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8年11月,決定黃淮地區解放戰爭最後勝負的淮海戰役正式爆發。
11月12日,我華東野戰軍正式對包圍圈內的黃百韜兵團發起進攻。是役我軍集中了第4、6、8、9、13縱隊等部,打算一戰而定。
然而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我軍首次進攻竟然失利了,黃百韜兵團的戰鬥意志遠遠超乎我軍的想像。
在首次進攻中我軍就損兵折將,經過三天的激烈進攻才佔領了部分村落,但由於傷亡太重只能停止進攻。
短短3天的進攻我華野各縱就付出了上萬人的傷亡,最終用了十二天才啃下了黃百韜兵團,付出了數萬人的傷亡。
要知道黃百韜兵團並不是什麼中央軍精銳,不過是雜牌部隊居多的雜牌兵團,為何抵抗如此激烈?
02
實事求是地說,我軍一開始並沒有將黃百韜兵團放在眼裡,因為雙方實力對比差距太大。
黃百韜兵團雖然編製上擁有5個軍12萬人,但3天前渡過運河時曾遭到我軍襲擊,導致第25軍傷亡2000餘人,第100軍損失了1個整編師,第63軍更是全軍覆滅。
可以說此時的黃百韜兵團已經損兵折將,加上過去我軍的零敲碎打,總兵力不會超過八萬人,面對我軍數個主力縱隊的進攻基本是案板上的魚肉。
加之黃百韜兵團也並不是什麼精銳,國民黨真正的中央軍精銳在黃維兵團和邱清泉兵團中,黃百韜兵團不過是個雜牌兵團。
到碾庄時黃百韜兵團主要維持戰鬥力的只剩下了第64軍、第44軍,但是64軍是粵軍、44軍是川軍。
黃百韜兵團中唯一的中央軍精銳是自己的老底子第25軍,但是25軍早在前面就被打殘了,戰鬥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因此碾庄戰役一開始我軍的戰術很簡單:一對一、個個擊破,一個或兩個主力縱隊對付對面一個殘破的軍。
之所以採取這種作戰方式正是因為黃百韜兵團多是雜牌部隊,我軍以為他們的抵抗意志應該不強。
根據過去的經驗,一旦面臨我軍的包圍,國民黨的雜牌部隊大多戰鬥意志都十分薄弱,甚至有許多戰場起義的行為。
為求速戰速決,我軍最終選擇多個縱隊同時發起進攻,力求一戰而下。
03
我軍戰役部署如下:由4縱負責突擊碾庄北部小牙庄一帶的第25軍;6縱加13縱包打100軍;9縱進攻碾庄圩以南的第44軍,8縱對付第64軍。
可誰都沒想到這群已經被包圍的雜牌軍卻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戰鬥意志,在前三天的進攻中我軍傷亡就達到了一萬多人。
隨後幾天粟裕緊急調整了作戰計劃,開始集中炮火併利用土木工事減少傷亡,但是黃百韜兵團依舊沒有放棄。
戰鬥持續到19日,我軍已經突破了碾庄圩外圍的所有陣地,但是黃百韜親自上陣組織進攻和防禦。
最終我軍和黃百韜最後的守衛部隊守軍展開了慘烈的肉搏戰,黃百韜率眾突圍到了西北部第64軍駐地。
在碾庄被攻破的情況下,黃百韜及64軍竟然仍然在抵抗,直到最終黃百韜陣亡當場。
雖然互為對手,但是我們不可否認黃百韜兵團在戰鬥中表現出的戰鬥意志,絲毫不遜色任何國民黨部隊。
要知道即使是國民黨中央軍的黃維兵團同樣有投誠起義的部隊,而且黃維自己也沒有選擇以死報答蔣介石而是被我軍俘虜了。
至於杜聿明兵團中,邱清泉倒是戰鬥到了最後,邱清泉兵團的戰鬥意志與黃百韜兵團類似都是比較堅定的。
但黃百韜兵團終究是一個雜牌兵團,為什麼黃百韜兵團的戰鬥意志如此堅決?
04
黃百韜兵團之所以抵抗如此激烈,除了我軍一開始確實輕敵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黃百韜本人。
黃百韜並不是黃埔系將領,而是北洋軍閥出身的雜牌將領,年輕時也曾先投直系再投奉系,最終才投入蔣介石麾下。
抗日戰爭中黃百韜在第3戰區為戰區司顧祝同欣賞,在顧祝同的投資迅速升職,擁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隊第25軍。
直到解放戰爭中,黃百韜又被老蔣臨時升職晉陞為晉陞兵團司令,成為手握十餘萬部隊的兵團司令。
黃百韜本身對於顧祝同及蔣介石是懷有非常大的忠誠,在黃百韜看來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中幾乎只有黃埔系能夠出頭,作為為數不多的黃埔系將領,黃百韜同樣遭遇了許多國民黨將領的排擠。
但在排擠中卻能夠陞官,這就讓黃百韜越發感激蔣介石,並決心孤注一擲為蔣家王朝續命以報蔣介石知遇之恩。
作為舊時代的軍閥,黃百韜身上有著很濃厚的封建時代君臣思想,君以國士待之,自當以國士報之。
在這種思想下從抗戰時期開始,黃百韜打仗就奮不顧身,是真真切切靠著軍功做到第七兵團司令員這個位置的。
在其他人都習慣於保存實力的時候,黃百韜卻敢於為了蔣介石的命令孤注一擲的拚命。孟良崮戰役時期黃百韜是打得最拼,也是距離孟良崮最近的國軍部隊。
這種敢打敢拼的底色和勇氣也灌注給了後來的黃百韜兵團。
05
到淮海戰役時,黃百韜依靠碾庄圩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並且多次親自指揮戰鬥激勵士氣,以至於我軍以三倍兵力圍攻竟然久攻不下。
加上碾庄圩本身地理位置狹小,沒有我軍分割包圍的空間,我軍就只能和黃百韜兵團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硬啃。
最終導致我軍傷亡達到了五萬人之多,要知道整個黃百韜兵團此時也不過八萬多人。如果國軍都有黃百韜兵團這樣的作戰意志,或許解放戰爭會大不相同。
11月20日,黃百韜先後逃亡吳庄據點,眼見所部已經盡數被殲滅,於是最終舉槍自戕而死,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