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光禮,1921年10月生,山東省榮成市崖頭鎮青山呂家村人,1939年入伍。
1939年7月,湯光禮從抗日軍政幹部學校畢業後,被派到膠東軍區第二營第四連當文化教員,一個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久,部隊又給他加了一個工作,到膠東區黨委保衛部當保衛員,主要任務是保衛首長的安全,反間諜、反特務。湯光禮大部分時間搞保衛工作。
在戰爭環境下,保衛工作往往事關一支部隊的生死。
1943年6月,部隊精兵簡政,湯光禮下放到萊東縣當縣獨立營特派員、縣公安局副局長。一天,營部在三岔口的小山坡發現敵人打死了獨立營一個中隊的二十多個人。大家都很納悶,敵人怎麼知道我獨立營驅動隊在這裡。
營部於是決定從內部看看有沒有問題,經過仔細排查後,沒有發現問題。於是營部又到出事的村子裡察看,並將村子全部封鎖起來,村民只准進,不準出,進一個問一個。
有一天,村裡有一個人非嚷著要出去,對著戰士大吵。戰士覺得這人很可疑,將他扣住,從他身上搜出一個打火石,在火絨裡面發現了一張很薄的紙,上面寫著「營部獨立營二百多人」,也沒寫要送到哪裡。
經過審問,這人承認他是鬼子的情報員,他們是個情報組,一共有七個人,分散在附近幾個村裡。這個紙條先從上柱蘭村送到絲格庄,再送到下柱蘭村,然後送給一個姓謝的人。獨立營依據這一線索將這幾個鬼子情報員一一捕獲,縣裡就再沒有出過這種事了。
對於湯光禮來說,經歷更多的還是戰場上與敵人殘酷的廝殺。
1941年11月,湯光禮在軍區特務營當特派員,當年他最難忘的一場戰鬥,就是攻堅回龍山。
回龍山在文登縣的宋村,山上有一個龍王廟,駐有三百多偽軍。回龍山是文登西北到東邊的一條交通要道,南面靠海,前面有一條母豬河,部隊從西邊到東邊去,都要經過這一條河,而且幾面都有日軍據點,過來非常困難。偽軍大隊長李樹堂是這一帶的土豪惡棍,時常和鬼子到村裡搶糧,對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威脅。軍區決定伺機端掉這個據點。
軍區借著慶祝蘇聯十月革命節,在崖子前面的一個村子演習,還演了一個星期京戲。演完當晚,部隊連夜派400多戰士,悄悄埋伏在回龍山南邊的一個小山坡上。
第二早上八點左右,日偽軍200多人從文登縣城出來。強忍著霜凍等了一夜的戰士們一個個如猛虎下山,迅速殺入敵群,展開了驚心動魄的白刃戰。通訊員小余撲上去抓住鬼子一小隊長的手槍,鬼子一下子反撲死勁把他壓在地上,舌頭都被壓出來很長,眼睛也快被壓出來,小余還是緊緊托住鬼子的槍把。在這緊急時候,後面的戰友趕緊過來, 一刺刀捅上了這個鬼子。
這次戰鬥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公路旁和山溝里鬼子的屍體一個挨著一個。這次戰鬥震懾了敵人,也大大改善了我地方政權的工作和老百姓的生活。
1942年11月中旬至12月底,日軍用5萬兵力對膠東發動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冬季大掃蕩。這時,山東縱隊第5旅剛成立,準備去支援新四軍。剛準備出發時,部隊得到消息,日本鬼子準備對我進行大掃蕩,部隊決定就地防禦,參加當地的反掃蕩。
敵人知道我軍區司令部、區黨委等機關都在萊陽東邊山角的發城,於是採用「拉網合圍」的辦法,從陸上、海上、空中四面八方向這邊圍過來,企圖將我機關和部隊一網打盡。
為反擊鬼子的大掃蕩,軍區調兵遣將,把主力部隊分散,組成許多小分隊,一部分隊伍留在裡面掩護群眾撤退,一部分隊伍突圍出來與日軍打起了游擊。
當時湯光禮隨十五團二營五連和一個教導隊四百多人在青島、煙台沿線一帶活動,干擾敵人。鬼子就在晚上放火,隔三四米放一堆,逼著我部隊往後退,一步步縮小我方的活動範圍。
在棲霞市的牙山,部隊打掉鬼子的一個據點後,就迅速轉移到龍口市南邊的黃縣城的一個小村子。這時棲霞、蓬萊、龍口幾個地方的鬼子都向這邊包圍過來,部隊一邊與鬼子展開巷戰,一面向東北方向的艾山撤離。
這天晚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雪,這對我部隊行動很有利。艾山有一條通往山上的大溝,部隊躲進山溝里,用槍支起雨布掩藏在溝里。雪越下越大,等鬼子趕到時,部隊已被雪藏蓋在溝里。大家屏聲靜氣,一直等到鬼子離開。
當時情況真是兇險,因為一場大雪的,部隊最終躲過了鬼子的包圍。
然而這次大掃蕩,湯光禮還是有很多戰友犧牲了。在馬石山,湯光禮所在的十三團七連一個排的戰士,憑藉陡峭的山勢,先後3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掩護1000多名群眾脫險。在第四次掩護群眾突圍時,遇到鬼子的合圍,戰士們最後戰死在通向主峰的山道上……
回憶起60多年前的這一幕,湯光禮沉默了許久:「那次鬼子的大掃蕩,我們打得非常艱苦,那些為了革命而犧牲的戰友們,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他們。」
補充:
湯光禮,曾用名湯廣禮、湯文伯,1921年10月生,山東省榮成市崖頭鎮青山呂家村人。1939年入伍,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2月參加山東榮成抗戰文化供應合作社(中共榮成縣委對外掩護名稱),歷任榮成縣委通訊員、膠東軍區排、連文化教員、營保衛幹事、榮成縣公安局副局長、膠東軍區營、團特派員、保衛部科長。1947年1月後,第三野戰軍九縱隊保衛部科長、團副政委。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廣州市公安總隊參謀長、華南分局社會部副處長、廣東省粵北行署公安局局長、廣東省委邊防部副部長、省政府政法辦公室主任、省政府副秘書長、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