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蔡英文
金門翻船事件持續發酵,大陸海警調整兵力,11艘執法船壓向金門,台當局終於扛不住,改口書面道歉。台當局同意向大陸認錯,態度為何突然轉變?台當局向大陸道歉,為何要選擇書面?金門翻船事件,能否就此翻篇?關於以上三個問題,我將從此次台當局同意書面道歉的事件中具體為您分析。
2月27日,在翻船事件過後半月之際,台「海巡署」相關負責人與大陸方面進行了第九輪協商,在一個小時的時間中,台當局終於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和妥協,願意承認錯誤,不過卻附加了一個條件,就是將大陸代表團要求的「公開道歉」改為「書面道歉」。
第一個問題:台當局同意向大陸認錯,態度為何突然轉變?
台當局之前態度強硬,現又同意向大陸認錯,態度為何突然轉變?
在翻船事件發生的這半個月里,兩岸共進行了9次協商,在之前的第8次談判中,台當局的態度還是偏強硬,堅持「4不」立場,拒絕交出大陸遇難漁民遺體,然而僅過了一天,台當局就答應了大陸的要求,並承認錯誤道歉。台當局之所以態度大變,可能有三個主要原因。
圖為美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就金門翻船事件發聲
其一,台方之前態度強硬,不向大陸認錯,目的就是拖時間,等美國介入局勢,事件發生後大陸海警隨即便在金門海域展開了常態化執法巡航。兩岸的實力懸殊,此時的台民進黨當局其實是想要美國出面對中國大陸施壓,從而緩解自身壓力。然而事件發生了近半個月,美國只是口頭要求大陸「保持克制」,並沒有任何實質性動作,意識等不到美國「支持」的台當局,只有向大陸求和。
圖為柯文哲
其二,翻船事件持續發酵,讓民進黨的壓力越來越大。2月27日,柯文哲警告民進黨當局,表示若翻船事件若持續升級,很容易引起兩岸誤判,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出現。同時,國民黨「民意代表」羅智強表示台「海巡署」隱瞞真相,還提出要其上級部門「海委會」負責人立刻辭職。可以看出藍白兩黨在島內給予民進黨的壓力很大。因此,其也無法繼續強硬下去。
其三,面對大陸的強硬態度,以及海警的各種動作,台當局想不讓步都不行。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大陸海警在金門海域巡航的力度和規模也在不斷增加,除了前段時間對金門遊艇登臨檢查外,海警船的規模也達到了11艘,其中還有兩艘排水量超過2000噸的大型執法船,足以看出大陸對此次事件的重視,甚至就連解放軍也發出海報表示對海警的支持,若是台當局還不讓步,不排除接下來解放軍還會有所動作。
第二個問題:台當局向大陸道歉,為何要選擇書面?
台當局同意向大陸道歉,為何要選擇書面?
圖為賴清德
首先,如果進行公開道歉,民進黨害怕大陸的事實就會在島內傳開,這樣一來,其之前頂著巨大壓力好不容易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就會蕩然無存,並且,這會讓島內支持民進黨的人認為其「外強中乾」,只會耍嘴上功夫。所以,為了給自己留一點顏面。只有選擇書面道歉,至少不用公開,還能稍微掛住點面子。實際上民進黨當局堅持要「書面致歉」,其實就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做法,並不能掩蓋真實內心對大陸的懼怕。
最後,只進行書面道歉意味著民進黨還是沒有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同時這也說明其還是沒有誠意,道歉也只是迫於壓力的不得已做法。公開認錯,能夠贏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原諒,而書面道歉,更多的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應對,缺乏真正的誠意,台當局的態度轉變,是否能夠平息兩岸之間的緊張局勢,目前來看還是存在疑問的。
第三個問題:金門翻船事件,能否就此翻篇?
台當局同意道歉,金門翻船事件,能否就此翻篇?
金門翻船事件只是兩岸關係緊張的一個縮影,道歉也只是對此次事件道歉,並不代表以後台當局還會不會做出相似的行為。翻船事件的真相和處置結果到目前台當局都沒有公布,取得一定的共識並不意味著事件就徹底結束了。同時,台當局沒有選擇公開道歉,證明其誠意還是不足。
圖為「台獨」頑固分子蕭美琴
這次事件不是讓兩岸關係緊張升級的導火索,而是因兩岸關係緊張從而爆發的一起惡性事件。之所翻船事件會如此發酵,除了事件本身惡劣,更多的其實是「台獨」分裂勢力長期以來與大陸一直敵對,試圖將台灣分裂出去等各種挑釁行為,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一個爆發點。
所以此次事件更多代表的是背後民進黨對於「台獨」行為的一種試探或者是對大陸的挑釁,它所表現出來的影響,也不僅僅事件本身,因此就算不再提這起翻船事件,也無法改變民進黨「台獨」的事實。
圖為被撞翻的漁船
總的來說,金門翻船事件發展到現在越來越複雜的地步,與台當局的態度莫不可分,書面的方式也難見其誠意。但不管台當局如何做,也改變不了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其堅持「台獨」的立場,必然是走不通的。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