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蘆聲笛韻
2025年3月14日,河南省紀委監委的一則通報,讓商水縣官場炸開了鍋——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夏新明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這位本應平穩站完「最後一班崗」的59歲正處級幹部,卻在臨近退休的關口,被自己曾引以為傲的「紀委履歷」反噬,成了「晚節不保」的典型教材。
仔細看看夏新明的履歷仕途,曾是一張寫滿「正能量」的履歷表。2020年,升任川匯區——區委常委,紀委書記,2021年11月,他以商水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的身份調研脫貧攻堅,要求幹部「轉作風、入農戶、解難題」,言辭間滿是基層實幹派的作風。
履歷曾任紀委書記
次年5月,他高票當選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正式掌舵地方人大工作,並在此後兩年頻繁亮相民生項目一線。從譚庄鎮小城鎮建設到盛泰紡織工業園的全產業鏈生產,從陽城公園改造到周口女子職專的教育資源優化,夏新明帶著人大代表們走遍了商水的「面子」和「里子」,座談會上那句「聚焦產業振興,實現企業與群眾雙贏」的發言,還被當地媒體奉為金句。
諷刺的是,這位在公開場合大談「以人民為中心」「幹部作風建設」的人大主任,背地裡卻悄然踩上了腐敗紅線。周口市紀委監委的通報雖未透露具體案情,但「嚴重違紀違法」的定性,已足夠讓人浮想聯翩。
更耐人尋味的是,夏新明曾在紀檢系統任職,本該是反腐倡廉的「守門人」,最終卻成了「破門而入」的違紀者。這種身份與行為的撕裂,彷彿一記耳光,響亮地抽在了「燈下黑」的痛點上。
59歲,本是官員仕途的「軟著陸」時刻。有人含飴弄孫,有人書畫怡情,夏新明卻選擇在退休前「賭一把」。或許他以為,多年經營的關係網能兜住貪慾,又或許他迷信「退休即安全」的潛規則。然而,在近年來「倒查20年」「退休不是護身符」的反腐風暴下,這種僥倖心理無異於自掘墳墓。有人調侃:「夏主任的『最後一班崗』,直接站成了塌方現場。」
夏新明的故事,給所有臨近退休的幹部敲響了警鐘:仕途的「終點站」從來不是法紀的豁免區。從「反腐乾將」到「落馬主角」,他的墮落軌跡印證了一個樸素道理——權力若失去監督,初心若被私慾蒙蔽,再光鮮的履歷也只能成為反腐通報里的反面註腳。
為官者當如履薄冰,退休不是「安全艙」,履歷不是「免責牌」。夏新明的教訓告訴我們,清廉才是仕途最好的「終點站」。與其在晚年懊悔「早知今日」,不如從一開始就繫緊風紀扣。評論區不妨聊聊:您身邊有沒有這樣「晚節不保」的案例?反腐該如何打破「59歲現象」?
(本文信息綜合自河南省紀委監委通報及公開報道,案件詳情以官方後續披露為準。)
#我要上 頭條##頭條深一度##發優質內容享分成##我在頭條重逢老友##反腐倡廉查貪官##嚴打貪污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