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六代機:大型且遠程,被美媒當成轟炸機
去年12月26日成飛六代機低空試飛後絕大部分朋友都是懵圈的,首先就是震驚,因為在六代機的時間表提前之早實在是超出了大家的預料,甚至是最樂觀的軍迷,也不會想到六代機就這麼水靈靈的橫空出世了。
另一個則是成飛六代機的氣動布局,太大了,與出現的時間表一樣也是超出了大家的預料,到目前為止六代機的大致參數都已經整理完畢,各位可以與殲-20的數據大致作個對比,是否被震撼到了!
成飛六代機試飛時被拍到機頭側面編號36011,根據軍方戰鬥機命名的規律,姑且稱之為殲-36,與這架戰鬥機相關的幾個性能分析如下:
隱身性能:無尾布局,全向隱身性能要比殲-20更優秀,加上新一代的塗料甚至可能搭配主動等離子隱身技術,六代機的隱身性能估計要比殲-20高上一個等級;
飛行速度:從氣動布局看,應該在2-3馬赫左右;集體背部進氣道DSI表示這個工作在2.2馬赫內,機腹加萊特進氣道,表示工作在3.5馬赫內,所以成飛六代機一般不會超過3.5馬赫,估計會有高音速超巡模式速度可能接近3馬赫,最遠航程超巡航速度可能在1.5馬赫左右;
內油與航程:殲-36全長約23米,翼展19米,機翼面積約為200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可能會超過50噸,如此大型的機身帶來的第一個結果就是內載燃油量將會非常大,因為大面積機翼都可以安排油箱,美媒估計其內有航程將超過3200公里;
彈艙與彈藥:殲-36的大型機體下彈艙也非常巨大,主彈艙長度達到7.3~7.5米,側彈艙長度也達到了5.3~5.5米,大型彈艙意味著可以掛載大型遠程彈藥,比如殲-20無法掛載的PL-17,甚至是從未公開過的PL-21,同時還能掛載大型遠程空對地或對海彈藥。
感測器與雷達:殲-36的機頭兩側有大型光電感測器,網友猜測是「巨型」EOTS,探測距離要比殲-20的「MINI」EOTS遠得多;另一個是機頭的直徑超過2米,要是裝一台2米直徑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探測距離估計能和預警機有的一拼!
以上這幾個數據一擺,很多網友就懵了,不知道軍方的葫蘆里賣的是啥葯啊?這到底是戰鬥機還是轟炸機呢?外媒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直接將殲-36定性為戰鬥轟炸機了,比如2月6日的美媒SANDBOX(沙盒)新聞就表示,殲-36的氣動布局與20多年前美軍的FB-22非常相似!
美國在20年前已經探索過類似殲-36的隱形戰機設計,也就是F-22的轟炸機版本FB-22,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型,而中國現在推出的殲-36與FB非常相似,這表明殲-36的定位與美軍當年FB-22的定位可能是非常類似的。
社交媒體上的各路網友也是多種不同意見,要說戰鬥機么這麼大似乎有點不合常理,比如沈飛的六代機更適合作為空戰的戰鬥機;但要算上轟炸機似乎更不太可能,中國空軍不太可能拿這麼小彈艙的飛機去做轟炸用途,再說了轟-20是肯定存在的,讓殲-36去搶轟-20的活計也有悖常理。
用途不明,作戰方式也就是瞎猜了,當然也有網友放飛自我了,表示殲-36能到臨近空間甚至能跨大氣層作戰,種花家表示這些希望都是很美好的,但殲-36真的做不到!殲-36的作戰方式一定是貫徹空軍作戰思想的。種花家也曾猜測,這種大型戰鬥機很可能是掌握西太制空權的,美媒TWZ也有這樣的考慮,並且判定殲-36出現後,美軍在西太的制空權已經雪崩。
日前在《海峽兩岸》節目中專家的表述證明了殲-36的作戰定位就是這樣設計的!六代機強化全向隱身能力、升級動力系統和採用更大彈艙等設計,獵殺能力全方位提升;請各位讀者必須要注意下用詞是「獵殺」,這表示這架戰鬥機是長時間巡航中獵殺對方飛行器的,當然也有可能是水面目標。
中國六代機作戰任務確定!果然是沖著西太制空權去的
大型長航時高速六代機執行獵殺任務,聽上去是不是很科幻?事實上中國從2011年首飛殲-20開始就貫徹了這一思想,並且也是在五代機開始,中美空軍的作戰思想就已經大相徑庭了,雙方開始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我們不知道美軍的六代機是否會重新考慮大型長航時,但至少五代機是沒有考慮的,甚至在六代機時代依然考慮了短航程版本!
戰鬥機的航程:到底是遠程好還是近程好?
F-22是在1997年首飛的第一款五代機,4S(超機動、超巡、隱身與高度信息化)標準驚艷全球,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也就幾架蘇-27,裝備量最大的還是殲-8II,軍迷們都知道,殲-8II根本就不是F-22的對手,那會在BBS上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讓殲-8II衝到格鬥距離內發射導彈,大家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將會損失6~8架戰鬥機。
2006年美軍的第二款五代機F-35首飛,儘管當時已經裝備了殲-10,蘇-27數量也增加了不少,但是與美軍之間的代差還是存在的,並且美軍是雙五代機,中國裝備最先進也就只能算是三代半戰鬥機。當然中國軍方也沒閑著,非常敏銳的發現了這兩款戰鬥機的問題所在:
- F-22性能無明顯短板但F-35隱身與超巡性能略差,甚至F-35無法超巡;另外隨著F-22停產,各項技術無法頻繁升級;
- F-35和F-22的同一個問題是航程偏短,F-22航程在3000公里左右,F-35的航程甚至只有2500公里+,都需要體系作戰;
- F-35和F-22作戰體系包括陸基基地支持,或者加油機支持,另外作戰體系必然包括預警機;
2011年首飛的殲-20以及2016年出現的PL-15遠程空空導彈就體現了空軍的作戰模式就是沖著F-22和F-35體系作戰去的。殲-20的內油航程超過4000公里(5500公里的說法應該有帶副油箱),作戰半徑在1500公里+,加上射程200~300千米的PL-15空空導彈,殲-20可以繞過F-22以及F-35的正面防禦,直接跑到美軍大後方去獵殺加油機和預警機。
這個模式毫無疑問是非常致命的,因為隱身模式的戰鬥機無法使用自身的雷達,必須要有預警機支持;另外航程短在戰時第一島鏈機場被摧毀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跳島作戰,此時可能需要1-2次空中加油才能抵達戰區。簡單地說就是體系作戰中的加油機和預警機都必不可少,而殲-20的作戰模式正是抓住了這一致命缺點,不和你正面衝突,直接幹掉你的作戰支援體系!
殲-36的出現,直接放大了這一衝突
殲-36超過3200公里的航程,加上彈艙能掛載長度在7米左右的超遠程空空導彈,PL-17可以輕鬆掛載,射程可能超過400~500公里,導彈與超遠航程配合,再加上殲-36的隱身與超巡模式,這架戰鬥機可以在半徑3200公里範圍內巡邏並獵殺出現的任何目標,各位可以畫個圈,3200公里的半徑把關島都畫進圈圈了。
這樣說吧,整個西太只要幾架這樣的戰鬥機即可保持空中優勢!美軍的預警機不敢開雷達,要不然就會被招呼上,防空導彈可能會被殲-36自身攜帶的自衛武器擊落,戰鬥機大老遠就會被殲-36鎖定,即使不用雷達也可以用大型光電瞄準系統,這個可以在雷達靜默的條件下鎖定敵機並發射導彈。
同時殲-36還能使用衛星數據鏈,整合西太地區的空中與水面甚至水下感測器直接生成態勢感知地圖,標定威脅,逐個攻擊,這種恐怖的存在絕對是美軍的噩夢!所以TWZ報道就直接表示,殲-36的出現直接讓西太制空權閃崩,這個還真可能是這樣,目前美軍沒有反制的辦法。
比如殲-36能整合衛星數據鏈,雷達可以代替預警機,如果不用雷達還能使用「巨型」EOTS設備;殲-36可以執行獨狼式獵殺任務,也可以執行幾架戰鬥機組成獵殺小組,一個中隊即可保證西太上空制空權。
美軍如何反制?到目前為止還未公開
殲-36自身感測器優勢可以拋開預警機,長航程可以拋開加油機,完全沒有困擾美軍F-22和F-35的航程問題,那麼未來的NGAD嗎?不是還沒造么?還有時間可以再改改!事實上美軍早期的NGAD有兩款,一款是針對歐洲多國多基地的部署,航程不大但性能先進;另一款針對亞太海域遼闊,要求長航程考慮。
但問題是兩款戰鬥機的航程不可能出現顛覆性的改變,畢竟機體大小與氣動布局已經確定了,能改變的也非常有限,如果真考慮了兩款戰鬥機,那麼NGAD未來的航程也不會太大!當然還有一個不幸的消息,據目前外媒報道,已經3架NGAD原型機在建造中,這表示圖紙設計早就結束,氣動布局、機型大小、內部結構都已經確定,而且還在中國六代機試飛前就已經確定。
這表示什麼意思?還是掉入了中國設下的陽謀中,2011年殲-20首飛就是一個小小的警告與展示,但是傲慢的美國空軍顯然就忙著貶低殲-20,可能從來都沒認認真真的考慮過殲-20的作戰設定,以至於到了NGAD戰鬥機時代依然在抱殘守缺!
德銀:中國吃定全世界
從2024年底到2025年初,中國密集公布了一系列裝備與科技進展,震驚了全世界!2月5日,德意志銀行拋出了一份重磅研報,名字叫做《China eats the world》(中國「吃定」全世界),其特別描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科技的進步:
- 第六代戰鬥機試飛
- EV電池能量密度全球領先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率95%
- 晶元設備國產化率40%-50%
- 5G基站全球市佔率達到68%
- DeepSeek AI大模型發布
德銀表示,十幾年前中國還僅僅只是在服裝、紡織品和玩具領域佔據優勢,但很快中國就在基礎電子、鋼鐵、造船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然後又在白色家電、太陽能等領域佔據優勢;最近又在電信設備、核能、國防和高速鐵路、電動汽車等複雜行業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到了現在甚至在六代機與大模型領域出現了優勢地位。
德銀認為:「不只是DeepSeek,2025年將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崛起的一年。」2025年將是投資界意識到中國正在超越其他國家的一年」
中國崛起已經勢不可擋,中國崛起絕非簡單體量膨脹,而是一場文明基因的現代解碼,從大禹治水的系統思維到量子計算的超維突破,從《孫子兵法》的策略智慧到AI博弈的演算法革命,五千年文明正以數字形態重構全球遊戲規則。
當西方用鐵幕思維築牆時,我們在用開源代碼架橋;當霸權依賴技術封鎖,我們以生態共贏破局。這場靜水流深的文明級創新,正在將「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智能時代的底層協議,此非一國一時之盛,而是千年文明與未來契約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