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戰反噬!中國斷供五大關鍵金屬,全球震動
2025年2月4日,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對五種關鍵稀有金屬及其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這一決定不僅打破了中美貿易戰的僵局,更是對美國單方面加征關稅的一記重拳。
鎢、碲、鉍、鉬、銦五類稀有金屬被納入管制名單,涉及的產品和技術從高純度鎢合金、碲化鎘薄膜到半導體所需的磷化銦、銦化合物等,涵蓋了軍工、半導體、光伏、航空航天等多個關鍵領域。
此舉將對全球產業鏈帶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美國的軍事和高科技產業,瞬間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壓力。
此次管制雖然不是中國第一次採取類似措施,但絕對是最具力度的一次。
僅僅三天前,美國宣布對中國加征10%關稅,試圖複製2018年貿易戰中的「極限施壓」策略。然而,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選擇直接反擊,毫不猶豫地掀起了全球供應鏈的「桌子」——「你要打,我陪你打到底!」
這一回應,傳遞了中國不再妥協、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信號。
中國的「王炸」出手
此次中國的出口管制涉及的25種稀有金屬產品及其技術,涵蓋了從生產原料到技術資料的整個產業鏈。
以鎢為例,這一金屬被廣泛應用於導彈發動機、穿甲彈的製造以及航空航天器部件等多個領域。鎢的高熔點使其成為高溫環境下的重要材料,其在軍工和航天領域的不可替代性,使得這一決策對美國的軍事能力構成直接威脅。
碲、鉍、鉬、銦等金屬在其他高科技領域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碲被用於光伏產業,鉍在核能與醫藥領域中有著重要應用,鉬則是航空發動機和高溫合金的關鍵原料,銦則是半導體和顯示技術中的核心材料。
中國對於這些金屬的出口管制,顯然是有著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表示,此舉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全球產業鏈的穩定,並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中國在全球這些稀有金屬的生產和出口中佔據主導地位,管制措施的出台不僅能夠保護中國的戰略資源,也向全球發出信號:中國不僅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也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決定性作用。
斷供背後的深意:為何選擇這些金屬?
這些稀有金屬的價值在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它們的稀缺性和獨特性質決定了它們的戰略地位。
鎢作為高溫合金和穿甲彈的核心材料,全球6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它的熔點達到3422°C,廣泛應用於火箭發動機噴嘴和高溫爐元件等重要領域。
鉬則是製造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高強度合金以及軍用裝備不可或缺的材料,特別是在F-35戰鬥機等美國軍工產品中佔據重要地位。
碲被用於製造高效、低成本的太陽能電池,在全球光伏產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歐洲市場。
鉍在醫藥和核能應用中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治療胃潰瘍和腹瀉方面,鉍化合物被廣泛使用。
在核反應堆的冷卻系統中,鉍合金同樣發揮著關鍵作用。銦則是半導體產業和顯示技術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尤其在製造觸摸屏和液晶顯示器方面,佔據著核心地位。
美國的痛點:軍工和半導體產業的重創
這些金屬的缺乏,直接切中了美國的軟肋。美國的軍工產業,尤其是F-35戰鬥機的生產,將遭遇巨大的困擾。這款戰鬥機的核心部件,包括發動機、機身結構和電子設備等,都依賴鎢、鉬等關鍵金屬的供應。
失去這些金屬的穩定供應,意味著生產線的停滯,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的生產計劃將遭遇嚴重推遲。更廣泛的影響是,其他軍用裝備的生產也會受到制約,坦克、艦艇、導彈等軍火的生產進度將受到極大影響,從而影響到美國的軍事能力。
除了軍工產業,半導體和電子通信產業也將受到波及。銦、鎵等稀有金屬是半導體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供應鏈的中斷將導致美國晶元廠商面臨成本上升和生產能力下降的問題。
與此同時,中國的出口管制還會加劇美國5G建設的困境,使得原本已經落後的美國通信設備製造商在國際市場上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壓力。
美國的「自救」之路:開採、合作還是轉移生產?
面對中國這一精準的打擊,美國政府和企業自然不會坐視不理。美國政府已經開始考慮加大國內稀有金屬的開採力度,尤其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成為潛在的合作夥伴。然而,美國本土的稀有金屬開採成本較高,技術和產能也有限,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填補中國斷供所帶來的巨大供應缺口。
企業方面,部分美國公司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稀有金屬供應源,但發現這些國家的產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美國需求。更糟糕的是,重新建立供應鏈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對於依賴中國供應的美國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結語:全球格局的重新洗牌
中國這一管制措施,不僅是對美國單方面貿易壓力的回應,也是中國在全球資源領域話語權的有力體現。
中國的這一「王炸」不僅直接影響中美兩國,更可能改變全球的經濟格局和貿易規則。隨著中國對稀有金屬、稀土、鋰礦等關鍵資源的掌控能力逐步加強,全球供應鏈的重構不可避免。未來,若美國繼續推進「卡脖子」策略,中國將有更多手段應對,全球貿易格局也將在這一過程中發生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