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2023年10月29日21:44:11 軍事 1135

這兩天網上一張圖片廣泛流傳,這張圖片匯總了我軍所有的蘇-27機型。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裡,我國引進、研製和裝備的蘇-27機型數量竟然達到了23種,其中自研型號更是高達17種。

有意思的是,蘇-27和米格-21的引進之間也幾乎相差30年,就像是一個輪迴。目前我國已經超越俄羅斯成為全擁有蘇-27型號最多的國家,而蘇-27也成為米格-21之後我國第二款實現全面國產化的蘇/俄戰鬥機。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傻傻分不清的蘇-27SK殲-11和殲-11A

了解過蘇-27國產化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蘇-27的國產化大致經歷了整機進口、全套俄制組件國內組裝、國產零部件逐步替換和自主創新四個階段,這23個型號正是出現在這個過程中。

這其中大部分型號的特徵都比較清晰,但是也有部分型號之間的區別很多人都混淆分不清。比如很多人就分不清蘇-27SK、殲-11和殲-11A的區別。其實分不清就對了,因為嚴格來說,這三款都是原汁原味的蘇-27SK。

根據公開資料,蘇-27SK(不算雙座的蘇-27UBK)我們一共引進了兩個批次(第38批次和第39批次),共計38架,全部在俄羅斯造好然後由俄軍飛行員駕駛飛到中國交付。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殲-11/11A一共有「00~04」五個批次,數量在95架左右,全部使用俄羅斯原廠組件組裝。其中殲-11從01批次開始部分使用國產組件,從03批次開始殲-11的國產化率大幅提高。也因此03批次和04批次殲-11的生產被認為是蘇-27國產化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而我們通常說的殲-11A便特指03和04批次的殲-11。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沈飛殲11生產車間

殲-11和殲-11A雖然被認為是中國自行生產,但與蘇-27SK之間並沒有本質區別。不僅依然使用俄制AL-31F發動機和俄制武器,雷達也還是俄羅斯原廠落後的倒卡雷達,甚至有推測認為座艙也依然使用的是俄文界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區分蘇-27SK、殲-11和殲-11A對於廣大軍迷來說一直是件很麻煩的事情,需要從機身上的生產編號來區分。比如蘇-27SK的生產編號是五位數,以38/39開頭。殲-11和殲-11A的生產編號則是4位數,以00/01/02/03/04開頭。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編號5位數,原裝的蘇-27SK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編號0215,這是一架殲-11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編號0407,這是一架殲-11A

但是官方並不會去科普這些東西,需要軍迷自己總結,再加上生產編號一般都標記在比較隱蔽的地方(比如進氣道外側),因此通常情況下軍迷很難從外觀來分辨蘇-27SK、殲-11和殲-11A。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不看機身編號,誰知道這是蘇-27SK、殲-11還是殲-11A



沈飛在蘇-27SK的國產化過程中居功至偉

這些年,網上一直有部分網友對沈飛頗有微詞。原因是從蘇-27引進開始算起的這30年里,雖然新型號層出不窮,但是無論是殲-11B殲-11D,還是殲-16,相比引進之初的蘇-27SK/UBK,除了航電系統和發動機的升級,氣動布局並沒有任何大的變化。相比之下,在幾乎同樣的時間裡,成飛不僅將米格-21玩出了花,還大批量向國外出口,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外匯。因此部分網友認為沈飛不思進取,在吃老本。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倒是冤枉了沈飛。誠然,成飛的確將米格-21改進到了極致,不僅是航電、武器系統和發動機得到了升級,米格-21的氣動布局也得到了大改。從殲-7E開始便大膽採用了雙三角翼(還加裝了前緣襟翼),穩盤、水平加速度和爬升率得到大幅提升,這有效增強了殲-7的中低空和跨亞音速機動性能。甚至能與F16一較高下,被西方媒體稱為「改進得最為成功的落後戰鬥機」。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甚至於成飛還修改了殲-7的進氣方式,推出了下頜進氣的殲-7FS,機腹進氣的殲-7MF,以及機身兩側進氣的超-7(後來發展為梟龍)。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下頜進氣的殲-7FS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機腹進氣的殲-7MF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機身兩側進氣的超-7

但任何事情都需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不然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成飛之所以如徹底地改進殲-7,簡單來說就是當時國家沒錢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戰鬥機,而航空工業由於基礎非常薄弱,也無法在短時間裡研製出滿足空軍需要的先進戰鬥機。

殲-7已經是當時我國最成熟和最先進的空中平台了。但是作為一款二代輕型戰鬥機,殲-7放到80年代已經非常落後,不僅是航電,追求高空高速的氣動布局更是早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空戰的需要。要想提高殲-7的機動性和綜合戰力,修改氣動布局甚至是進氣方式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解放軍上世紀80年代參觀旋風戰鬥機

而我國國產化蘇-27則和殲-7則完全不同。蘇-27是標準的四代機,本身擁有四代機里最為頂尖的氣動布局,機動性相當出色,根本就不需要進行大的改動。這一點也可以從美國F-15F-16在推出的40年里多次更新迭代,但氣動布局依然保持不變看出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隨著我國經濟、科技實力的大踏步前進,在國產化蘇-27的過程中更先進的五代重型戰鬥機殲-20已經出現,六代機目前也在研製中。因此我們完全沒有通過在蘇-27的基礎上大改氣動來獲得更先進平台的必要。至於創匯,殲-11沒有出口是因為與俄羅斯有協議,並非是沈飛的問題。

沈飛居功至偉!蘇27進入中國30年,發展出17款,性能更是脫胎換骨 - 天天要聞

而17個國產型號雖然從外觀上與蘇-27SKUBK幾乎沒有差別,但其實早已經今非昔比。如今蘇-27家族性能水準最先進,綜合戰力最強的是桂冠也早已經從蘇-35S交到了沈飛的殲-16和殲-11BG/BHG手裡。事實上,在中國空中力量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沈飛與成飛一樣居功至偉。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奧斯福耗資百萬,投建粉末噴塗生產線! - 天天要聞

奧斯福耗資百萬,投建粉末噴塗生產線!

日前,福建奧斯福電力系統有限公司(下稱「奧斯福」),粉末噴塗生產線,在漳州市長泰區發展和改革局,進行縣級許可權內企業境內投資項目備案。此次粉末噴塗生產線的建設,旨在進一步優化公司產品結構,提高發電機組外殼等關鍵部件的噴塗質量和生產效率。
商務部:將6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 天天要聞

商務部:將6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答:近年來,護盾人工智慧公司、內華達山脈公司等6家公司不顧中方強烈反對,或參與對台軍售,或與台開展所謂軍事技術合作,嚴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等法律,依據
關稅風暴 美對華加征104%關稅,如何守護你的錢袋子? - 天天要聞

關稅風暴 美對華加征104%關稅,如何守護你的錢袋子?

當聽到美國對華商品加征高達104%的關稅時,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字遊戲,與自己的生活毫無關聯。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關稅的變動,尤其是如此高的稅率調整,將深刻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成本和消費選擇。
大家提前做好準備,若不出意外,4月以後,國內將迎來4個變化 - 天天要聞

大家提前做好準備,若不出意外,4月以後,國內將迎來4個變化

近些年,國內很多人都感覺到賺錢越來越艱難了。而在進入到2025年之後,大家都希望中國經濟能夠步入快速增長軌道。同時,消費、出口、投資這三駕馬車,將助力經濟穩步增長。只有這樣,實體經濟才能進入繁榮周期,老百姓的收入就能夠「穩步增長」。而從現在情況看,國內投資和消
中國家庭存款30萬,算什麼水平?有人終於說了大實話! - 天天要聞

中國家庭存款30萬,算什麼水平?有人終於說了大實話!

在很多人的眼裡,中國多數家庭的存款都應該超過30萬。主要原因是,即使在中等城市,家庭存款達到30萬也不夠付首付款。此外,現在網上喜歡炫富的人有很多,不是曬出大量現金,就是炫耀巨額存單。這讓人感覺中國多數家庭拿出30萬,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在國內存款超3
古越龍山9年8次提價,「黃酒一哥」靠漲價走出「江浙滬」? - 天天要聞

古越龍山9年8次提價,「黃酒一哥」靠漲價走出「江浙滬」?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長河中,三大世界古酒之一的黃酒無疑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尤其在早年間的江浙一帶,家裡添丁時父母都會埋下一壇女兒紅或狀元紅,等孩子出嫁或金榜題名時宴請賓客。
橘朵2024業績亮眼,零售額破25億 - 天天要聞

橘朵2024業績亮眼,零售額破25億

近日,上海橘宜化妝品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業績。旗下彩妝品牌橘朵表現出眾,零售額突破25億,收入超20億元,同比增長23%,連續兩年在中國彩妝市場銷量第一,穩居國貨彩妝銷售額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