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巴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數字化技術與經驗逐漸走進巴西。在這個地球另一端的國家,中國數字化落地是否順利?前景又如何?
在3月25日巴西科技與創新部舉辦的「中國數字化進程」專題研討會期間,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邱澤奇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探討了中巴數字經濟領域合作的現狀與未來。
亟需解決數據本地化問題
邱澤奇指出,巴西數字化進程具備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缺陷。在基礎設施方面,巴西起步較早,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專司通訊管理的政府機構。在運營商管理方面,巴西採取了全面市場化的政策。這一方面通過市場競爭壓低了服務價格,使巴西的基礎流量包等網路服務價格相對便宜,但也埋下了隱患。如今巴西的幾大運營商中,vivo歸西班牙集團所有,claro則是墨西哥企業,這意味著國家難以控制通訊接入,基礎接入數據也不掌握在巴西手中。數據是未來大國間進行人工智慧與數字化競爭的核心「原材料」,因此數據的本地化是巴西未來亟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在應用軟體方面,巴西一些應用軟體開發能做到「既好且快」,如現在普及率較高的二維碼支付,就在近三年間伴隨著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得到開發和普及。同時巴西政府通過央行控制支付環節,也基本實現了政府監管「一步到位」。但是,巴西本土應用軟體較少,領域局限,日常通訊、社交高度依賴外國應用,做不到將數據留在巴西。一旦支付功能與這些國外社交應用綁定,可能導致大量敏感信息外泄。
巴西政府敏銳地嗅到了當前發展機遇。巴西科技部副部長恩里克指出,如果巴西錯失參與數字化進程機會,就將落後於全球數字化浪潮。他向記者表示:「我們尤其關注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同時也關注這類技術所需的設備開發。我們希望與中國展開深入交流與合作。」
熱門應用軟體「師從中國」
邱澤奇表示,巴西1987年就接入了互聯網,但對於數字化的認識則經歷了很長的過程。在這方面,中國有太多經驗值得巴西借鑒。
一是基礎設施的整體布局。中國是將基礎設施作為國家公共服務來布局的,政府通過稅收政策支持運營商高質量服務,使中國實現了通信網路「全覆蓋」。但在巴西,5g信號大多隻覆蓋了建築物內部,一旦到了戶外,手機往往只有4g甚至3g信號。因此基礎設施布局是巴西的潛力領域,也是向中國「取經」的領域。
二是應用軟體的開發。中國的應用軟體種類豐富,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同社交功能結合緊密。巴西的本土應用較少,實用性低,領域亦局限。在開發層面亦可學習中國經驗。
三是效率提升。從基礎設施到應用開發,數字化的最終落腳點始終是提高經濟產出。巴西在這方面的考慮還處於初級階段,在制度設計層面也有不足。例如我國已經實施的大模型備案制度,巴西政府尚未有相關建立意識。
在近年巴西數字化進程中,「中國身影」隨處可見。從在線支付到生活服務,許多巴西熱門應用軟體所屬的互聯網公司都坦言自己「師從中國」。邱澤奇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中巴兩國在數字化領域的合作前景。他指出,中國與巴西同為發展中大國,巴西未來需要高度關注數據本地化,中企則可以主動作為,與巴西合作建立本地數據中心等。邱澤奇指出,巴西政府對於設立本地數據中心的積極性很高,而數據中心穩定運營的前提是電力能源供應。中巴數字經濟合作項目與能源電力項目可以實現「聯動」,在能源與基礎設施領域為兩國合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