪的戰備路,他們已經走過無數次,但每一次都充滿挑戰——此刻,這條路上潛藏著各類未知特情,一級軍士長匡世軍帶領發射單元勇往直前……

這條路,被導彈車的車輪反覆碾壓過、被風雪與烈日反覆洗禮過。路上布滿一條條或淺或深的車轍印,像一道道年輪,刻印著一代代高原火箭兵的奮進足跡。

這條路,是他們的成長路。近年來,他們歷經了4次裝備轉型升級,進行了無數次日常訓練。匡世軍回憶起自己剛入伍時的情景,那時的他對導彈裝備一無所知。但在這條路上,他一步步學習,一步步成長,最終成長為一名「導彈兵王」。他說:「這條路,見證了我的成長,也見證了我們旅隊的成長。」

這條路,是他們的傳承路。一茬茬官兵在這條路上淬火加鋼。近年來,這個旅先後有16人榮獲軍級以上表彰。僅匡世軍自己就培養輸送了300餘名軍士骨幹,帶出20多名優秀操作號手。匡世軍說:「我們在這條路上學會的,也要在這條路上傳承下去。」

這條路,是他們的礪劍路。走過這條路,他們完成了1000餘次戰鬥發射訓練任務,一次次在路上展開的連貫考核、單元比武、合成訓練,都是對他們實戰能力的考驗。官兵們說:「我們經歷的每一次特情、獲得的每一條經驗,這條路都是見證者。」

幾十年間,這條路屢經翻修升級,每次升級都伴隨著裝備的換代。幾年前,新裝備列裝,道路再次整修,該旅官兵也迎來了能力升級迭代的新挑戰。匡世軍記得,那時候,他白天跟著技術專家仔細研究裝備上每個零部件的構造和原理;夜晚,他一個人在學習室里對著專業書籍反覆琢磨。僅用兩個月,他便熟悉了300多頁的操作規程與近十萬字的專業理論,探索總結出「三多維護法」,大大提升了新裝備的人裝適應性。匡世軍說:「這條路迎來新生,我們也迎來了新的裝備和能力升級。」

一條戰備路,傾注了高原火箭兵的青春與熱血,見證了他們的成長與蛻變。這條路,不僅是他們的成長路、傳承路、礪劍路,更承載著他們衛國戍邊的使命,通往他們奮鬥向前的未來。

匡世軍說,彈道無痕路有痕,唯有走好腳下的路,才能決勝萬里之外。

彈道無痕路有痕

■解放軍報記者 康子湛

彈道無痕路有痕,一起見證高原火箭兵的成長與蛻變 - 天天要聞

火箭軍某旅組織戰鬥發射訓練。圖為車輛機動途中。王興來攝

高原的月光像把梳子,將道路表面的冰碴梳理成細碎的「星芒」。

一場戰鬥發射訓練剛剛結束,火箭軍某旅一級軍士長匡世軍跳下導彈發射車,沿著戰備路慢慢往營區踱步。這是他保持了多年的復盤習慣,走一路想一路:特情處理的過程還有哪些不足,發射流程還有哪些要進一步優化……

這條路,說長也不長,一端連著營區,一端連著發射場坪。這條路,說短也不短,在路上摸爬滾打了27年的匡世軍,每次踏上這條路的時候,心中仍然充滿敬畏。

道路兩旁,匡世軍剛入伍時種下的楊樹,如今已有一人懷抱粗。而匡世軍和戰友們的青春,就刻在這條道路上,埋藏在那些深淺不一的轍印里。

這條路沒有捷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在高原,路的丈量單位似乎也有些特殊。空曠的環境、稀薄的氧氣,會讓看似很近的路程,變得格外遙遠。

對於高原火箭兵來說,更是如此。看似觸手可及的目標地域,可能要走上半天。鋪在桌面上的「三路圖」,更需要導彈號手們用整個軍旅生涯去丈量。

「跑三路」——默背默畫導彈發射車的電路、氣路、油路圖,是每名導彈號手的「必修課」。一旦發射流程遭遇技術特情,號手們能否快速準確處理,取決於對「三路圖」的掌握程度。可以說,能否走好這條戰備路,「跑三路」是起點也是關鍵。

匡世軍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三路圖」的情形:盯著摞起來比自己還高的圖紙,彷彿面對一座陌生的城市地圖。老班長對他說,背記一套中等難度的「三路圖」,其困難程度不亞於將一座中等城市每條大街小巷默記於心。

為了跑好「三路圖」,學歷不高的匡世軍沒少吃苦頭。他熄燈後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描摹線條,站崗時在雪地上默畫電路走向……幾年過去,那些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線路,在匡世軍腦海中比自己的掌紋還要熟悉,他也成了同批戰友中最早走上主控台的人。

裝備一代代更新,但導彈號手們「跑三路」的傳統從沒變過。隨著武器裝備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跑三路」也成為一條沒有止境的路。

二級上士先楊銳至今記得那次考核:他在進行操作流程考核時,考官突然出了一個技術特情:發射流程進入關鍵節點,某指示燈閃爍紅燈。

發射窗口在即,為了取得好成績,自認為對「三路圖」已爛熟於心的先楊銳,下意識地選定了一個故障點位,結果卻被判錯誤。隨著成績下達,先楊銳驚出一頭冷汗。他規規矩矩地拿出圖紙,從密密麻麻的線條中,一個一個節點「跑」,仔細尋找故障點。

事後,先楊銳感慨:「圖紙上的每一條線,沒有捷徑可走,更馬虎不得。」

「在導彈陣地上,腳踏實地最為關鍵,精密複雜的導彈發射流程中,哪一步忽略了,都有可能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一級軍士長王亞林說,一名導彈號手的成長之路,更是如此。

王亞林紮根深山28年,對維護的導彈平台非常熟悉,但每次執行測試任務,他還是帶著筆記本穿行在設備間,在記滿故障代碼的泛黃紙頁上一筆一筆地寫下新的得失。

一次夜間訓練,王亞林摸黑排查,僅憑耳朵聽到的細微異響,便發現了隱藏其中的設備故障。正是憑著這份腳踏實地的堅守,王亞林成了戰友們口中的「導彈神醫」。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這條戰備路上,該旅「導彈兵王」們用一絲不苟的足跡,反覆感受著路的厚度;駕駛員們駕馭著幾十米長、數十噸重的發射車,一遍又一遍校準車轍的印記……匡世軍說,哪怕已經在「三路圖」上奔跑往複了20多年,如今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奮進在這條戰備路上,那些被紫外線曬脫皮的臉龐、日復一日磨平的指紋、缺氧狀態下默記參數的日夜,最終都將化作導彈起豎時的威武——這條路沒有捷徑,唯有用跬步丈量光陰,才能肩負起沉甸甸的職責與使命。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條戰備路上的一個個探路者,又變成一個個引路人。他們用自己的腳步延伸使命,也用自己的經驗照亮前路。

那年盛夏,該旅迎來新裝備列裝。二級軍士長沈威峰主動轉崗,擔任導彈發射車駕駛員。學車歸來後不久,沈威峰便迎來第一次戰鬥發射訓練。

當沈威峰到達預定點位後,驟雨來襲。大雨滂沱之中,原本就崎嶇不平的戰備路變得泥濘濕滑,積水越來越多。

艱難抵達發射場坪,沈威峰卻發現,原本清晰的進車線被雨水覆蓋,無法判定具體位置,只能改為人工引導。然而,由於號手之間配合不默契,最終任務失利。

一場「敗仗」讓剛轉崗的沈威峰深感自責,甚至產生了自己不適合當發射車駕駛員的想法。訓練結束,班長匡世軍主動靠上前,針對沈威峰身上出現的問題,為他制訂「補差計劃」。

從那以後,沈威峰在匡世軍的引導下,一同練技術、練協同、練補位,在這條路上不斷加鋼淬火,技術不斷嫻熟。

「突然有一天,我感覺能從導彈發射車的制動踏板上,感受到這條路的每一個細微反饋。」沈威峰與戰友們的配合越來越默契,前不久,在一次戰鬥發射訓練中,沈威峰與戰友們緊密配合,在惡劣氣候條件下創下了該旅最快「對點對心」紀錄。

攜手同行,近幾年間,匡世軍帶出了20名導彈操作號手,300餘名軍士骨幹。而在該旅,像匡世軍一樣的「大師傅」比比皆是。

一級上士魯冰帶班組時,把複雜的「三路圖」拆解成連環畫般的分步講解圖;王亞林將20年經驗繪成「故障樹」圖,讓新戰友按圖索驥;先楊銳創新「對圖排故法」,圖紙上密布的紅藍標記織成新的路標……

「就像這條戰備路的建造過程一樣,地基需一方一方地夯實,才能形成支撐數十噸重導彈發射車的堅實地面。」王亞林說,唯有帶出一茬茬的人才,戰鬥力的地基才能打得牢固。

一次夜間連貫考核中,新兵小王因不熟悉場坪點位,導致任務失利。這場失利讓小王不禁產生了自我懷疑。考核結束,王亞林作為班長沒有責備小王,而是為他量身定製了「夜暗環境操作」「防敵特襲擾」「傷員處置」等夜間訓練課目。經過多個夜晚的努力,小王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操作號手。

一級軍士長劉富闖,當班長20年,堅持寫帶兵日記,對班裡戰士的性格、特長、愛好和訓練成績了如指掌,被火箭軍評為「百名好班長」。大學生士兵小何剛到部隊時,面對高強度的訓練,一度產生了畏難情緒。劉富闖為他規划了「成才路線圖」,鼓勵他樹立信心、勇於面對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何的訓練成績直線上升,去年底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

定向培養軍士余家景剛下連時,滿懷激情,卻找不到努力方向。匡世軍鼓勵他圍繞連隊「科學訓練」的倡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余家景結合大學所學專業,編排出一套實用的「趣味體能訓練法」,並在全旅推廣。此後,余家景的信心大增,不僅成長為副班長,還榮立了三等功。

軍士教練員張旭從軍18年,承擔著新兵集訓、預提班長骨幹集訓等重要任務。他帶兵堅持「賞識+加壓+標準」的方法,既嚴格要求每一個動作細節,又通過「情景式」教育幫助新戰士提升信心。大學生士兵謝文季在他的指導下,多次在考核中取得名次。

幾十年前,這條蜿蜒曲折的戰備路,曾是「天高無鳥飛」的荒地,直到高原火箭兵在這裡紮根。

如今,行進在這條路上,一個個「大師傅」手把手教業務,肩並肩攻難關,傳授了本事,更培養了品格和作風。他們說:「你是兵的樣子,兵是你的影子。在這條路上,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這條路,永遠通向下一場衝鋒

戰備路上,迷彩戰車碾過砂石,揚起陣陣塵煙,車轍覆蓋前人留下的印記,又在風沙中不斷延伸出新的軌跡。

「跑得越多,練得越久,越要心生敬畏,不斷瞄著『最佳精度』衝鋒。」那年一次「敗走麥城」的經歷,讓匡世軍至今難忘。

「接上級命令,對目標實施火力打擊……」隨著戰鬥命令下達,匡世軍帶領班組多路轉進作戰陣地,展開一場複雜條件下的導彈發射戰鬥。

指揮方艙內,指揮員研判籌劃,準確下達指令;裝備方艙里,操作號手十指飛動,迅速傳達指令;導彈陣地上,官兵快速定位車輛……所有作戰流程穩步推進,匡世軍以為勝券在握。

結果,導演部在核驗精度時,發現導彈發射車「對點對心」精度不準,判定任務失敗。

其實,早在出發前班組成員就曾提過:「路面崎嶇不平,等到達點位後,要不要重新檢查一遍激光定位器?」但是匡世軍覺得,這條路他們已經跑了太多次,之前激光定位器從沒出過問題,如果要搶「快」,就沒必要多此一舉。

復盤總結中,匡世軍主動檢討:「我們手中操控的是大國重器,哪怕一點細微失誤,都有可能影響發射精度,來不得半點馬虎。」

為了這個「不馬虎」,匡世軍帶領班組,在場坪上畫上一個小十字,一天上百次盯著小十字練定點定位;實裝操作中,他用老傳統「掛鉛錘」測數據,一遍一遍對精度,在他的嚴苛要求下,班組「對點對心」成績大幅提高。

在導彈發射陣地上,官兵們都清楚一個樸素的道理:行穩方能致遠。

前不久,一級軍士長王志軍帶領戰友深入戈壁大漠執行重要任務。抵達任務地域後,距離執行任務還有將近半個月的時間。王志軍沒有選擇歇口氣,而是帶領班組針對性地進行了多次高強度對抗訓練,白天圍繞「精度」研戰法、查問題,夜裡帶著「問號」練協同、驗新招。

發射「零日」,陣地遭襲,變換打擊目標……一個個隨機特情接踵而至,王志軍在全防護狀態下見招拆招,最終準時按下發射按鈕,導彈騰空而起,精準命中目標。

專攻精練,精益求精。在該旅官兵眼中,他們身邊這樣對打贏有著極致追求的戰友還有很多。

教練組老兵趙景林從軍26年,3年前轉任現崗位後,結合旅隊駐訓特點,利用之前所學經驗,將訓練場地的地形地貌劃分為「三區一地」,主導改進數十項訓練方法,並升級完善「攻防對抗」等系列配套戰法,顯著提升了部隊協同作戰能力。

轉型,難度毋庸置疑,但趙景林的腳步從未停歇。今年,趙景林以教練組成員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線,面對使命任務「升級」,他白天組織訓練反覆查找問題,晚上復盤梳理完善流程,不斷在戰位上為打贏「吹氧助燃」。

暮色中,又一隊導彈發射車正在進場。車燈劃破高原的黑暗,如同流動的星河。

在這條路的起點,幾十年前先輩們用石塊壘出的「礪劍石」高聳矗立,月光下隱約可見。遠處的導演部內,作訓科王參謀看著圖紙上蜿蜒的戰備路,又結合前期訓練復盤得失,增添了幾處特情課目——這條路,永遠通向下一場衝鋒。

(採訪中得到岳小林、王興來大力支持,特此感謝)

來源:解放軍報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宣布與蘇丹南部地方武裝結成軍事聯盟 - 天天要聞

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宣布與蘇丹南部地方武裝結成軍事聯盟

當地時間3月26日,蘇丹快速支援部隊宣布,蘇丹快速支援部隊與蘇丹南部地方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希魯派正式結成軍事聯盟。「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北方局)是蘇丹重要的地方武裝,其勢力範圍主要位於蘇丹南部的南科爾多凡州和青尼羅州,內部分
我國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4星 - 天天要聞

我國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4星

新華社西昌3月26日電(李國利、崔婉瑩)3月26日23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二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天鏈二號04星是我國第二代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主要用於為飛船、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為中、低軌道資源衛星...
官方喊話:原局長路慶峰,投案自首! - 天天要聞

官方喊話:原局長路慶峰,投案自首!

3月26日,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監委案件調查組發布通告,敦促殷都區財政局原局長路慶峰及密切關係人王鑫、井和寧投案自首。長安街知事注意到,路慶峰除了上述職務,2023年至2024年還以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開封綜保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身份參加公開活動。通告稱,在逃人員路慶峰自即日起自動投...
美大批B-2隱身轟炸機罕見調動 - 天天要聞

美大批B-2隱身轟炸機罕見調動

據美國「戰區」網站3月25日報道,在將「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調往中東地區後,美軍還向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派遣了至少5架B-2隱身戰略轟炸機。美媒稱,目前美軍在印度洋部署的兵力規模,已遠超近年來美軍的通常規模。推薦閱讀群聊錯拉一位記者,美國白宮承認:「無意」中泄露襲擊葉門情報俄:發動多次攻...
中國的朋友圈擴充重要一員!美國印太戰略受挫,澳洲睡不著覺了 - 天天要聞

中國的朋友圈擴充重要一員!美國印太戰略受挫,澳洲睡不著覺了

印尼入伙,中國朋友圈再添猛將最近,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其中一件大事引起了全球的關註:印尼正式宣布加入由中國主導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就好比一場熱鬧的聚會,原本就熱鬧非凡,突然又加入了一位實力強勁的新朋友,讓這場聚會更加精彩。從經濟數據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