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一、二戰時,是一個有野心的軍事強國。二戰之後,德國被4個國家治理得比較徹底,成了軍事「弱雞」。儘管在國防力量上是「弱雞」,但德國的軍工能力又是很強。
那麼,德國是不是能夠再次成為軍事強國?德國現在進行一系列的軍改,這個軍改是不是能夠把德國變成軍事強國?
德國為什麼要強化軍事能力?道理很簡單,舒爾茨包括德國其他的政客認識到,俄烏軍事衝突,給德國敲了一個警鐘,需要強化自己的軍事能力。德國在俄烏軍事衝突中,給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裝備數量之多,價格之高,讓其他國家只能望塵,但是我們所看到的是什麼?
難道德國通過給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能夠達到讓自己成為軍事強國的目的嗎?不是,我們不得不考慮一點,德國為什麼願意向烏克蘭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
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德國的軍火商希望軍事衝突能夠考驗德國的武器裝備。豹二坦克變成了雞肋,但也說明德國的武器裝備需要改進、需要升級,對德國軍火商來講,這未必是個壞消息。
二戰之後,在美國、蘇聯、英國、法國4個國家的共同治理之下,德國擁有的是和平憲法,不夠發展更多的軍事能力。同時,德國在二戰之後被分為東、西兩部分,沒有辦法形成統一的力量。從德國的軍事能力來看,現在是受制於國內的和平憲法,不能大張旗鼓地發展軍事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德國的國防預算長期以來就是在1%、2%,頂多1.4%。
德國要想變成軍事強國,必須修改國內的憲法,要讓德國具備強軍的能力,這是一點。另外一點,德國要想變成軍事強國,現在難在哪?難在士氣,難在民心。
70多年來,德國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和平之國,老百姓並不想再重蹈覆轍。當血性失去之後,再重新喚起血性,難度之大,比研製武器裝備投入更多的軍事預算要難得多,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掣肘。
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掣肘是什麼?周邊的國家。波蘭、匈牙利等等這一系列的國家,對德國非常擔心。畢竟在二戰時,德國是橫掃歐洲,甚至將法國在幾天之內徹底拿下。所以周邊國家包括北約,難道對德國不擔心嗎?美國也擔心德國做大,所以對德國採取了一種限制的措施,可以符合美國的軍事發展戰略。德國要想獨自發展,根本做不到。
另外一方面,德國在二戰期間為什麼戰敗?道理很簡單,最大的一點就是資源不夠,人力不夠。難道這兩個問題現在解決了嗎?沒有解決。德國之前的資源依賴於俄羅斯,現在的資源依賴於美國。
既然如此,德國受制於外部因素,要想發展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德國確實有一些政客,包括一些右翼人士,希望德國再燃起二戰時期的輝煌難之又難,就在於綜合的原因,導致德國受制於太多的不利因素。德國要想成為軍事強國,必須看他國的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