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練拳是「骨肉分離」的狀態

他練拳是「骨肉分離」的狀態

文/馬權友

練太極拳都懂得放鬆,但是真正會放鬆身體才是關鍵的。放鬆不是鬆軟似無骨的狀態,行拳看似滴啦噠啦的,這不是松,這是懈,這不是柔,這是軟。有人說,練太極拳就應"大松、大柔、大軟」。這要怎麼看。大松,如果全身什麼都松,那麼就會鬆懈,練出的拳就會是"豆腐拳」;大柔,如果把軟看作柔,那就大錯特錯了,柔是剛中寓柔;大軟,如果軟的吊郎當的,那就成了"娘炮"拳。正確的是:大松,只能是意松、肉鬆、關節松;大柔,只能是鋼勢磨練去稜角後的拳韻才叫柔;大軟,只能是肌肉的柔軟,不能是拳架的軟塌。練太極拳講究陰陽,有陰有陽才附和太極拳的要求。那麼,"大松」、「大柔」、"大軟」,對嗎?對!怎麼解讀?我認為,松、柔、軟應該體現為"骨肉分離」狀態。我是這樣練的,也是這樣教徒弟的。我有一個徒弟練太極拳放鬆做的挺好,松的恰到好處,趨近"骨肉分離」狀態。

提到這個徒弟,讓我欣慰。他是向我拜師學拳最早的徒弟,難能可貴的是,多年來與我不離不棄。最早,我在天津寧河方舟公園練拳,拳技提高後隨搬家便在工作之餘的晚上於華翠公園教徒弟。我練拳、教拳時,常常圍不少人觀看,也有隨時加入隊伍跟著練拳的。一天晚上,來了父女二人,大人看著忠厚誠懇,小女孩精明漂亮。女孩按其父的旨意要向我拜師學習太極拳。我欣然答應,並讓其父親關照女孩,父女二人同時學拳。就這樣,女孩在我門下練拳,聰明的她拳技提高很快,練了三個月後,我就讓她和我的另一個學拳三個月的小女生徒弟一起參加了在天津北辰區舉行的華北地區太極拳大賽。我的這兩個小女生徒弟當年都來自蘆台一小,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太極拳練的也好。兩個人比賽時都穿著白色太極服。起勢之後,兩人便吸引了眾多人目光,也征服了裁判。大家議論:「這兩個小白襖太極拳練的多好呵,一看就是一個師父教出來的……」我在一旁暗笑,心想:他倆就是我教的。結果兩人技壓群芳,戰勝了眾多同場競技的小朋友,拿了同樣的高分,雙雙第一名、一等獎。女孩拳練的好,其父親隨後也入我門下,成為太極拳高手。他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與我不離不棄的那個徒弟。不用我說,身邊的徒弟都知道,他就是人緣很好的張洪鎖。

我教徒的點位曾經從離河北省唐山市很近的天津寧河區移到天津市區文化中心的銀河廣場,後來又到了天津濱海新區泰豐公園,洪鎖就一直跟隨。他在天津輕軌某單位上班,每次下了夜班,顧不上休息,便追到我教拳的點位求學,風雨無阻。他天生適合練太極拳,人品好,性格隨和,心態坦然,肩垂臂長,打出拳來非常好看,讓人看著感覺很舒服。最主要的是,他多年來跟我練拳,認真刻苦,明白很多,也找到了"骨肉分離"的感覺。他行拳,一看便知,身體該松的松,該緊的緊,有松有緊,有陰有陽,恰到好處。

提到「骨肉分離」,我再細說一下,以便讓更多徒弟明確,提高拳技。"骨肉分離」是我們行拳時身體放鬆後產生的感覺。也就是有身上的肌肉鬆的與骨胳有離股的反向感覺。我說的"反向」是指肉鬆的下墜與骨頭上頂、上升、上挑形成的反向感覺。這就是我說的,練太極拳有松有緊的情況,既肉墜是松,骨升是緊。這樣練拳有陰有陽,顯骨力,產功夫。每當我練太極拳,當練到"斜行"(斜單鞭)時,隨呼氣沉身定勢,就感覺身體"骨肉分離」很明顯,骨架子挑著肉,這種美感,讓我對太極拳越練越愛練。同時,我每當松沉身體,腳就借到地力,腿骨就覺上頂上升,有強大的氣勁上身,產功力。有朋友問我:"馬權友老師,你一身功夫怎麼產的?」怎麼產的,就這樣產生的。

說到練拳顯骨力,我的多個徒都有這種表現,洪鎖是其中的一個。之所以拿他舉例,是因為他"松肩」、"空肩」做得更明顯,松的到位,骨力也就更明顯。顯骨力是什麼?換句話說,就是"骨肉分離」感,或叫"肉墜骨升"感。有了這種感覺,說明松得肌肉沒有用拙力包裹骨骼,肌肉處於高度放鬆狀態。有了「骨肉分離」的感覺,打太極拳才能做到「剛柔相濟」,發勁"松活彈抖」。這時,柔是大柔,是太極拳練到一定層次的表現,也預示著練拳摸到了太極拳的大門,找到了進入輝煌的太極拳殿堂的金鑰匙。

有"松墜"就有"頂升",行拳中要找到"骨肉分離」、"肉墜骨升」的感覺,我在教拳時對徒弟強調:一是,松墜肩,頂豎頸,也就是太極拳理要求的"沉肩墜肘"和"虛領頂勁」,沉與頂形成對拉;二是,松落胯,豎脊柱,也就是太極拳理要求的"落胯圓襠」和"立身中正」,落與豎形成對拉;三是,鬆開踝,豎直腿,也就是放鬆踝關節,讓小腿垂直借地力。這樣的"三松三豎",確保"骨肉分離」或"肉墜骨升"感覺的呈現,並保持行拳全過程。

洪鎖"松」做得挺好了,但還要懂得"緊」的作用,要在發勁上下功夫。我要繼續指導他,把用勁固身、發勁用"緊」的密訣讓其明確,並在「骨肉分離"的層次上,再上新台階。(文/馬權友)

馬權友,天津市寧河區人,大學文化,全國公安文聯作家會員、天津作家會員、天津濱海攝影家會員,中國武術七段,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師承王西安,至今已習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內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國際武術太極拳比賽中摘金奪銀,多次在國家級雜誌《中華武術》上發表有關太極拳論文,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天津濱海電視台、寧河電視台、《今晚報》、《渤海早報》、《天津政法報》、《渤海時報》、北方網等媒體曾報道了馬權友傳授太極拳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