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4月17日,多家權威媒體報道:ai晶元巨頭英偉達將「未來無限期」對中國和以色列等d:5國家,禁止出口英偉達h20晶元。
無獨有偶,荷蘭也於近日突然宣布限制中高端光刻機出口。
想必大家已經明白了,背後肯定有人使壞,讓相關晶元或光刻機公司不要繼續給中國提供產品。
那誰有這麼大的能力?能讓英偉達和荷蘭都聽命於它?結合新一輪的貿易戰,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今年的3月18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在一場會議上,便公然指稱——售賣中國晶元的企業和國家是在「出賣靈魂」!
「有人拿了我們的晶元轉賣給中國來賺錢……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那些不與我們同行的勢力。」
這位上任僅兩個月的部長大人,在這次談話中,刻意將商業行為道德化。而且還毫不掩飾地表示,特朗普政府計劃將出口管制納入貿易協議,要求各國在「與美國及西方自由價值觀站在一起」還是「為了多賺點錢而出賣靈魂」之間做出選擇。
盧特尼克不僅大放厥詞,甚至還打出了「台灣牌」。他在會議上危言聳聽地宣稱:「如果這些晶元無法運往美國,那麼汽車生產都將停擺。」
這番話明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巧妙地將晶元供應鏈安全與台海地緣政治捆綁,試圖通過產業恐慌強化盟友對華圍堵的「必要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盧特尼克特別點名中國ai公司deepseek,指責其可能不當使用了美國晶元,並透露美國正在調查該公司是否通過不正當途徑獲取受管制晶元。
因為據內部消息,美國政府正考慮對deepseek實施全面制裁,包括禁止其購買美國技術及限制美國用戶訪問其服務。
其實,盧特尼克的言論只是美國對華晶元圍堵戰略的冰山一角。據彭博社披露,特朗普政府正施壓日本與荷蘭,要求兩國加強對中國晶元產業的限制,特別是禁止東京電子與阿斯麥的工程師在中國維護半導體設備。
這意味著,即使中國企業購買了海外設備,也可能面臨「買得到卻用不了」的困境。
不僅如此,美國自2024年12月新增對光刻、離子注入、沉積、蝕刻等關鍵設備的出口限制,覆蓋晶元製造全流程;對鎵、鍺等關鍵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發布的新規更顯嚴苛,要求晶元代工廠和封裝公司對出口中國的先進晶元承擔法律責任,必須驗證最終晶元的晶體管數量並證明性能低於閾值。
這一樁樁一件件已經在明示:美國政府想如法炮製當年對付華為的手段,對整個中國的晶元和相關產業進行圍追堵截,最終目的當然是迫使中方接受美國提出的高額關稅。
然而,美國政府對中國晶元產業的圍追堵截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一進宮」的特朗普時期就開始對中國揮舞晶元制裁大棒,拜登政府離任前更是加嚴了ai晶元、模型參數等出口管制。
如今特朗普二次上台後,更是變本加厲,擬定更嚴厲的半導體管控措施。
美國如此不遺餘力地限制中國獲取半導體先進技術,無非是害怕中國在科技領域崛起,威脅到其所謂的全球霸主地位。
既然帝國主義之心亡我不死,那我們就眼睜睜地被對方「卡脖子」而無法進行反擊嗎?
當然不是!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2024年12月,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禁止鎵、鍺等關鍵原材料對美國軍事用戶出口,直擊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原材料軟肋。
這些材料對晶元生產至關重要,而中國控制著全球80%以上的供應量。
更精妙的反制出現在2025年4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新規,明確以「晶圓流片地」認定晶元原產地。
這意味著在美國流片的晶元將被加征125%關稅,而在台灣、韓國等地流片的晶元不受影響,變相鼓勵全球晶元企業將高端製造留在中國周邊。
市場的反饋不會說謊,這一規則調整,導致德州儀器等在美國本土生產晶元的企業面臨成本飆升,依賴台積電代工的amd、高通等則相對安全。
當然,再怎麼限制出口或進口,最關鍵的是自己掌握這門核心技術。現如今,中國晶元技術自主化進程也在加速,且取得傲人成果。
比如,華為已成功量產14nm晶元,中芯國際在7nm技術上取得突破;deepseek更以近600萬美元極低成本訓練出性能接近gpt-4的ai模型。
面對中方的強硬反擊,美國內部反倒自亂陣腳。微軟公司總裁布拉德·史密斯就曾發文警告特朗普,對華晶元限制是「戰略失誤」,會讓盟友與美國離心,甚至轉向中國。
因為大部分企業心裡都跟明鏡似的,這種限制不僅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也會讓美國企業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影響自身的營收和發展。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之一,許多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
限制晶元出口,就好比是自己把送上門的錢往外推,美國企業又怎麼會樂意呢?
而且,美國這種拉盟友入伙一起限制中國晶元發展的做法,在國際上也引發了諸多不滿。拜登政府時期曾與荷蘭就限制對華晶元裝備達成口頭協議,但特朗普上台後,荷蘭便改變了立場。
這一變化就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了美國的臉上,讓美國在拉攏盟友時遭遇了阻力和分歧。
因為其他國家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不會盲目地跟著美國走。這種做法破壞了正常的經貿規則,侵犯了其他國家的主權和合法利益,使得各國對美國的做法心存顧慮。
大家都明白,美國這是為了一己私利,將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當作了自己手中的棋子,肆意擺弄。
總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喊話,就像是一個跳樑小丑在表演鬧劇。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味地搞制裁、搞封鎖,最終損害的不僅是其他國家的利益,也會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更何況,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限制晶元出口來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簡直是白日做夢。中國一直積極推動自主創新,在晶元等關鍵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
特朗普對此應該深有體會。2018年,他發動第一輪貿易戰時,對中國35項技術進行「卡脖子」,短短几年之後,我們已經有21項取得了關鍵性突破,還有部分技術雖未完全攻克,但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同理,美國的限制措施不僅無法阻止中國在晶元技術上的自主研發進程,反而會促使中國更加堅定地走自主創新之路,加大研發力度,努力突破技術瓶頸。
這場沒有硝煙的晶元戰爭,終局或許不是某一方的徹底勝利,而是全球科技創新格局的根本性重組。
參考資料:
中美貿易戰,2025走勢又將如何?
深度丨關稅戰升級,晶元產業連鎖反應劇烈,2025年0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