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要多算幾筆賬。"家住北京的張先生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1969年出生的職工,他格外關注延遲退休政策帶來的變化。
人社部最新政策顯示,2025年起實施延遲退休,養老金計算方式會有哪些調整?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關鍵變化體現在幾個方面。

基本規則保持不變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確認,延遲退休後養老金計算的基本方法沒變。養老金仍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部分人還包含過渡性養老金。
拿1969年5月出生的男性來說,根據新政策,他要到2030年7月才能退休,比原來晚了1年2個月。假如他工齡35年,沒有視同繳費年限,養老金計算就相對簡單。
實際數據舉例
記者採訪了社保經辦機構的王科長。他用一組具體數據說明:假設這位男性的養老保險繳費指數是0.8,個人賬戶有16萬元,當地養老金計發基數9000元。
"按這些數據測算,基礎養老金大概283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280元,加一塊是4115元。"王科長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彈性選擇帶來新機會
"政策其實給了更多選擇。"社保專家李教授說。新規定讓大家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安排退休時間:
可以60歲提前退休,但養老金會相應減少,預計低於4000元。 也能選擇延遲到64歲2個月退休,這樣工齡能達到38年,養老金可能超過5000元。
小貼士
對於即將退休的人群,建議:
- 關注個人社保權益記錄單,確認繳費年限和基數
- 合理評估個人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退休時間
- 做好退休規劃,提前了解相關政策變化
"養老金計算看似複雜,把握住基本原則就不難理解。"李教授建議大家用心算好這筆關係切身利益的賬。
政策解讀新視角
從整體來看,延遲退休政策體現了以下特點:
- 保持了養老金計算方式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 通過彈性機制給予群眾更多自主選擇權
- 體現了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政策過渡安排
社保專家張教授認為:"這個政策設計體現了漸進式改革的特點,既考慮了制度可持續性,也關注了群眾承受能力。"
寫到最後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養老保險制度還會不斷完善。但基本養老保障的目標不會改變,確保老年人享有體面退休生活始終是核心。
打工30多年的張先生感慨:"延遲退休雖然要多上幾年班,但也能多攢點養老錢。關鍵是政策講究循序漸進,給咱們適應的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章所呈現的文字表述、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內容皆來源於網路,無低俗等不良引導。我們竭盡全力保障信息的準確無誤,然而無法為其完整性、時效的及時性以及內容的真實程度提供完全保證。要是您發覺有任何可能侵害權益或者存在異議的內容,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核實清楚後迅速施行相應的措施,比如進行更正或者刪除等處理。由衷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