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潛機的剋星來了,中國造出全球首款深海雷達,未來海戰格局將改變。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國內中文學術刊物《聲學學報》最新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在一處1000米深的秘密海域,部署了新型聲學感測器陣列,成功探測並準確跟蹤了一架飛行高度5000米的固定翼飛機。

自二戰以來,使用空中飛機定位追蹤摧毀水下潛艇,已成為各國反潛的主要方式之一。岸基固定翼反潛機的搜潛裝備主要有高解析度的對海雷達,磁性異常探測器,以及聲吶浮標。反潛機進行作戰的武器,通常是輕型魚雷、反艦導彈、深水炸彈等。
反潛機的機動力強,巡航速度有400~700公里/小時,機載反潛設備的探測範圍廣,反應速度比潛艇快,一旦發現潛艇蹤跡就能即刻實施打擊。

在反潛作戰中,反潛機通常使用機頭的遠程搜索雷達和紅瓦熱成像儀搜索敵人潛艇露出水面的潛望鏡、柴油機通氣管或無線電天線,或者由飛機尾部伸出的巨大的磁異探測器,探測水下可疑的潛艇目標,當確定目標以後,則向海中投放聲吶浮標,用於精確鎖定敵潛艇的蹤跡,然後就向敵潛艇航路上投擲航空自導魚雷、自導深彈和普通深水炸彈。
潛艇要想發現並跟蹤反潛機,很不容易,也很危險。在處於水面航行或通氣管狀態的潛艇,能夠使用對空潛望鏡或小型雷達來實現對反潛機的搜易,但這樣做會暴露自身的位置,招致反潛機的打擊。潛艇下潛以後,只能使用聲吶來探測水面或水下的目標。

理論上,潛航中的潛艇聲吶倒是也能夠「聽」到空中飛機的聲音。例如全世界飛行噪音最大的軍用飛機是俄羅斯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或該機的反潛改型圖-142m大型反潛機,4台動力澎湃的nk-12mv渦槳發動機配備大直徑的對轉螺旋槳,在飛行中能夠產生巨大的噪音。曾經有美國海軍核潛艇聲稱自己在水下通過聲納聽見高空飛過的圖-142m反潛機。但這種事只是傳聞,不能當真。
由於空氣和海水是兩種差異巨大的介質,反潛機所產生的大量聲波會被海面反射到天空,只有一小部分在經過溫度、密度、鹽度、洋流和旋渦等因素時才能夠穿透海水,被水下潛艇所接收,但這種聲音信號十分微弱,因此要在深海層面準確無誤的探測到反潛機的坐標是十分困難的。

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科學家研製了全球第一款「深海雷達」,能夠從海底探測空中飛行的目標。論文題目為《深海水平陣對空中聲源的近場定位研究》,主要作者來自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
這次「深海雷達」是在一處深度1000米的海域,有規律地部署了數十個聲學感測器陣列,試驗表明在水中的聲學感測器陣列可在17公里的範圍內探測到在5000米高度飛行的固定翼飛機,誤差可小於一公里。
這個探測性能完全具有戰術價值,能夠實現海底對空中目標的警戒和跟蹤。《南華早報》的報道認為,這種深海雷達是中國海洋情報網路的重大技術突破,很可能重塑未來海戰的格局。

這意味著,深海聲吶陣列可以提前發現反潛機,這將大幅度提升潛艇的生存率,如果潛艇能裝備這款「聲吶雷達」,那麼就能從深海發現高空飛行的反潛機,並實施擊落。這是我國海洋情報技術網路的重大技術突破,也將改變未來的海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