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來不是一場單向的屠殺,它是一場雙向的摧毀。伊朗和以色列媒體的報道中,6名以色列士兵選擇自殺的消息讓人心頭一緊。戰爭的創傷不僅摧毀了巴勒斯坦無數鮮活的生命,也反噬了以色列士兵的靈魂。
過去的一年,巴以衝突已然成為一場人類道德的災難片,巴勒斯坦的血腥畫面如同地獄重現:八九十歲的老人倒在廢墟里,孕婦的腹中胎兒被戰火連根拔起,孩子的哭聲埋沒在倒塌的牆磚中。對這些與戰爭毫無關聯的平民來說,唯一的「罪過」,也許只是他們站在了不該站的土地上。而這些屠殺的直接執行者,是手握武器、原本也許只是普通青年的以色列士兵。
但是,屠刀揮下的那一刻,受害者不僅是倒地的平民,還有舉刀的人本身。當士兵被命令迫使巴勒斯坦平民進入可能埋伏地雷的房屋時,他們可能在執行的瞬間還抱有「這是為了安全」的假想,但這種假想無法抵擋人性中深埋的羞愧與恐懼。在加沙戰場上,士兵們的槍口瞄準的不只是一個個生命,還有他們內心對善惡最本能的判斷。
長期目睹血腥場景、執行滅絕人性的命令,這樣的心理壓力超出常人想像。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士兵不過是完成「上級的命令」,沒有選擇。然而,戰爭不會給任何參與者留下不沾血的雙手。從日復一日的屠殺任務中,他們許多人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出現失眠、幻覺,甚至精神崩潰。連「抱頭痛哭」都被形容為弱點時,選擇自殺成了某些士兵最後的解脫方式。
戰爭從未僅僅是外部的火力對抗,它更是心靈深處的持久殺戮。那些戰場上的士兵,看似是強權的執行者,實際上也是權力機器的犧牲品。一旦戰爭的齒輪碾過,不論是被壓垮的平民,還是崩潰的士兵,都是歷史遺留的廢墟。
然而,真正應該為這一切負責的,可能並不是槍口前的士兵,而是躲在安全地帶、以「國家安全」為名指揮戰爭的決策者。他們利用士兵的年輕與熱血,將其變為一場場殺戮的工具。但當戰爭結束,士兵們的心理創傷、巴勒斯坦人的家破人亡,卻無人替他們承擔。
行文至此,筆者想問:那些高高在上的戰爭設計者們,當士兵崩潰自殺、平民死於非命時,你們是否感受到任何一絲良心的譴責?這種為了一己政治利益、用生命與靈魂填充的戰爭邏輯,究竟還能延續多久?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