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映光 蟻璐雅 陳鍇躍 許志鵬 楊再睿 李曉雨(除署名外)
2月7日,一股強冷空氣席捲廣東。黃旭華院士6日在湖北武漢逝世的噩耗傳回家鄉,更讓潮汕大地平添了幾分寒意——家鄉的親友們無不懷著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赫赫功勛,追憶他與潮汕故土的深厚情緣。
黃旭華,曾用名黃紹強,1926年3月12日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原海豐縣),祖籍揭陽市,曾在汕頭市聿懷中學求學。作為大國赤子,黃旭華為國鑄重器卻「赫赫無名」數十載,直到1988年,他才終於在「消失」30年後第一次返家探親;而作為一名潮汕人,黃旭華情系桑梓,關注、支持家鄉的建設與發展。
近年來,黃旭華院士多次回到潮汕故土省親,羊城晚報記者也曾跟隨他回鄉的足跡報道其相關活動。7日,羊城晚報記者再度來到黃旭華院士的故居及母校,傾聽宗親、校友等對這位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的緬懷追念。
在粵宗親痛悼:
「音容猶在,教誨難忘」
「上午收到噩耗,看著媒體發布的三叔公的視頻,忍不住流淚,只覺得他音容猶在,教誨難忘。受他影響,家國情懷始終刻在我們家族傳承的骨子裡。他老人家去世了,我們子孫將秉承他的精神,在不同的崗位上默默奉獻。」7日上午,在汕尾工作生活的黃旭華院士侄孫黃永祥哽咽地向記者講述自己內心的悲痛,他將帶著在汕尾的親人趕赴武漢送別老人家最後一程。
驚聞兄長黃旭華逝世的噩耗,在肇慶生活的黃紹贊、黃紹美兩兄弟同樣難掩悲傷之情。黃紹贊表示,今年春節前夕,他還和「三哥」黃旭華的家人有過聯繫,他將於8日動身前往湖北弔唁。
在黃旭華的祖居地揭陽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崇德堂」承載著他少年時代的回憶。在這座祖屋的後巷門楣上,鐫刻著「潛光」「隱德」四字,這是黃氏家族的家風,也是黃旭華一生的寫照。這裡是他年少求學和生活的地方,在無形中塑造了他的性格與信念,影響了他的一生。
7日下午,記者驅車前往黃旭華故居採訪時看到,已有不少市民遊客在得知黃旭華院士逝世的消息後,自發來到其故居緬懷追思,瞻仰和學習黃旭華院士的事迹。
「上午得知黃老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沉痛,久久不能平復。」揭陽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帶著家人專程趕到黃旭華故居,向黃旭華像敬獻鮮花,「黃老一生為國家繁榮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艱苦奮鬥精神和奉獻精神將激勵後一代努力工作、學習。」
「黃老為國家核潛艇事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是我們家族的驕傲,也是全中國的驕傲。」居住在新寮村的黃旭華宗親黃先生向記者回憶起了黃旭華院士返鄉時的情景,「黃院士曾多次回到新寮村,每次來都會到處走走看看,重走兒時走過的路。我們能深深感受到黃老對這片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的熱愛。」
母校師生緬懷:
「國之脊樑,成長燈塔」
「黃旭華院士將自己的青春與智慧融入深海,一生詮釋著『國之脊樑』的偉大精神,他的精神是我們學生成長的燈塔。」汕頭市聿懷中學英才班班主任曾燕輝7日下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校的老師將繼續教導聿懷學子們以黃旭華院士為榜樣,心懷夢想,刻苦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讓先生的精神在我們身上延續。」
「黃旭華院士是我們每位聿懷人心中敬仰的老學長。近幾年,老學長通過錄像和書信的形式,不斷鼓勵著聿懷學子們。老學長的寄語『人品要好,學習要專,愛好要廣泛』成為了聿懷學子們努力向前的動力和方向。」汕頭市聿懷中學高三英才班學生章澍欽告訴記者,在緬懷黃旭華爺爺的同時,她也將牢記老學長給學弟學妹們的寄語「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不負期望,學好本領,建設祖國。
「黃旭華院士對聿懷母校發展的殷切期望,我們時刻不忘;黃旭華院士對聿懷中學歷屆『黃旭華英才班』學子們的諄諄教誨,我們感激於心。」汕頭市聿懷中學高二英才班學生鄭恩智表示,他們將繼承和發揚黃旭華積極探索、潛心鑽研的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未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開拓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2020年,在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建校十周年之際,黃旭華髮來親筆賀詞,之後該學校成立了「旭華班」。2月7日下午,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的部分師生也來到學校黃旭華塑像前,獻上鮮花哀悼,希望黃老一路走好。
追念
黃老情系桑梓
曾多次攜家眷回粵東省親
在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史上,黃旭華的名字具有無可取代的分量。而他在用一生踐行了自己追求的同時,也用一顆赤子之心深深眷戀著生養他的故土。
1988年,離家多年的黃旭華終於借著工作的機會順道回家,與當時已經95歲的母親見了面,這時距離上次相逢,母子倆已有足足30年未見了。此後,黃旭華院士曾多次回鄉省親,熱心關注潮汕故土的建設發展。
1993年,黃旭華院士第一次歸省母校汕頭市聿懷中學。儘管年事已高,且路途辛苦,黃旭華仍數次回到母校參加活動,與學弟學妹們面對面交流。其中,在2017年9月29日,黃老歸省母校參加該校140周年校慶活動後準備離開汕頭時,對該校校長悄悄說了一句話:「母校什麼時候需要我來,告訴我,我一定來!」
2017年,黃旭華被授予「潮汕星河成就獎」。2018年,黃旭華託人專程給潮汕星河獎基金會贈送了一艘專門製作的我國自主研製的核潛艇模型;同年,他捐資在母校設立「黃旭華育才獎」,汕頭市聿懷中學「黃旭華英才班」在當年秋季學期開始招收學生。
2023年2月,在「潮汕星河獎」第三十三屆頒獎大會上,潮汕星河獎基金會以黃旭華院士捐贈的50萬元為基礎,設立「潮汕星河黃旭華科技創新獎」,用於表彰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先進個人。
「我是玉湖鎮新寮村人,我一直以家鄉為榮!」黃旭華多次攜夫人李世英回到原籍揭陽市揭東區玉湖鎮新寮村省親,這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黃旭華在老家的故居,如今已成為新寮村特色鄉村文化旅遊的重要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往參觀。
2019年,揭陽推出重點打造的文藝精品——以黃旭華院士為原型的大型現代潮劇《大國赤子》,以時空倒流的藝術表現形式,詮釋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為國鑄重器」的奉獻精神;通過大量鮮為人知的故事情節,演繹了黃旭華「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的家國情懷。
2024年3月29日,在得知揭陽一中首屆「黃旭華班」即將招生時,黃旭華寄語勉勵即將入選「黃旭華班」的學生「努力學習」。在此前的2022年,他更曾專程為揭陽一中題字:「復興中國夢,學子當自強!」
對於自己的出生地汕尾,黃旭華同樣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回到汕尾,與當地鄉親一起回憶小時候在汕尾生活、求學的經歷。他尤為關注汕尾的教育事業發展,曾多次寄語汕尾學子要勤奮學習,學好知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能夠自立,做有人格、有尊嚴、有人性的人。
2022年元旦假期,時年96歲的黃旭華帶著夫人李世英和小女兒黃峻回到汕尾。雖然當時行動不便,但是黃旭華和夫人精神矍鑠,心情愉悅,偶爾蹦出一兩句「家己人」家鄉方言,和隨行人員講述起舊時故事。
在汕尾期間,黃旭華坐著輪椅先後來到自己的出生地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街道、母校白沙中學、田墘紅樓(前身是白沙學堂)、城區鳳山街道中心幼兒園(原汕尾作磯學校)以及鳳山街道鳳翔社區鳳山舊居,重溫昔日時光。鄉親們看到他來了,都興奮地招手問好,黃旭華一一揮手微笑回應。
那時,在即將離開鳳山舊居之際,黃旭華突然在宣傳欄上看到了自己父母親的照片,他隨即提出要在宣傳欄前合影留念,還要把父母的照片拍進去,拍成「全家福」。據黃旭華的親友介紹,在前往汕尾的路上,黃老就一直念叨著,要到母親住過的地方看看,他心中始終藏著對已故母親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