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了,國際局勢居然發生了驚天逆轉!美國政府突然對俄羅斯發出最後通牒,他們將對俄羅斯實施「史上最狠制裁」,而此前被冷落的烏克蘭竟然意外迎來了轉機。這到底是什麼操作,美國政府為什麼突然會對俄羅斯發出最後通牒?
誰能想到,美國翻臉比翻書還快,據《環球時報》報道,特朗普突然改口,先是嚴厲指責俄軍對烏克蘭發起強烈的猛攻,他強烈考慮對俄羅斯實施包括銀行業在內的大規模製裁和關稅制裁,直到達成停火和最終和平協議。這與之前特朗普政府暫停對烏軍援、私下與俄方接觸的姿態形成了強烈反差極大。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三天前(3月5日),美國中情局剛宣布暫停與烏克蘭分享情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時在社交媒體上哭訴:「我們像被蒙著眼睛打仗。」誰料到,俄軍3月7日對敖德薩港的新一輪空襲直接讓美國態度急轉彎。
這其中的原因,有大多數是避免不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月28日到訪美國白宮,據希臘pentapostagma網站報道,澤連斯基與特朗普,以及美國副總統萬斯在討論中,不料,三人竟然起了衝突。當時場面亂成一團,可以說是白宮領導人會晤歷史上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場景,澤連斯基甚至還在白宮裡,當面對著美國副總統萬斯爆粗口。結果澤連斯基卻被無情的轟出白宮。
3月2日,希臘pentapostagma網站報道,特朗普政府給澤連斯基下達最後通牒,要求他要麼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態度,乖乖與美國合作,要麼下台離開烏克蘭總統職位。特朗普政府的多位高官以及眾議院議員的共和黨發言人相繼表示,美國需要一位願意與俄羅斯保持恆定和平的烏克蘭總統。
迫於無奈,據界面新聞報道,當地時間3月6日,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布,烏克蘭與美國團隊已重啟工作,「希望下周我們能展開有意義的會談」。這也將是澤連斯基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爭吵後,兩國官員首次會晤。而這次,澤連斯基卻一直重申,烏克蘭一直尋求和平。
雖然美國擺出「要力挺烏克蘭」的姿態,但他們真實意圖早已暴露。美國中東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3月6日有意思表示:美國和烏克蘭官員,討論下周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會談的安排,會談將討論俄烏和平協議框架和實現俄烏初步停火。這種態度在具體操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1.逼迫烏軍放棄庫爾斯克戰場(該地區有6000烏軍正被俄方包圍)
2.要求澤連斯基放棄「安全保證」訴求
3.以制裁為籌碼施壓俄羅斯回到談判桌
耐人尋味的是,據直新聞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前總統拜登對俄羅斯的制裁,是相當的薄弱,才使衝突一直持續到現在,而現任的總統特朗普一直在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但他表示,要是他們的制裁能為和平談判提供籌碼的話,特朗普政府將毫不猶豫地「全力以赴」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料消息一出,就遭到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當天強硬回應,她在新聞簡報會上表示,俄羅斯並未與美國就解除對俄制裁的問題進行討論。隨後她還表示,「我們並沒有討論過什麼解除制裁的相關問題,因為這些東西美國施加給他們的。」 她強調,制裁是具有破壞性和未經授權的。從這場博弈中,不難看出,烏克蘭就像「夾心餅乾」,被美國和俄羅斯夾在中間,美方既想用他們消耗俄羅斯,又不願真正得罪俄羅斯。烏克蘭簡直太難了。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當地時間3月6日的歐盟特別峰會上,歐盟27國中的26國領導人,就進一步對烏克蘭提供支持達成協議。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只有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反對。3月7日,歐爾班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歐盟現在的這種做法,又要支援烏克蘭,又要加強自身的國防,根本就搞不來,要是這樣下去,歐洲儘早要毀滅。
有相關學者分析認為,美國此番變臉暴露了三大矛盾:
-戰略矛盾:既想削弱俄羅斯,又擔憂戰爭外溢影響大選
-經濟矛盾:軍火商要續簽訂單,能源巨頭卻想恢復對俄貿易
-外交矛盾:歐盟盟友已顯現「援烏疲勞症」
值得關注的是,俄烏衝突爆發三年來,美國軍火企業股價平均暴漲237%,而歐洲民眾能源開支增加58%。這種「戰爭經濟」的既得利益者,也是和平者的最大阻礙。
這場「態度突變」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小國命運往往是大國博弈的棋子。也不看看美國是誰,「當美國說要支持你時,最好先看看合同細則。」不然,真的是被別人賣了,你還不知道,還在樂呵呵的傻傻的幫別人數錢,現在最重要的是,俄烏代表團即將在沙特重啟談判,但無論結果如何,真正的贏家恐怕永遠不會出現在戰場之上。