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海軍某部駐守的海洋島,感悟官兵家國情懷—— 守島為國 奉獻自我

2025年02月06日08:50:16 軍事 5430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

記者探訪海軍某部駐守的海洋島,感悟官兵家國情懷—— 守島為國 奉獻自我 - 天天要聞守島官兵正在巡邏執勤。張 軒攝

黃海海域,濃霧漸散。一大早,記者乘上了前往海洋島的輪渡。

海洋島位於黃海深處,有「黃海前哨」之稱,是長山群島中距離陸地最遠的海島,也是我國的領海基點之一,北部戰區海軍某部就駐守在這裡。

「在冬天,停航是常有的事,能上島是靠運氣。」同行的一名幹部告訴記者,海洋島山高岸陡,上島下島都得乘坐輪渡,遇到大風天氣或者惡劣海況,輪渡就會停航,官兵家屬上島探親多有不便。這幾年,該部陸續將島上幾處老舊公寓翻新改造,還添置了家電傢具,為家屬來隊生活提供便利。現在每到寒暑假,都會有家屬帶著孩子上島團聚。

這次一起上島的,就有幾名來隊家屬。經過數小時海上顛簸,一座小島出現在海面。「看到了!看到了!爸爸就在那個島上吧?」船艙里傳來稚嫩的童聲。

下船登島,記者雖然身著厚厚的棉衣,但撲面而來的寒風還是讓人感到了寒意。

驅車行至半山腰,抵達該部營區門前,一塊刻著「守島為國、以苦為樂、創業建功、奉獻自我」16個字的石碑映入眼帘,這就是一代代守島官兵總結的「海洋島精神」。石碑兩側,描繪第一代守島官兵墾荒開拓場景的壁畫格外顯眼。

「島上高鹽高濕,石碑上的顏料很容易被侵蝕褪色,所以我們一年要幾次補色,讓它一直保持鮮紅,也寓意『海洋島精神』永不褪色。」正在執勤的警衛連班長姜凱航坦言,海島岸勤兵既不能隨艦馳騁大洋,又無法享受陸地的便利,常年多風多霧的環境,讓一些官兵患上了風濕類疾病。

環境雖艱苦,但姜凱航從未懈怠。守島6年來,他工作訓練總是沖在前面。

「起初我一心想當艦艇兵,得知被分到海洋島時有些失落,當時想當兩年兵就退伍。但上島後,我漸漸明白了當兵的意義,也認識到,這座海島再小再遠,那也是祖國的神聖領土,總得有人來守。」說起這些,姜班長很是感慨。

姜凱航能紮根海島,島上的「半個指導員」功不可沒——

營區內,營房順著山勢排開,一棵棵樟子松沿著坡路挺立,其中兩棵松樹格外粗壯。「這是第一代守島官兵種下的,如今已有60多年樹齡,我們都叫它們『紮根樹』。」某營姜教導員告訴記者,當年,守島官兵栽過很多樹,但由於環境惡劣,大多都沒能成活,只有這兩棵松樹活了下來。從此,每當有新兵上島,老兵都會和他們講起這兩棵樹的故事,激勵他們紮根海島。後來,經過一茬茬官兵努力,成活的樹苗越來越多,但這兩棵「紮根樹」,始終是官兵們眼中的「半個指導員」。

營區周圍,記者還看到一片已經撂荒的菜地。「以前運輸和儲藏條件有限,海況不好的時候,很長時間都等不來補給,『天寒地凍雪漏風,頓頓卷餅和大蔥』,是當年海島冬季駐防生活的真實寫照,那時的官兵自己墾荒種地,充實補給。」姜教導員說,如今,碼頭經過改造,可以直接對接大型滾裝船進行補給,新型倉儲設施也延長了食品儲存時間,不僅能保證守島官兵吃上新鮮蔬菜,還能為靠港艦艇提供補給。

「以前條件那麼艱苦,前輩們都能堅持下來,現在條件越來越好,我們更有信心把使命任務完成好。」姜班長說,這幾年,上級多次對營房設施進行修繕,不僅冬季供暖有保障,健身房、圖書室、活動室等場所設施也得到完善,官兵還根據愛好成立了10餘個興趣小組。周末休息時間,各個興趣小組就會開展文體活動。

正逢周末,夜幕降臨,記者剛走進活動室,就被現場熱鬧的氣氛所感染。

「我們堅守在海島之上……」一支由守島官兵組成的「電聲樂隊」,正在排練自創的《黃海前哨之歌》。樂隊主唱是「00後」戰士崔博文,入伍之前他就喜歡音樂創作,這首改編的歌曲正是他的作品。

「自然環境雖然比較艱苦,但大家都深知肩負的職責使命重大,雖苦猶甜。」崔博文說,這首歌唱出了大家「守島為國、以苦為樂、創業建功、奉獻自我」的心聲。

夜色漸深,活動室門窗上開始掛上冰花。璀璨星空下,幾名執勤的戰士站在瞭望點位,警惕地注視著遠方。

(解放軍報·中國軍號出品)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印度豪擲65億美元軍購大單,三軍戰力迎來全面升級 - 天天要聞

印度豪擲65億美元軍購大單,三軍戰力迎來全面升級

2025年3月20日,印度國防採購委員會(DAC)一口氣批准了總價值高達54000億盧比(約合65億美元)的八項重大軍購提案。這筆堪稱「大手筆」的國防採購,不僅將全面提升印度陸海空三軍的作戰能力,更彰顯了莫迪政府推進軍事現代化的堅定決心。
駐訓風采|年過三旬的勇猛老將 - 天天要聞

駐訓風采|年過三旬的勇猛老將

劉志平,廣東梅州人,2010年12月入伍,現任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南平支隊南平大隊一中隊中隊長助理。先後獲得個人三等功2次,嘉獎8次,優秀士兵2次,優秀士官3次,也正是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他在15年前的冬天,背起行囊踏上了開往福建的列車。心態決定狀態「心態決定狀態」,這句話是劉志平的口頭禪,既是講給指戰員們聽的...
看看抗日傷亡有多慘! - 天天要聞

看看抗日傷亡有多慘!

在中國人民全面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傷亡之慘重,幾乎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我們僅以1937年的淞滬會戰來說,這場戰役是從1937年8月13日至1937年11月12日,整整三個月時間。 發生在上海的淞滬會戰,中日雙方共參戰軍隊100萬人。
特種兵戰術先驅,92次敵後破襲,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3次 - 天天要聞

特種兵戰術先驅,92次敵後破襲,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3次

暗夜之眼李來龍與解放戰爭中的特種作戰革命——解密"戰地魯班"的92次敵後破襲,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3次的傳奇人生。屯留縣李來龍紀念館內,陳列著三件震撼展品:1. 1948年洛陽爆破用的計算尺(刻有83組公式)2. 渡江時使用的磁性水雷(仍含
美國防部,或更名「戰爭部」! - 天天要聞

美國防部,或更名「戰爭部」!

文丨陸棄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起了一項「民意調查」,探討是否應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短短一天內,近20萬人參與投票,過半數贊成更名為「戰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