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衝突,美高官要跟中方澄清分歧
現在的美國,真是越來越不自信了,想要打壓中國的崛起,卻又想極力避免與中國爆發衝突,這就導致美國的外交顯得非常割裂,往往前腳還在對中國放狠話,後腳又開始放低姿態與中國進行接觸了。
前一陣子,美國政府又做出了不少挑釁中國的舉動,賣給台灣武器,幫助日本研發進攻型武器、跟菲律賓在南海組織聯合演習、給中國扣「幫助俄羅斯侵略」的帽子。美國一邊喊著對盟友的承諾「堅如磐石」,一邊抓緊在亞太進行軍事部署,就好像真的要跟中國打仗一樣。
結果上一秒還在張牙舞爪的美國,下一秒又立即換了一副嘴臉。7月2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未來幾天將在寮國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試圖澄清南海和台灣問題上的分歧,這對於避免意外衝突非常重要。
美國政府這是什麼意思呢?他們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要暫時「維持現狀」,對美國來說,台灣海峽繼續保持政治分裂狀態、南海問題繼續懸而未決,美國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只要兩岸還未統一、南海問題仍未解決,美國就可以用「中國威脅論」來恐嚇「台獨」分子和東南亞諸國,台灣就只能不停的從美國那裡採購各種過時的武器,還要對美國感恩戴德,美國勾一勾手指,台灣就只能乖乖讓台積電跑到美國投資建廠。
而在南海,通過煽動菲律賓這樣的國家帶頭鬧事,美國就可以將南海問題複雜化,南海問題一日不解決,中國在南海方向就始終會受到牽制,中國重要的能源與貿易海上通道就始終不安全。並且南海還是現階段中國核潛艇的主要活動區域,南海問題複雜化、國際化之後,美國就可以拉著北約成員國一起在南海搞航行自由,派軍艦、飛機整日追蹤中國的核潛艇,並收集南海的水文數據,如果更進一步的話,那就是在菲律賓等國大規模駐軍,美國甚至可以將反導系統部署到東南亞,這樣就能夠有效攔截解放軍從南海發射的潛射彈道導彈,嚴重威脅中國的國防安全。
另外,南海問題只要一日不解決,東盟就始終與中國存在隔閡,就沒辦法完全對中國放心,直接影響中國在東盟的投資、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的發展。而美國則可以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加大東盟對中國的顧慮,至少讓東盟不會站在中國那邊。
所以美國政府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幫東盟在南海取得利益,也沒打算幫助「台獨」完成「謀獨大業」,美國政府希望的是南海問題與台灣問題長期存在下去,也就是「維持現狀」,製造混亂才是美國在全球各地謀求利益的最終手段。
所以美國既要在南海、台海製造混亂,但又不能讓局勢演變為無法收場的地步,否則美國就沒辦法「維持現狀」了,因此每隔一段時間,美國政府都要站出來表態,向中國釋放一些善意或者服軟的話,讓中國起碼不要掀桌子、把美國拖下水。美國政府的目標就是確保台海維持現狀、大陸不進行武統、「台獨」不宣布「獨立」;而在南海,則是製造混亂,讓中國與菲律賓爆發小規模衝突,破壞中國與東盟的關係,但又不能讓中國使出全力,否則中國使出全力一勞永逸的解決南海問題,美國就沒辦法繼續干涉南海問題了,今後沒法繼續在南海組織「航行自由」了。
這次布林肯又要找王毅外長澄清問題,無非就是想告訴中方:美國無意與中國爆發衝突,只要繼續維持現狀,中美就能相安無事。可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輪得著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指導」中國應該怎麼做嗎?美國作為南海的域外國家,有什麼資格對南海問題指手畫腳?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東盟已經宣布打算加快與中國就行為準則進行談判,以減少在激烈爭議的南海發生衝突的風險,東盟希望在2026年前完成談判。這就意味著,到2026年,南海問題就有望以一個各國都比較滿意的方案結束,將來美國的就沒機會插手了,所以在2026年之前,美國會抓緊在南海製造危機,尤其會命令菲律賓加大在南海的挑釁力度,最後能夠讓東盟終止與中國進行《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
面對特朗普的勒索,民進黨逆來順受
而在台灣問題上,民進黨其實也逐漸認清了美國政府的真面目,他們知道美國政府從來就沒打算幫助他們「謀獨」,自己只是美國用來干涉中國內政的一枚棋子。尤其在特朗普前不久說出「想要美國的保護,台灣應該付錢」的言論之後,台灣是輿論嘩然,就連民進黨新上任的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都站出來表示:面對來自大陸的威脅,台灣必須「靠自己」。台灣的防務預算在八年之間已經從國內生產總值佔比2%增加到2.5%,並且還會繼續增加。
可台灣要「靠自己」,美國會答應嗎?台灣當局若真要「靠自己」,幹嘛還要老老實實的買萊豬肉、讓台積電往美國轉移?說白了,美國的軍事保護是「台獨」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了,就因為「台獨」分子別無選擇了,特朗普才敢光明正大的要求台灣繳納「保護費」,至於台灣之前交給美國的那些好處,人家特朗普統統不認賬。特朗普說出這番言論後,民進黨敢說一個「不」字嗎?結果還是避重就輕的表示台灣要「靠自己」,會繼續增加防務開支,壓根不敢反駁特朗普的勒索,生怕特朗普一個不高興,上台後就把台灣徹底拋棄了。
此時的「台獨」分子就像一條忠犬,面對美國主子的打罵,也只能老老實實夾起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