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上,彈藥消耗量最多的戰爭,是哪場戰爭嗎?
你知道這場戰爭的,參與方都有哪些國家嗎?
這兩個問題,看似都有著板上釘釘的答案。
但實則不然。
由於戰爭性質的特殊性。
這使得同一場戰爭的過程與參數的記錄,乃至是戰爭的結果,都會在不同參戰方的描述中大相徑庭。
在社會大眾的口中,對於彈藥消耗量之最這一問題。
有部分人會將當今的俄烏戰爭,作為問題的答案。
畢竟作為21世紀以來,「火藥味最濃」的戰爭。
兩年多內,已經消耗掉的導彈數量,就已經高達一千萬。
月均炮彈消耗量,也足有37萬之多。
還有,便是我國人民所熟悉的上甘嶺戰役。
僅此一場的戰爭的過程中。
志願軍戰士們消耗的彈藥量,甚至與我軍在對越反擊戰全程期間,所使用的彈藥量還要多。
光是子彈,平均每位戰士,都要消耗掉1000-1500發。
上面所講述的兩場戰鬥。
其所投入使用的彈藥量,都是十分驚人的。
也都是超越了,對應戰爭規模的標準彈藥量的。
然即便如此,相比起我們,即將要講述的這場戰爭。
上述兩場戰鬥的彈藥量,仍是小巫見大巫。
這場戰爭的周期很短。
爆發戰爭的戰區地域,也僅僅只有一百餘平方公里。
但其所消耗的彈藥量,確實恐怖異常。
而戰爭過後所遺落彈殼,甚至直接成為當地居民,打造菜刀的原材料。
並且因其數量之巨大。
還使得這種菜刀直接成為當地特產之一,並且聞名至今。
而這場戰爭便是——金門炮戰。
6000萬柄彈殼菜刀·金門第四大特產
「我們這裡曾經有兩大特產,其一是歷史悠久,古時專為皇室供給的貢糖。其二,則是聞名全台灣的金門高粱酒,但是在1958年之後,我們這裡就有了第三大特產,那就是菜刀...」
相信曾有機會,去福建泉州旅遊觀光的朋友。
一定曾聽聞過導遊的這般說辭。
甚至,還會在當地商鋪熱情推薦下。
購置上一把「made in 金門」的菜刀吧?
金門菜刀,作為泉州金門的特產之一。
其並不像貢糖和高粱酒那樣,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但是其本身的優良性能。
以及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卻是比前兩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門菜刀的特殊之處在於,鍛打菜刀所使用的原材料,並非是尋常的鑄鐵或是鋼材。
而是直接取材於,現成的炮彈彈殼。
軍工級的原材料,使得金門菜刀的剛性、任性、硬度、穩定性都出類拔萃。
而且因為其背後的故事。
還使得菜刀本身,沾染上了一層鋒銳的豪氣與肅殺之氣。
即便是不投入使用。
光是放在家裡,也會覺得安全感十足。
而這背後的故事,便是爆發於1958年8月末尾的那場金門炮戰了。
從當月月末開始,一直到1979年徹底結束。
期間足足20年時間。
近200萬顆炮彈,投向在金門。
近十萬噸的榴彈彈殼,炮宣彈彈殼成為了金門菜刀的鍛打材料。
依照數據估算。
由炮彈彈殼為材料鑄造的菜刀,其數量起碼超6000萬把,而這是一個可以滿足整個台灣省廚用需求的數字。
國民黨派的死灰復燃
那麼,這到底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竟能持續足足20天。
而且僅是其炮擊的彈藥量,就能滿足我國的一個千萬級人口大省的菜刀需求呢?
別急,我們這就帶大家走進1958年時的戰爭伊始。
在我國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的社會環境。
給了領導和全國人民十分寬廣的想像空間。
但同樣,國家安全措施的尚不健全。
也使得我國,將要面臨同樣巨大的挑戰。
而其中最為明確的便是野心不死,始終想要反攻奪權的國民黨派。
而這,也正是金門炮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所在。
自解放戰爭。
國民黨軍就已經如附骨之蛆般,潛伏我國沿海各省。
始終秘密從事間諜情報工作,擾亂我國社會安定。
且一直為反撲計劃,做著鋪墊。
而我國福建金門一代,就被國民黨勢力輻射干預的尤為嚴重。
在美國的大力資助下,國民黨派甚至在金門地區及其周邊的多個島嶼,建立其臨時基地。
同時不斷派出海、空軍力量加固駐紮力度。
1954年時,美國持武亂禁。
單方面與台灣省簽訂條約,強勢將海軍開赴台灣臨海。
意圖徹底分裂我國。
而國民黨派,則仍然貫徹二戰時期的理念。
不惜出賣民族國家,也要與虎謀皮獲得利益。
當年9月,我軍為表達抗議,依然向金門地區進行數輪炮擊。
並且,開始加快當地海空軍的強化工作。
並且於1958年,完善的制定出了一套「炮擊金門作戰方略」。
天時地利人和皆占·金門炮戰打響
國民黨佔據金門島,及其周邊的6座小島。
這一區域四面臨海。
而且佔地面積總和頗小,不足200平方公里。
這樣的地理條件,並不利於我國海軍的推進與陸軍的登陸。
但金門島,距離福建僅有不到6海里的距離,而且被我國沿海大陸呈半包圍式環抱。
故此,金門島幾乎成為了一個天然的炮彈標靶。
1958年,美國侵略黎巴嫩。
國民黨,也趁機興風作浪。
大肆鼓吹,將要攻打大陸的侵略意圖,派出空軍對我國進行挑釁。
並且率先炮擊,福建沿海地區。
就此,金門炮戰的導火索被真正點燃。
自1954年起,已經周全準備了足足4年的解放軍戰士們。
按照早已推演成熟的作戰計劃,對於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全面轟炸。
首輪炮擊時,炮彈發射了足足3個小時。
瞬間便壓制住了,國民黨軍的進攻動作。
使其損失慘重,而我方卻未費一兵一卒。
次日,我軍的第二輪炮擊展開。
國民黨軍在金門島的守軍,根本不敢走出厚實的工事掩體。
地面力量,也已經全部覆滅。
為扭轉局勢,國民黨軍於第三日向美國借兵借糧借裝備。
但我軍同樣不會坐以待斃。
用第三輪的炮擊,捍衛著國家尊嚴。
這一輪炮擊的力度,幾乎是前兩次的總和。
5小時的炮擊,2萬2千發炮彈。
打的美軍的支援船艦抱頭鼠竄,最終停留在外海寸步不敢前。
此後,我軍又進行了一大一小兩輪炮擊。
四天之內,我軍足足發射了47萬發榴彈炮彈。
並也最終達到了,完全以火力封鎖金門島的戰略目的。
可即便如此,國民黨也依舊不肯安分。
對外他們還放出狠話,聲稱要轟炸福建的人口密集區域。
私下裡則聯絡美國。
希望可以聯合美國進行作戰,實現登陸福建的野心。
然而國民黨的心思,早已經被我國看透。
我軍將計就計,採取「打擊而不登陸,封鎖而不封死」的油滑戰術。
一方面,不斷消減國民黨軍實力;
一方面,漸漸激活美軍在越南戰場形成的「PTSD」。
最終,從開戰至1979年期間。
我軍歷經封鎖炮擊階段,持續壓制階。
星點炮擊階段的三部曲,讓美國徹底打消了分裂我國的意圖,也迫使國民黨軍老老實實的夾緊了尾巴。
金門菜刀
金門菜刀的聞名,並不全因取自彈殼的金屬。
其性能屬性的優良。
相信更多的,還是因為那一把把由炮彈鍛打而成的菜刀中。
蘊存著當年,有關金門炮戰的故事與記憶。
所以,那便不僅僅是一把普通的菜刀。
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剛強血性,以及我們新中國,不屈服不妥協的偉岸姿態的一種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