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將中國商品關稅抬高到145%後,商務部於4月11日下午宣布,將反制關稅增加到125%,在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情況下,真正做到了奮戰到底。
當特朗普宣布對中國關稅漲至145%後,在前一天因為「對等關稅」政策暫緩90天大漲的美國股市應聲而跌,其中納指4.31%的跌幅,已經接近上周特朗普首次宣布加征關稅時的場景。更關鍵的是,前幾天美國國債收益率從4%飆升到4.5%,一直被認為是特朗普暫緩加征關稅的主要原因。但相比於「對等關稅」暫緩後美股大漲,美國國債收益也僅僅是下降到4.3%。cnn對此的評價是,「這是市場的不信任投票」。
換句話說,特朗普並不甘心失敗的動作,使得美股和美債並未徹底脫離危機。而中國對美關稅從84%漲到125%,不僅徹底堵死了像蘋果、波音和特斯拉這些,美國跨國公司直接對中國出口的通道,更意味著中國絕不妥協的決心。因此,美股和美債預計會繼續疲軟。而在互加關稅之外,雙方其實都在積極和其他國家聯絡,以解決中美直接貿易,實際上已經中斷的一系列問題。截止到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英國貿易大臣亞歷山大和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先後抵達中國。此外,歐盟委員會也同意和中國談判,電動汽車的最低售價問題——這也恰恰是國內一直想談判,而歐盟不願意接受的領域。
相比之下,特朗普聲稱已經有15個國家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但也就只有日本算是有點分量。問題在於,中國和歐洲國家甚至整個歐盟的談判,是以雙方互利為基礎,就更大規模貿易進行交流,以應對美國「對等關稅」的逼迫。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所謂「談判」,其實是憑藉「對等關稅」的壓力,強行迫使他們屈服。一個是互惠互利,一個是單方高壓,想也知道究竟誰會先完成談判。一旦中國和歐洲達成共識,雙方攜手對抗美國壓力,那麼特朗普還想憑藉145%關稅取勝,就不太可能了。
美國3億多人的龐大消費市場,確實可以成為特朗普用來加征關稅的本錢。但反過來要是不能保證充足的物資供應,這個龐大市場的合力,也能掀翻任何東西。因此,在特朗普實際上斷絕談判渠道,而國內也表明絕不屈服的情況下,接下來的兩三個月,將是決定雙方勝負的關鍵時刻。誰能在這種僵局中更穩、更好,誰就能佔據上風。
應該說,到現在這個地步,雙方的較量已經從貿易本身,變成了全領域對抗。接下來除了軍事手段外,雙方有可能會在任何一個領域激烈交手,以增加自己的籌碼。而就現在來說,特朗普手中的籌碼並不多,特別是面對美國國債收益率大漲暴露的軟肋,對最終結局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畢竟中國手裡至今還有7000多億美國國債,這是個可以決定勝負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