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棋不定!「印太戰略」下韓國與美國的海洋安全合作多彆扭?

2022年10月07日06:33:15 軍事 1864

【編者按】本文為大外交智庫創始人授權,「秦安戰略」在今日頭條平台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庫智交外大」,作者李佳興,《智本青析》實習評論員

舉棋不定!「印太戰略」下韓國與美國的海洋安全合作多彆扭? - 天天要聞

2022年4月21日,韓國海事戰略研究院(KIMS)舉辦了一場論壇,韓國海軍教育訓練司令部鄭承均中將總結了韓國在印太地區海上安全存在三大風險。第一,COVID-19、地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第二,海盜和恐怖主義等跨國和常規威脅;第三,對海洋安全的挑戰擴大。鄭承均還提及,韓國需要通過合作在該地區建立一個自由、開放、基於規則的秩序。這表明韓國期望在海洋安全合作領域與其他國家展開更進一步的合作,而「印太戰略」的主要構建者美國就成為其首要選擇。那麼韓國與美國在新的「印太形勢」下能否進一步加深海洋安全合作呢?本文將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一、韓美的海洋安全戰略訴求

美國的海洋戰略目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第一,確保海上貿易通行的自由。第二,通過持續在地區部署軍力,威懾戰爭的爆發。第三,通過在危機發生初期迅速干預,防止區域危機的擴大。第四,贏得大國戰爭。隨著美國實施「印太戰略」,並將其國家戰略目的指向為加強與中國的競爭,美國的海洋戰略也開始針對中國,將確保地區海洋的主導權,及贏得針對中國的競爭定義為戰略目標。

韓國的海洋戰略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點。第一,抵禦對手(朝鮮)的海上進攻。韓國的主要國防目的之一是應對朝鮮的威脅,而三面環海的韓國,除了陸地防禦,更需要防止對手從海上發起進攻。第二,加強對島嶼的實際控制,確保韓國主張的海洋管轄權。韓國與鄰國存在海島主權爭端以及海洋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文在寅政府發布的「國政運營五年規劃」中指出,韓國政府有必要「守護海洋領土,強化對獨島郁陵島的管理」。第三,保護海上交通線,確保海上貿易的安全。韓國海軍和海洋警察廳、海兵隊聯合發布的《以海洋力量為基礎的繁榮與和平倡議》明確指出,韓國GDP的63.5%依賴於進出口,而進出口貿易的99.7%依賴于海洋輸送,因此韓國是依賴於海上貿易的海洋國家。

基於韓美各自海洋戰略訴求,雙方對於海洋安全領域的合作擁有充分的可能性。

二、韓美海洋安全合作的狀況分析

(一)韓美雙邊海洋安全合作機制

韓海軍加強了聯合工作機制。由於韓國的海軍司令部位於釜山,為了加強兩國海軍的合作,駐韓美海軍司令部於2016年從首爾移至釜山。為了強化兩軍之間的情報共享,並加強兩軍的聯合作戰能力,2017年兩國海軍設立了「聯合海洋作戰本部」,該部門負責在危機時調動航空母艦潛艇等戰略裝備。2017年,兩國海軍還建立了「聯合工作體系」。這意味著,兩國海軍將軍需、作戰、情報等各個領域的工作,進行了「空間性的結合」,由此加強了兩軍的合作與交流。

同時,韓美海軍也加強了戰術層面的對話及交流。隨著駐韓美海軍司令部移至釜山,兩個部隊開展了頻繁的日常聯合會議。這包括,每周五舉行的、由兩國海軍指揮官和參謀共同參與的「聯合海洋作戰現況報告會議」,以及每周一兩軍參謀共同參與的「聯合參謀會議」。

舉棋不定!「印太戰略」下韓國與美國的海洋安全合作多彆扭? - 天天要聞

駐韓美軍司令部遷址平澤基地 (圖源@CCTV網)

(二)韓美海上聯合軍事演習

韓美擴大了海上聯合軍演的規模,尤其強調對聯合行動能力的訓練。2016年10月11日進行的「聯合艦隊攻擊訓練」中,韓美將「大規模報復懲罰」概念應用至海上作戰,即不再局限於原有的艦對艦、艦對空打擊,而是通過利用艦隊的遠距離精密誘導武器,施行艦對地精密打擊。2017年11月12日進行海上聯合軍演時,三艘美國航母同時進入朝鮮半島海域。2018年4月,韓美進行了名為「雙龍訓練」的大規模登陸作戰,期間首次投入了F-35B戰鬥機。2022年9月23日,時隔五年之後,美國再次派出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及其隨行艦艇與韓國開聯合海軍軍事演習活動。

隨著美國強調地區多邊同盟網路的建設,韓國擴大了與美國地區盟友間的多邊海洋安全合作。近年來,韓國海軍多邊聯合訓練的頻率呈遞增趨勢。具體而言,韓國通過加入情報合作協議、參與多邊聯合演習,積極配合美國提升地區多邊聯合行動能力。2022年5月,韓國海軍參加由美國領導的2022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參演兵力規模創歷屆新高。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26個國家的38艘艦艇、4艘潛艇、170架飛機、2.5萬名兵力參演,各方將聯合進行反潛、反艦、制空戰等多種演習,旨在提升多國聯合作戰能力,保護太平洋沿海航行安全、聯合應對海上威脅等。

舉棋不定!「印太戰略」下韓國與美國的海洋安全合作多彆扭? - 天天要聞

2022年9月23日,美國士兵在羅納德·里根號航空母艦甲板上檢查一架戰鬥機 (圖源@谷歌)

(三)韓國與美國盟友的海洋安全合作

隨著美國擴大地區戰略的地緣政治範圍,韓國也開始注重與美國域外盟友的合作,包括印度、歐盟國家。韓國與印度於2018年9月13日舉行了第一屆「韓國-印度海軍會議」,雙方討論了擴大軍事交流、增加聯合訓練的方案,並決定今後每兩年進行一次海軍會議。韓國與印度的海洋安全合作集中在船舶建造領域,兩國於2017年4月22日簽訂造船合作諒解備忘錄,致力于海軍軍事平台和武器升級的合作。韓國公司還熱衷於為印度建造掃雷艦,並為印度海軍軍方提供自行式防空系統;2021年8月30日-9月1日,韓國與英國最新航母、排水量為6.5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在東海進行聯合訓練,美國與荷蘭也參與了此次訓練。2015年,歐盟與韓國在海上安保領域啟動「印度洋關鍵航道」(CRIMARIO)項目,目前正在進行第二階段。CRIMARIO II的目標是加強歐盟對於南亞和東南亞海上地區的信息共享和分析以及危機管理,旨在改善國際海洋法和區域安排的遵約情況,協調海上監視、警務、調查和司法。

舉棋不定!「印太戰略」下韓國與美國的海洋安全合作多彆扭? - 天天要聞

2021年8月,韓海軍將與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在東海海域進行救助訓練 (圖源@網易)

三、韓美海洋安全合作的分歧解析

縱使韓美在海洋安全合作上有所推進,但是雙方之間的分歧也是現實存在的。到目前為止,韓國對接受「印度-太平洋」一詞仍持猶豫態度,因為首爾方面普遍認為這個概念在本質上是反華的。韓國正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進行微妙的平衡,並不想被捲入中美在該地區競爭的泥潭。因此,在2017年11月,文在寅政府制定了自己的「新南方政策」(NSP),對該地區採取了自己的做法。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韓國與南亞和東南亞的關係,從而實現韓國的多元化。韓國外交不能過分關注東北亞和美國。更具體地說,「新南方政策」以「人民」、「繁榮」和「和平」三大支柱為基礎,更加關注韓國與東盟和印度的關係。2020年11月,文在寅政府宣布了該戰略的更高級版本「NSP (Plus)」戰略——確定了韓國的七個優先合作領域:公共衛生、教育和人力資本發展、文化交流、經濟、基礎設施發展、未來產業和非傳統安全。所以說韓國未來的海洋安全化合作也基於「新南方政策」的基本宗旨,不斷向非傳統安全領域與東南亞南亞區域進行偏移。

舉棋不定!「印太戰略」下韓國與美國的海洋安全合作多彆扭? - 天天要聞

2017年6月19日,美韓海軍在濟州附近海域進行演習,共派出8艘艦艇 (圖源@中新網)

另一方面,兩國的海洋戰略目的也存在明顯分歧。韓國的海洋戰略主要針對朝鮮半島周邊海域,韓國認為沒有干預地區事務尤其是參與大國競爭的必要。但需要注意的是,韓國與中國之間仍存在島嶼紛爭以及海洋專屬經濟區劃界問題,韓國擔心,中國影響力的擴大將導致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利於韓國。

四、結語

海洋安全不僅是韓美兩國合作的重要層面,更是「印太戰略」的核心領域,影響美國地區戰略的實施前景。隨著中美之間發生權力變遷以及美國加強針對中國的戰略競爭,一方面,韓美深化了雙邊海洋安全合作,同時,韓國加強了地區多邊海洋安全合作,並積極配合美國提升聯合行動能力。但另一方面,兩國也存在分歧,韓國並不願意參與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權力競爭中去,再加上韓國「新南方政策」將戰略布局轉向南亞與東南亞地區,這也使得韓美海洋安全合作難以更上一層樓。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 天天要聞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4月份,市場存在看跌的心態!一方面,生豬供應水平增加,4月標豬出欄對於去年6月母豬存欄,由於去年5~11月份,母豬存欄逐月增加,本月,適重標豬供應水平進一步改善,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持續!不過,機構預估,4月份,集團豬企出欄計劃或將增加3.25%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我國氧化鋁平均現貨價格指數(下稱「氧化鋁現貨價」)連續四天跌破3000元/噸關口,以2895.00元/噸報收,創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來的新低。期貨市場上,氧化鋁主連合約於4月9日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2663元/噸)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