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業升級越發迫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新質生產力培育與產業效益提升的關注度逐漸加強,不再是以往的唯gdp論了。那麼哪些指標可反映各地的產業水平或效益規模呢?稅收無疑是極重要一項。
這是因為稅收規模是與工商產業總效益高度正相關,且從趨勢上看新興產業發展得越好的收入也越高,所以以此來衡量各地產業發展狀況很契合吧?這就看下2024年度稅收收入十強城市,大家評估下是否如此!
因各地的年度國內稅收收入都還沒發布,因此我們就先通過一般預算收入內稅收來觀察下吧,其實因不含消費稅、進口關稅等可能還會效果更好也更公平點。
上海、北京與深圳高居前三位並不意外,不僅它們的gdp總量高居前三,而且論工商產業的規模與先進性那也是全國城市最前列的,略有點意料外的是它們之間的稅收收入差距略有點大,尤其是深圳在北上面前感覺出奇的偏低了。
2024年度上海收入高達7082.7億、北京近5500億而深圳只有3200多億。
其實它們都是國內最主要的總部經濟城市而都有總部稅收加成的,只不過就是總部效應的大小不同而已,深圳雖然是奇蹟之城但畢竟與上海這個百年經濟中心還是難以相提並論的,所以稅收虹吸能力要遜色許多的,如果只看本市所屬產業的產出稅收可能差距就沒有這麼大了,但很難有此數據哦。
那麼除了滬京深外,其他城市總歸可以算同口徑比較了吧?如果不計各省會的省級稅收加成的話是可以這麼說的了,那麼排在第4位的是不是gdp總量第四的重慶?
真有點尷尬,重慶市2024年度的稅收收入僅有1520.9億,不僅遠比廣州、蘇州等市少了數百億,也僅比寧波市高了八九十億而只能居第九位,這麼看來要麼是重慶市的gdp總量不太紮實要麼就是離高質量發展還太遠哦。
而更沒想到的是gdp總量只居第8位的杭州市可以2284億高居稅收榜第4位,廣州、蘇州與成都等都在其後了,論城市能級與總部效應的話,杭州與廣州、成都並無大差的,能以更少gdp創造出了更高稅收絕對算是高質量發展代表城市了吧?
除了杭州外,天津、寧波也應該算吧,尤其是天津市2024年度gdp排名已降至第12位了,但它的稅收收入還是相當強悍的,能以1620.7億高居國內城市第8位。
可能是城市能級關係,寧波市的表現沒有天津那麼出彩而只能以1433.7億居第十位,但再看到武漢、南京這兩個gdp總量十強內城市的稅收收入都在其身後,也就不得不對寧波市刮目相看了,畢竟只是個普通計單城市而論稅收能級要比直轄市、省會低的哦。
通過比較發現,各城市的稅收收入與gdp總量間的偏差還是不小的哦,雖然2024年有五經普的調整,但感覺還是沒有完全到位哦。
當然也不能就認為稅收與gdp是完全一比一的關係,只要偏差幅度不是很大也是能夠接受的,畢竟有些城市的經濟總量中靠固投拉動較多,有的是靠低效產能大量堆積起來的,所以說也不好說是它們的gdp還有虛假,起碼也是不算高質量發展,還需繼續加強產業升級的吧,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最後還是請來查看下錶,具體了解各城市的稅收收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