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近年來,安次區精準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進一步提升重點承接平台能級,不斷提高承接能力和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協同發展水平,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協同創新,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邁進。
第五屆中國廊坊·第什里風箏節暨全國風箏邀請賽(廊坊站)在第什里風箏小鎮舉辦。
持續推動文化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今年初,「金蛇迎春 奧園過年」2025首屆奧園新春文化節在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成功舉辦,第什里風箏、葛漁城重閣會、黃槽飛叉、東沽港中幡等非遺項目在活動中亮相,讓北京市民近距離感受廊坊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了對廊坊的了解和認識。
2024年3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2024京津冀京劇演唱會邀請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市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安次區文化館京胡班的演員同台獻藝,為廣大群眾和戲曲愛好者送上精彩的京劇專場演出。
在安次,像這樣促進三地之間文化交流互動的活動還有很多。近年來,安次區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機制,聯合京津兩地,組織開展交流會、非遺聯展、戲曲展演等活動,努力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2024年,為更好發揮三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作用,增強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三地共同成立京津冀群眾文化協同發展聯盟。通過共建演藝聯盟、共辦藝術節、共創文藝作品、共育文旅項目、共享文化消費季等系列舉措,持續深化合作,共同奏響三地群眾文化協同發展「交響曲」,持續推動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安次區積極發展文旅產業,實施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加大龍河濕地風光、第什里風箏小鎮、葛漁城「林海桃源」等文旅基地打造力度,培育了一批彰顯區域特色的文旅品牌,將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產值」,為遊客提供傳統文化和藝術體驗、慢生活體驗等,成為京畿文化演繹傳承的精神場所和休閑度假目的地。
在瑞立美聯制動技術(廊坊)有限公司制動空氣壓縮機數字化裝配車間,工人正在生產線上作業。
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
安次高新技術產業園的瑞立美聯制動技術(廊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數十台機械臂揮舞自如,智能裝配生產線「火力全開」,加速生產車用空壓機。而這些剛剛完成組裝的空壓機,第二天就「跑進」了距離廊坊不到100公里的一家北京發動機企業。
如今,造一輛汽車,空壓機來自河北廊坊,車燈、座椅、變速箱來自天津,玻璃升降器、空氣濾清器來自北京……這是京津冀區域的「汽車零部件總動員」,參與者是三地的數百家汽車配套廠商。
「僅僅與北汽福田一家企業合作,2024年公司銷售收入就達1500萬元,預計今年銷售收入會翻番,將達到3000萬元以上。目前,北京所有商用車發動機配套市場都是我們的客戶。」瑞立美聯制動技術(廊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馮全順說,三地產業協同對企業發展非常有利,可以便捷地獲取原材料,同時也可以與技術和人才形成高效對接,有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精準把控市場需求。
不久前,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啟動建設。作為三地產業協同重大工程,生態港在北京順義、天津武清和廊坊安次區各建設一個園區,力爭在3至5年內形成千億元產業規模。
安次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拓鍵介紹,目前,廊坊園區已有一批優質項目簽約落地。未來,將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智能網聯研發、科技研發中心、無人駕駛測試基地等,持續開展京津冀整車與零部件企業的對接合作,促進更多河北企業進入整車企業供應鏈,助力打造京津冀1小時汽車零部件配套圈。
安次區龍河人工濕地。
縱深推進三地生態協同「一路生花」
近日,安次區落垡鎮的龍河人工濕地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成群的魚蝦在水中游弋,茂密的蘆葦、香蒲隨風搖曳,鳥兒悠閑地在水中覓食,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日常巡查,確保各項設備正常運行,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龍河是永定河支流,是連接京津冀三地的主要河流。2018年,我市啟動龍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人工濕地,通過「物化預處理+潛流濕地+表流濕地」的水質凈化工藝和水資源配置措施,上游龍河水源源不斷地被「吞入」人工濕地,在地下封閉流動,經過潛流系統和表流系統不同介質層的凈化,再流向出水口。這一吐一納「洗凈」了60%以上的污染物,水質可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標準。
生態環境持續好轉,離不開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努力。近年來,為進一步落實聯防聯控工作要求,有效解決跨界河流涉水問題,共同維護好河湖水環境,安次區持續加大聯防聯控工作力度,與天津、北京等地加強聯繫,不定期開展聯合巡河,沿線查看生態補水、河道管護、水生態環境、水利工程設施等情況,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區域協同發展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強化與京津交界地區生態共建共享、污染聯防聯控,全力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縱深推進三地生態協同「一路生花」,讓三地交界處變「協作帶」,共同維護河湖健康生態。
未來,安次區將按照「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加強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資源開發、保護和管理,充分發揮濕地資源優勢,增強生態功能,提升綠色發展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