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防部網消息,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指出,「台獨」越線將引發解放軍斷然舉措。打擊分裂,解放軍決不手軟。島內2024選舉還有不到40天迎來投票日,已進入最後階段。賴清德、侯友宜支持率相近,主張相反。賴清德以「台獨」為言論底色,12月3日,賴清德揚言他將延續蔡英文路線,不會重走依賴大陸老路。這一言論表明,賴清德仍致力於增加兩岸壁壘,阻止兩岸連通。相比之下,侯友宜強調反「台獨」,聲稱當選後將促進ECFA、促進陸生陸客赴台、促進兩岸對話。相較而言,侯友宜的主張有益於推動兩岸連通,助力和平發展。
國台辦也多次表態「台獨」是一條死路,「台獨」越線將引發戰爭。大陸在經濟領域的持續行動,則讓島內更多感受到「台獨」帶來的寒潮。島內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為14年來的最低值,島內製造業前十個月同比降幅為14.75%。
「台獨」帶來的是不安和動蕩,這是台海的現實情況,統一是島內走出低迷衰退預期的方向。台海局勢也面臨著外來勢力的干預,美國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12月2日,美軍最高將領查爾斯.布朗在一場論壇上被要求對一份美國民調做出評價。
該民調中,有51%美國民眾視中國為最大威脅,有74%美國民眾對中美軍事前景態度消極,認為5年內兩國可能生戰。布朗對此稱,美國民眾應為美軍自豪,美軍準備好應對各類情況。美軍也在儘力規避衝突,美軍展現軍力在為達成和平目標。布朗稱,中美軍隊應維繫暢通的溝通渠道。同盟國、合作國、對手進行對話均意義關鍵,同對手對話能規避失算情況。布朗一方面稱為衝突在內的各方面情況做準備,一方面稱應儘力避免衝突保持對話,其表態相對均衡。解放軍也在香格里拉對話會、東盟防長會等場合中多次表態稱,為捍衛統一,中國軍隊不惜一戰。
總體而言,隨香山論壇期間美方派代表參會、中美召開軍控會議、中美舊金山峰會的接連發生,中美軍事緊張在短期內降級而非升高。中美軍事溝通也已恢復。但這不意味著接下來中美軍事緊張情況不會再度升級。去年巴厘島會晤後,中美關係也迎來短暫的緩和窗口。但隨著今年2月氣球事件、4月蔡麥會的接連發生,中美軍事關係劍拔弩張。雙方在台海、南海、西太發生多次交鋒。接下來島內2024選舉將迎來投票日,剩餘一個多月時間中,中美兩軍恐怕還缺少不了交鋒。
打擊「台獨」、完成統一的現實情況,要求解放軍持續深化在台海的戰備巡航、軍事實控工作,要求大陸海事、公安等多部門,推進執法範圍、完善執法方案、健全執法工具。從去年8月中美在台海的博弈公開化以來,美軍在台海的影響力日趨縮減。其過程是中美軍事存量的此消彼長,解放軍軍事裝備的凈量增長高於美國,經三次封島戰備演練在台海及周邊海域形成對美軍的拒止態勢。
另一方面,美軍在烏克蘭戰場遇挫,當下在中東戰場也接連受損。中東美軍基地10月中旬以來74次遇襲,美軍一架戰機訓練中墜毀、一架MQ-9被胡塞武裝擊毀。近日一架駐日魚鷹運輸機在執行轉運任務途中也疑似因機械故障墜毀。
美軍的軍備保障水平不足,多處面臨戰線引發軍力緊張。這樣捉襟見肘的局面,使在台海本便處於劣勢的美軍,更難在台海與解放軍形成對壘。美軍越是介入台海,越將加速美軍的衰弱,越將使美軍在全球事務中力有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