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和文末!
「記吃不記打!」
日本前腳還在學習中國的方式,對美國的關稅政策進行反抗,後腳就主動找美國合作,還斥巨資採購美國武器。
在日本最新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也是直接用11個字定位中國,哪怕國內的經濟「一團糟」,也要和美國勾肩搭背對抗中國。
為何在最需要穩住的時候,走上了「反華」的道路?
偏向虎山行
石破茂政府剛上台,就急著給日本的未來指方向,最新的《防衛白皮書》草案里,中國赫然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這帽子扣得可真不小,而且聽著耳熟,簡直就是華盛頓腔調的翻版。
日本鐵了心要在美國圍堵中國的棋盤上,當個更賣力的「馬前卒」,哪怕自掏腰包,自家經濟警報拉得震天響,石破茂內閣卻似乎打定主意,要把日本的命運,更緊地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日本經濟新聞》甚至直言,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的泥潭還沒完全爬出來,又要走上「跌落五十年」道路,無疑雪上加霜。
而這一切的禍根,直指美國挑起的全球關稅混戰,盟友日本自然也逃不掉被「無差別攻擊」的命運,可就是在這種時候,戰略指針反而更複雜了。
日本外務省的高官趕到美國,跟美國副國務卿一拍即合,敲定了要深化安全捆綁,聯手應對所謂的「中國挑戰」。
不僅如此,美日還拉攏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甚至印度,張羅著構建他們口中的「自由開放的印太」,這些漂亮話背後,一個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已是呼之欲出。
他們談的那些事兒,比如怎麼提升聯合作戰威懾力,怎麼處理中國、朝鮮這些「燙手山芋」,甚至連能源安全這種民生大事,都成了「合作」的菜。
然而,這條路可沒有那麼好走,日本國內早有明白人說了,官方天天渲染「中國威脅」,無非是想給猛漲的防衛開支、給海外軍事擴張找個好聽的借口罷了,石破茂政府也確實頂著壓力,硬要把防衛預算干到GDP的1.2%,其中六成的大頭,都要拿去買美國貨。
日本這麼賣力地在安全上向美國「表忠心」,似乎還帶著點兒交易的念想,眼下美日貿易談判僵著呢,特朗普政府在汽車關稅這些核心利益上可是寸土不讓,還逼著日本多掏駐日美軍的「保護費」。
在「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眼裡,盟友的「忠誠」跟貿易逆差比起來,哪個更重,他心裡門兒清,指望搖幾下反華大旗,就能讓美國在經濟上高抬貴手,怕是想多了。
美國的關稅大棒一揮,日本經濟本就風雨飄搖,眼下最直接有效的對沖法子,恰恰是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深化合作,這種經濟上的「剪不斷,理還亂」,逼得日本在處理對華關係時,又不得不留幾分小心。
就在日本挖空心思盤算著怎麼在美中之間站隊時,中俄兩國領導人在莫斯科見了面,正好趕上二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八十周年,中俄一起強調「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特別重要」。
聲明裡雖然沒點名,但說有些核大國在別國周邊建軍事基地、搞武力恫嚇,這些都是要趕緊解決的戰略風險。
中俄之間「沒有止境」的戰略協作,再加上兩國歷史上反法西斯的戰友情誼,讓一心想當美國「棋子」來攪亂地區穩定的日本,自然成了中俄共同盯著、甚至提防的對象。
這些年,中俄兩軍沒事就搞搞海空聯合戰略巡航,那劍鋒指著誰,恐怕日本心裡最有數,多少也帶點敲打的意思。
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明明白白跟中國成了命運共同體,墨西哥眾議長也跑來中國轉了一圈。更顯眼的是,遠在南美的哥倫比亞,也正式簽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文件,還打算五年內修條連接兩大洋的貨運鐵路。
反觀日本,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在全球惹了一身騷,好幾個國家經濟都因此受了重傷,日本自己也是個大受害者。
可它非但不聯合其他倒霉蛋一起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反倒在這時候加碼跟著美國圍堵中國,這操作,在一些觀察家眼裡,跟飲鴆止渴沒啥兩樣,只會把自己往更危險的溝里推。
特朗普政府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可是耿耿於懷,這事兒不會因為日本在反華問題上表現「積極」就一筆勾銷,而日本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下針對中國搞的那些小動作,也只會讓本就複雜的中日關係雪上加霜,最後反過來啃噬自己的經濟利益。
至於東京未來怎麼在提升威懾、調解中朝問題、保障能源安全這些具體事兒上跟美國「合作」,這些看似次要的細節,也可能在未來的局勢里,攪出更多的變數來。
外交部對此也是做出了回應,林劍表示,希望日本能夠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就愛那個中日關係落到實處,話外意思,就是別搞那些有的沒的。
文章信源:
環球網---2025.05.12:《日本新《防衛白皮書》草案仍拿中國說事,專家:本質是為增加防衛預算找借口》
長安街知事---2025.05.09:《日本視中國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外交部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